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锦绣早就想过了,在心里酝酿了好长时间,刚好冯大人最近手头的事情结束,空闲下来,可以和他商量一番。
锦绣给冯大人倒了杯茶,请人坐下,才慢慢道:“最近城里丝绸商人没少背地里骂我吧?”
冯大人连连摇头:“没有的事,大人您怎会如此想?”
冯大人甚至有一瞬间,觉得上官这是在内涵他,谁让他岳父家就是本地有名的丝绸商人呢,有没有骂,他当然一清二楚,但这种事背地里做还可以,拿到台面上说,是不要命了吗?
锦绣淡定道:“你不必紧张,这事儿本官只要想想就能明白,咱们明安府以往贫富差距比别的地界都大,百姓虽然贫困,但因为本地有很多养蚕缫丝织造的人家,因此养活了不少丝绸商人。
但说到底,养蚕缫丝织造都是苦活儿累活儿,且还需要技术,真正干活儿的人一年到头挣不到几个钱,养肥了的都是大商人的荷包。
今年衙门几乎将整个明安府的闲人都调动起来,拿着工钱去做各种事,养蚕缫丝织造的人少了,势必影响到了丝绸大户们的生意。
他们在背地里骂本官,也是无可厚非的事。”
冯大人顿时觉得嘴里的茶不香了,将话说的这般明白,叫他怎么接话?
作为官员,看到治下百姓吃得饱,穿得暖,小有余财,心里的成就感是旁人无法理解的,但想想自家那个在家里暴跳如雷狠狠唾骂上司的岳父,冯大人就觉得头疼的厉害。
这叫他在岳父和上司之间选一个的话,他也很为难的好吗?
索性锦绣也没让他硬要选一个的意思,直接道:“眼下等秋收过后,百姓大概有几个月的空闲时间,本官想组织大家种树。”
冯大人不解:“种什么树?”
锦绣:“桑树。”
冯大人:“嗯?不会是下官想的那个意思吧?”
锦绣挑眉:“差不多吧,既然在咱们的计划中,明安府的果酒要在三年之内打出自己的名声,让外地客商不请自来,那为什么本来已经有了丰富养蚕缫丝织造的丝绸生意,仅仅是几个小商人之间的小打小闹呢?
若是有朝一日,明安府作为丝绸原产地,有一整套完整且成熟,被外界认可的丝绸技术,不是给当地百姓多一层保障吗?”
冯大人喉咙有些干涩,小心道:“大人,这本地丝绸商人的生意做大不,一直在明安府附近的一亩三分地上小打小闹,也是有原因的。
一来咱们明安府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不利于运输。二来也是一直没有这个门路,外面最负盛名的丝绸是川省以及杭县的,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且两家历史悠久,几乎占据了大半市场,其他家很难插手进去。”
锦绣道:“我们明安府比邻康来州,要出去的话,势必要借道康来州,往年康来州交通与明安府不相上下,但自去年始,那边开始用上水泥,也大力修路建桥,交通大大改善。
前些日子康来州的成大人还写信于我交流修路的心得,言语间很是骄傲,就连临近康来州的几个州府,也已经看到了水泥路的好处,正在组织人手修路。最迟半年之后,交通问题对我们来说,就不算是问题了。”
锦绣不紧不慢的抿一口茶,缓缓道:“至于你说的第二个问题,在本官看来也不是问题,本朝不限制百姓商人穿丝绸,但我们都知道,丝绸主要针对的人群就是有钱人家,富商,高门大户。
至于穷苦人家,子孙孝顺,家有余钱的,或许一辈子到了入土之时,能得一件稍微体面的丝绸丧服。
因着丝绸来的不易,技术要求要,因此造价高,普通百姓买不起。但若我们想办法降低成本,对成品的要求也不那么高,降低价格。
改变针对人群,将购买者定位成平日里想拥有一件丝绸衣服撑场面,却要犹豫好久,最后也无法下定决心要不要买的那些人家呢?这样的人家在明安府就不在少数,放在外面肯定也很多吧?
同时也不会和川省以及杭县的丝绸商人产生冲突,岂不是两全其美?”
