账号:
密码:
PO18全书 > 综合其它 > 席卷天下 > 第805章 遍处战争创伤
  历史上有相当多的城取名为夫人城,其中长城之外的那座夫人城最有特殊意义,其余的夫人城则相对不出名。以诸夏命名的讲究和惯例,它们之所以被取名为夫人城,必然是有着一位值得纪念的妇女。
  位于常山郡境内的这一座夫人城是在战国时期建立,它是一位赵国将领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专门设立军寨,后面却是慢慢变成了百姓的定居点,起初并不叫夫人城,是百姓们后面叫着叫着,名字也就被延续了下来。
  作为从雁门郡到常山郡驰道的终点,不是夫人城有多么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其实就因为它位处泒水边上,泒水又与其余的江河有连接,广泛利用河流作为水运的汉国,看重的是夫人城有完善的码头,可以更好地作为转运的物资囤放地点。
  与许许多多的城市一样,夫人城现在其实并没有多少百姓,常年居住在这里的人口,十之七八皆是官方的在编人员,负责防卫的军队,担负力工的工人之类。
  刘彦从夫人城下车并没有停顿,是渡过了泒水往东北方向而去。他要去的地方叫马溺关。
  马溺关始建于西晋年初,关隘东靠桓水,与鸿上关共同成为西晋在恒山后面的屏障,为的是防御草原游牧民族的侵袭。
  刘彦会在鸿上关稍作停留,等待后续部队渡河并追赶上来。他起初还有意前往恒山一游,听说那边没有人烟,再来是根本不存在上山的道路,考虑到真的想去的话,周边各县需要调集民伕又是开路又是平整土地提供驻营,也就作罢。
  常山郡原本是叫恒山郡,为了避讳文帝刘恒名讳改名为常山郡。它是属于北地的一部分,历史上出现过许许多多的名人,说的可不是那位被演义神话了的赵子龙,是许多伫立在边塞抗击异族入侵的英雄,另外东汉的开国之君刘秀就是在常山郡建元称帝。
  说诸夏取名字有讲究真就不是胡扯,常山郡之前叫恒山郡,地标当然就是恒山,它境内超过一半的地形也是山地为主,还有着相当多的水系,境内耕地十分稀缺,主要是集中在中部。
  “常山郡在籍人口二十七万,以东南部人口最为稠密,灵寿、真定、蒲吾三县为上县。”赵平为常山郡的郡守,天子亲来肯定要迎接并伴随,他是一个看着略略发福的中年人,被问及境内事宜总能很快回答:“其余诸地靠山,或是位处群山环绕,人口较少。”
  汉国的上县人口需要达到三万的数量,另外就是提供的徭役数量和缴纳税收达到标准。
  现如今汉国的上县不足百个,其中很多还是一县就达到数十万乃至百万人口的县,例如南方的建康,东面的临淄,关中的新旧长安,它们都是人口百万级别的大县。另外还有襄国、邺城、荥阳、彭城、成都……等将近二十个县的人口达到十万以上。
  北地区域,人口达到十万以上的根本不存在,上县仅有三十来个,常山郡能在其中占了三个,还真的是因为常山郡的其余区域是山区,人口可不就集中到平原的县去了?
  鸿上关现在仅是一个地名,它早就不是作为关隘的存在,连带关隘也看不出轮廓,只是剩下一个残存的地基。
  “此处百姓仅有百户,平常以渔猎为生。”赵平不知道真是平时十分卖力,又或者是知道刘彦要来才对治下资料死记硬背,流畅地答完刘彦所问,见刘彦心情愉悦就打趣着说:“因为它位处两郡交界,地理显得模糊,再则其民两郡奔波,百姓着实不知道该属常山或是中山。”
  常山郡的隔壁就是中山郡,鸿上关还真的就是恰好在两郡的交界处,因此中山郡的郡守卢勋以及一众中山郡望族也会来接驾。
  卢勋听赵平那么一讲,内心里不免是会有疙瘩。
  汉国才开始重视内政没有多久,之前因为光复的速度太快,一些郡的边线划分其实是比较模糊,再来是考究历史也一会属于这一会属于那,的确是存在一些辖区争议。
  鸿上关只有千余人提供不了多少徭役,要说有什么特产也真的是没有,少量的耕田又缴不了多少税,可现在就是一个蚊子腿再细也是肉的年代,国家紧抓人口,对于各县来说多一人就多一份政绩,何况还有千余人呢,哪能不争。
  刘彦算是听出来了,那是让他这位口衔天宪的天子拍板,划分鸿上关究竟是属于常山郡还是中山郡的辖区。
  说起来这个也的确是一项趣事,领导人玩一把权力带来的威风,张嘴一言就决定了一地的归属,历史上许许多多有权力的人都喜欢干这事来彰显权威。
  刘彦却是冷淡地看了一言赵平,哪一地该是属于谁的治下,作为天子要掉份到这个地步来彰显权威吗?那是丞相府的责任。
  赵平被刘彦那么看了一眼立刻汗水湿了满背,人也是忍不住哆嗦了几下,汗迹从鼻梁上流了下去。
  旁边的卢勋还不知道有多么幸灾乐祸,两个郡有辖区争议的可不止是鸿上关,还有马溺关、新市和九门几个地方,那些都是两郡交界处的百姓居住点,平时到了征集徭役和收税的时候,两地的真还没少起摩擦,甚至多次发生胥吏干架的事情。
  不独常山郡和中山郡有这样的情况,各个相邻的郡都有类似的事情,丞相府忙碌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各郡有争议的所在多不胜数,着实不好短时间之内处理完毕,就那么一直拖了下来。
  丞相府需要忙碌的地方真的相当多,任务最重的还是修建长安城和东南与西北的国道,用在这两个地方的人手占了编制内的十之六七,其余人皆是忙碌在各郡县的基础建设监督或是验收,着实是没有多余的人去干其它事情。
  新长安的建设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却不意味着丞相府的人手能抽出来,相反是为了验收需要投入更多的人手,纪昌感慨于人手着实不够用,不止一次想过要请求增加编制,只是考虑到丞相府的编制已经异常庞大,不管是为了避讳还是以后可能出现的冗官现象,也就忍了下来。
  汉国最大的机构只有两个,除了丞相府就是太尉署,随着军政分离,丞相府不再涉及军务,太尉署就担任起了军事的全部责任,包括调兵遣将和后勤物资的调配。
  徐正是一个聪明人,他有感于自己的权利实在是太大了,有兵又掌握物资,已经不止一次写奏章给刘彦,请求进行拆分,再不拆分着实不敢将太尉继续做下去。
  刘彦当然也知道太尉的权利是有些过份的大,可治国总是需要分出步骤,先将军务从丞相府剥离,归属在太尉署过渡一下,再设立一个新的部门来分担一些职权,免得发生什么不稳的情况。
  事实上后面军方会有大改革,大概是会分成专门调将的部门、专门调兵的部门、专门策划战争的部门,物资则会设立一个由文官与武将一块管理的行政机构。另外还会有野战军和戍卫军(含边军以及郡县兵)的两个不同的管理所属部门,做到职权分明……甚至对立。
  不止是军方会拆分和细化,民政也会进行,刘彦一再考虑之后得出一个事实,三公九卿制度真的有些跟不上时代了,为了能够更加明确一些职权,改为三省六部也许就是必然的趋势。
  刘彦也不是没有想过弄现代的那些,比较可惜的是他真搞不定,知道有总理府,也知道总理是干么的,但是总理府里面有什么部门,总理之下又有什么官员,他是真的不知道哇!