这就是所谓的中产阶级,轻奢产品,做好了有多赚钱,不言而喻。
冯大人有些激动道:“大人,成本想办法,还是能压下来的,只要我们不再要求顶尖的上好丝绸,不再追求最好的享受,下等丝绸的织造就能节省很多时间,还有这缫丝上,也大有文章可做,从一家一户独立完成,到咱们修路时的那种流水线,也能节省不少时间了。”
锦绣就喜欢冯大人这一点,但凡有点可能,就立马举一反三,开始认真思考这件事的可行性,是个难得聪明又清醒,心里还有百姓的好官。
“刚好你最近手头也无事可做,这件事就交给你来完成吧,你身份上也合适,岳家是明安府有名的丝绸商人,下衙后找他老人家说说话,取取经,咱们毕竟是外行,别做出外行指导内行的糊涂事。
听听他老人家有何见解,虚心求教,这几天就专心做这件事,回头拟一个章程来,咱们一起讨论讨论。”
冯大人很激动,糊弄人的表面功夫和实际办事他总是能分清的,且不说这件事最后能不能办成,单就这件事成功后带来的巨大利益,已经让他开始热血上涌,准备为此舍命陪君子,和岳父对喝三斤老白干儿了!
送走了走路带风的冯大人,锦绣看着桌上堆的满满当当的公务,恨不得将刚才大方送走冯大人的自己锤一顿才好。
哪有不忙公务的通判和知州?两人每天不知道要处理多少鸡毛蒜皮的小事,尤其是锦绣,下面人这里用一两银子,那边进账几个铜板,都有明确的记载,需要他签字画押,最后收归档案。
本来这些事可以让通判代为管理,但冯大人这个通判忙的,自己的公务很多都是带回家熬夜完成的,哪儿还有工夫帮锦绣分担压力?
锦绣没说的是,种树还能预防一系列自然灾害,有益无害,不过这点,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未免太难懂了,不说也罢。
回头在吃饭的时候,将这件事跟元老爷说了,元老爷一脸“孺子可教”的表情:“宝儿你这个想法非常好,转变固有思维,重新定位购买人群,盘活一门生意。
不说普通人家想穿丝绸衣服撑场面,就是咱们家,要不是市面上的丝绸大都那个价,爹有时候也想弄点儿便宜的让你姨娘和姐姐们穿一穿。
那玩意儿虽然轻薄舒适,但容易起褶皱,洗的时候要小心翼翼不说,只要过了两水,看起来就跟旧了没差,哪里是在身上穿衣服,简直就是在穿钱!”
元夫人见丈夫抠门毛病又发作了,淡淡对儿媳道:“缘儿啊,别听你爹瞎说,咱们家你想穿什么就穿什么,银子不够了从娘这里拿,每天出去见下属们的夫人,和别家老太太打交道,穿的不好被人私下里说嘴,不划算,没得受这个气去!”
元老爷冷哼:“那你们还是趁早将好衣服都拿出来穿一穿,过把瘾吧!回头宝儿让人将那种便宜丝绸弄出来,他自个儿不带头穿,别人怎么会相信?到时候宝儿都穿了,你们还能给他拆台不成?”
元夫人立马道:“那可不行,到时候我还得给家里妹妹们送些回去,女儿女婿家里也不能少,还有亲家那里,阿文和县主那边,都要送一些,让他们一道儿支持宝儿。”
锦绣听的哭笑不得:“爹,娘,这八字还没一撇呢,冯大人连章程都没拟出来,早着呢!”
元夫人摆手:“不早了不早了,万事开头难,你这头已经开了,距离那时候也不过是一眨眼的功夫罢了!”
第133章 彩蚕 密恐
冯大人的计划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计划风风火火的在官府牵头下,开展起来。
要打开销路,要增加生产, 就要多种桑树多养蚕, 缫丝织造还有染色的匠人都少不了。
明安府本地的桑树苗和蚕宝宝不够用,时砚写信给隔壁的康来州成大人,凭借两人这一年多来互相吐槽的交情,对方大方的给时砚送来了许多桑树苗和蚕宝宝,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明安府的燃眉之急。
这年头乡下谁家媳妇儿空闲下来没养过蚕?没织过布?多少攒点儿东西,可以换几个银钱补贴家用。
农村就没几个真正的懒人,日子过得苦,只不过是苦于没有挣钱的门路,本来梯田修建完毕, 有些家里果树不多的人家,眼睁睁看着别人酿酒赚钱, 眼睛都要红了。
现在听说了官府的号召后,二话不说, 带着全家去官府领了桑树苗, 开始栽树, 桑树长得快, 成人高的树苗种下去,第二年就能摘桑叶喂蚕, 不用人操心,是一种非常让人省心的树木。
村子里开始组织全村人去学习, 有擅长养蚕的妇人总结出来一套方法,若是愿意将本领教授给大家的,衙门直接奖赏五两银子, 将来还可能将此举写进地方志里,大大的提高了众人的积极性。
不仅村子内部开始交流学习养蚕缫丝的经验,附近几个村子也组织交流学习,最后由县城的师爷将本县交流的经验总结成册,拿去与其他县城的互相比较。
到了蚕吐丝的时候,家家户户开始了良性的攀比竞争,争着比谁家做的最好,一来有那个地方志勾着,二来有县城白花花的银子吊着,三来蚕养成了,将来换成银钱,最后还不是落入自家口袋?
谁不配合谁傻子。
锦绣听着冯大人的汇报,觉得十分满意。
决定带着夫人一起去府城最大的养蚕人家瞧热闹去:“听说那位员外家养蚕的地方,占地面积约有十亩,院子中的笸箩里摆的满满当当都是白白胖胖,一动不动的虫子。
每日晨间光是给他家摘桑叶的人,就要几十人。远远地站在院墙外,都能听见里面蚕吃树叶发出的莎莎声。”
锦绣说的十分诱人,可惜姜良缘一想到那个场景,忍不住开始搓胳膊上的鸡皮疙瘩,脸色也十分难看,一脸拒绝的摆手:“你快别说了,我只要一想到一院子虫子,浑身就不自在,感觉哪哪儿都不得劲儿!”
锦绣被姜良缘的反应给逗笑了。
这是,密集恐惧症?
也不知道有多严重,锦绣试探道:“可能就是想着可怕,万一到了跟前,反倒觉得可爱呢?咱们远远地瞧一眼,若是你不能接受咱们就不看了,若是能接受的话,看一看也挺有意义的。”
姜良缘觉得夫君说的有道理,毕竟没亲眼见过,一切都是处于她的想象,于是收拾东西,跟着锦绣一起出了门。
结果两人到了地方,姜良缘只远远的瞧了一眼,整个人僵在原地就不会走路了,在那一瞬间,像是连呼吸都停止了一般,手指僵硬的捏着锦绣的胳膊,才勉强忍住没尖叫出声,失了仪态。
锦绣赶忙让人找了个宽阔的地方,将人给抱过去,缓了好半天,精神才松懈下来。
亲自给夫人倒了杯水,用手抚着对方后背,喂着喝了几口水,见人缓过劲儿来,才歉疚道:“早知道就不该劝你来这一趟了,委实遭罪的厉害。”
姜良缘脸色还是有些苍白,捂着胸口道:“我往日里在军营,站在点将台上,下面密密麻麻全是士兵的脑袋,也不见有这毛病。
不知为何,只要一见到那满院子的虫子,我就……”
说到这里,实在说不下去了,眼见着人又想到了方才的场景,锦绣连忙转移注意力:“好了好了,快想想咱们晚上吃什么,我想吃糖醋排骨,爹想吃红烧肉,那东西重油重盐,他身体不好,就别给他吃了。
让厨房给爹做一碗莲藕排骨汤喝着解解馋就得了,看着咱们吃,馋一馋他老人家才好,叫他管不住嘴吃多了又难受。”
两人这一趟算是白出来了,姜良缘有些歉疚:“本来说好了的,白白浪费一天时间。”
锦绣笑容温和:“无妨,本来就是想陪你到处走走,自从来了明安府,一直忙前忙后,连一天完整的空闲日子都没有,家中里里外外,人情往来全都是你在打理,二老也是你尽心照料。
我除了衙门的事,什么都帮不上你,实在惭愧。”
姜良缘听夫君子这般说,眼神柔和,小年轻夫妻对视一眼,什么都不用解释,彼此间已然十分有默契。
锦绣温柔的牵起夫人的手出了亭子,对外面的管事道:“你去和这里的主人说一声,就说本官临时有事,先行一步,改日再来拜访。”
说罢带着夫人出了这个占地极广的养蚕院子,两人牵着手,也不乘坐马车了,慢悠悠毫无目的的随意在街上散步,有远远认出两人的,也不上前打扰两人,只朝二人露出善意的目光。
锦绣摸摸身上的鼓鼓囊囊的钱袋子,眨眨眼:“自从公车建成,我还没坐过,不如咱们今日就乘坐公车,慢慢在城中闲逛,走到哪儿算哪儿?”