  目前的三省六部是有在三国末期和西晋、东晋执行过,远还没有隋唐时期那么成熟,可该有的真的是有了,缺的那些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再进行补充。
  就如同拆分太尉署需要步骤和过渡那样,刘彦不能干什么都想着一步到位,大概是需要两年或三年的时间来慢慢做。
  会是两年或者三年的考虑,是纪昌、徐正等人在三年之后(元朔十三年)就三届任期结束,到时候他们就该离开自己的岗位,去到哪个岗位继续发光发热尚且不提,各个岗位肯定是要由新的人手来接管。
  刘彦重新出发是在两天后,进入的是中山郡,不过仅是从中山郡北部路过,并没有巡视中山郡其余县的打算,下一个进入的郡是范阳郡。
  范阳郡原本是属于幽州之下,一段时期还是幽州的州首府所在地,最为出名的县是涿县,那是刘备出生并长大的地方。它与代郡、广宁郡、上谷郡、渔阳郡(西晋为燕封国)相邻。
  出巡队伍在范阳郡的最终目的地就是涿县,途中经过了范阳和故安,刘彦期间都有停留并视察,得说的是入目之初还能看到战乱留下的创伤。
  “此地便是我军攻(慕容)燕国的首战之地。”刘彦的记忆其实是比较模糊了,记不得是由谁率领军队,参战的又是哪个常备军,只记得当时的慕容燕军抵抗很顽强:“城墙为什么还没有清理?”
  范阳郡的郡守郭恬立刻脸色不善地看向范阳县县长吕化,觉得丢人丢大了事小,给天子留下不足任事才是大事。
  “陛下……”郭恬不能不出声,连道:“就办,就办……”,内心里却是更恼怒吕化了。
  “此地县长可在?”刘彦其实早看到身穿绿色官袍的人,还不止有一个,其中必然是有范阳县长,看到一人走出来做跪地请罪状,不含任何情绪波动地问:“城内百姓几人?”
  吕化的声音听着有些诚惶诚恐,答到:“城内百姓二百一十户,成年男子二百零七人,妇人一百一十二人,孩童八十九人。”
  刘彦可没忘记八岁以下不计算在户籍之内。他会那么问,就是想知道有多少劳动力,就会知道为什么没有被清理。
  范阳城内在籍也就四百多?应该是之前的战争造成的死或逃太多,没有新的居民迁移进去,完全依靠人力的时代,没有足够多的人手就干不了太多的事情,尤其是战乱刚刚结束没有多久,人优先考虑的肚子,只有保证粮食足够了,才会去干那些不影响生计的事情。
  吕化是被让起来,又被问及范阳县的人口,回答说是拢共四千七百人,这一次却没像汇报范阳城内人口时答得那么详细。
  “寡人来时看到田野阡陌,县内是优先农耕?”
  刘彦刚才看到的田野说不上是多么好,不过考虑到这里也受到干旱影响,却是还能看到耕作各种粮食,也有人在放养羊群,矮个里拔高已经算是相对好的一处。
  说到干旱,北地近期总算是有了雨季,刘彦知道那是在草原放火的功劳,连续半个月的雨势缓解了北地的旱情,就是越是中原腹地雨越小,有些地方依然没有降雨。
  “的确是应该先保证百姓的肚子。”刘彦按照现在的评价标准,得赞赏吕化至少是一个负责的地方官,尤其得知范阳县很努力在推广水车,还搞出了水力磨盘,更要大大地赞赏:“灾年不饿死人便是最大的功劳。”
  这一番巡视下来,尤其是进入到北地,刘彦看到了太多荒凉的地方了,有人聚居的城市压根就没有一处能称得上繁荣,真要有个比较只能说是能不能维持生活所需,再比一比哪个地方更惨。
  吕化得到天子的赞赏很兴奋,懂得做人说是郭恬这位郡守领导有方,让郭恬脸上矜持的笑容就没断过。
  刘彦每到一地还会特别了解一点,关于有没有发现成群的蝗虫,也不知道是大火的功劳,还是近期又持续降雨的关系,各地是多多少少有发现蝗虫的迹象,家禽和人不断捕杀消灭了一批,没有发现蝗虫成群肆虐的灾害。
  “只有一地尚且可以说是意外,多地皆为如此……”刘彦私底下对桑虞说:“便是放火与整个草原为敌,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