“往日出门总是匆匆忙忙,明确带着各种目地,从未静下心来仔细欣赏过城内的风景,如此也好。”姜良缘认可了夫君的建议。
两人路过美食街,从头走到尾,将钱袋子里的铜板花了个七七八八,收集了不少看着不起眼,味道却意外好的食物,打算带回去让家里老人尝尝鲜。
嘴上说着不给元老爷乱吃,行动上最惯着老爷子的还是他,姜良缘心里莫名感叹一句:口是心非的男人啊!
两人这边玩儿的开心,衙门里冯大人对着眼前一堆慢吞吞蠕动的蚕陷入沉默,不一会儿功夫,顺着头皮揪下来好大一撮头发,看的身后的衙役没忍住提醒他一句:“大人,再薅下去就秃了。”
冯大人长长的叹口气,对衙役道:“你家里养蚕吗?”
衙役骄傲的挺起胸膛:“当然!我娘和我姐姐们养蚕可是一把好手,前两月还被县令选出来跟着衙门的差役一起去隔壁县参加那什么技术交流会呢!因为表现的好,县令还奖励了我娘她们一人二两银子呢!”
冯大人指着眼前的一堆蚕道:“那你说,这些颜色不纯粹的小家伙们,要怎么处理?也不知怎么回事儿,今年这种不纯粹的变色蚕特别多!”
衙役瞅了一眼,淡定道:“只能扔了啊,还能怎么办?这都废了,吐出来的丝颜色不纯粹,也就是杂色丝,不好染色,没人要的,养着也是白白浪费时间精力。”
冯大人没好气道:“本官不知道怎么扔吗?可你知道今年这种变色蚕有多少吗?足足占了一成!你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全扔了是多大一笔损失啊!”
冯大人心疼的直拍胸口,这会儿要是谁能给他想出一个解决办法,怕是恨不得当场就给跪下。
玩儿了一天的锦绣见到冯大人快将自己给薅秃的场景,一问才知道发生了何事,将冯大人眼前的蚕细细观察一番,得出结论:“这事儿好办。”
冯大人惊了,瞬间坐起身,神色郑重道:“大人,您有何妙法?”
锦绣好笑道:“冯大人你这是一叶障目了啊!既然这些彩色蚕吐出来的都是彩色丝,纯天然无雕饰,还不用咱们自己染色,省了一道工序,方便许多,且一听就比人工染色的更加高级,价钱肯定也更贵,岂不是这东西越多越好?
让人将各色蚕收集起来好好养着,按照吐丝的颜色不同分类,说不得将来咱们明安府的天然彩色丝绸,还有名扬天下的一天呢?”
冯大人被锦绣这一点拨,也发现以往他们都走进了一个误区,只想着丝绸要是纯粹无杂质的白色,才好统一染色,却没想到这种本来就是天然色,根本就是自成一个体系。
冯大人苦恼的事情被锦绣轻易解决,高兴之余就想帮上司做点儿什么,一句话没过脑子就脱口而出:“大人,下官这几日有空闲,您手头处理不完的公务,可放着由下官来代劳!”
锦绣双眼一亮:“好啊好啊!如此便多谢了!”
冯大人恨不得打自己一个嘴巴子:说什么不好偏要说帮大人处理公务,自己手头的公务每天都要处理到半夜三更,每天被媳妇儿抱怨和公务过日子的自己,有什么资格说帮大人处理公务?
到底还要不要休息了?
冯大人担心日子继续这样过下去,他不是过劳死,就是媳妇儿发火,他后半辈子真的只能跟公务一起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