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对我直言,我替她提鞋亦是不配。
过后你为此向我赔罪,此后亦从未再提。但至今,我仍常想,在你心中,如今到底是否全部只爱我一人?
在我心中,惟爱一人。
但不知君心如何?
深夜走笔凌乱,或词不达意,但字字句句,皆为我之肺腑之言。
你若不怪,待再见之时,我想听你亲口之言。
君心若是有二,我愿成全有情之人。
……
菩珠写下最后一字,泪已是湿透衣襟。
她不敢再读自己这信。只怕再多看一眼,便就失了发出去的勇气。墨迹未干,便就与方才那信纸一并封好,等到天亮,出来,将信交给了韩荣昌,让他派人送回都护府去,接着继续上路,朝着玉门赶去。
傍晚时分,一行人抵达了关口。
夕阳沐浴着前方那座雄伟而高大的关楼。关楼上方,今日不知何故,远远看去,仿佛站满士兵,他们身上的盔甲在夕阳之中,反射着闪烁的连片光芒。
一行人继续前行。待到了近前,这才渐渐看清,关楼之上,众星拱月,立着一个青年男子。
那人只穿了身常服,但在他的两旁和身后却布满岗哨,戒备森严,关口两旁更是骑兵步卒,剑戈如林。
那人便就高高立于上方。夕阳照在他的身上,显得他愈发气势逼人。
他正眺望着关外这边的方向,很快,似是看到了什么,转身快步下了城楼,在前后随扈的伴驾之下,从关口走了出来。
是李承煜,当朝皇帝李承煜。
他登基后,首次出巡的目的地,选了河西。
他是三日前来到这里的,巡视边关,慰问将士。
如此之巧,就在这个傍晚,御驾和这支刚从西域而来的队伍,迎头相遇。
第125章
雪山山脉的脚下, 从东往西,走来了一支长长的迁徙队伍。队伍杂而不乱,在领队的带领之下, 朝着前方, 缓缓蜿蜒前行。
对于这支迁徙队伍中的人们而言, 最艰难的时日已是过去了。他们再继续这样往前走个数日,与西狄太后金熹大长公主派来迎接的人马汇合之后, 便将结束这趟漫长而曲折的旅途, 抵达此行的目的之地。
傍晚, 迁徙的人们在山脚下的一块避风平坦之处宿营过夜。帐篷一个一个地搭了起来,篝火一堆一堆地点燃, 食物的香气在空气中飘散开来。一切看起来, 都正在慢慢地向好。
但是李玄度的心情, 却是没有半分的轻松之感。
舅父起初受了流箭之伤,被困之时, 带着武士竭尽全力保护民众, 无暇顾及自己,伤势逐渐恶化。待他赶到脱困之后,伤势已是转重, 邪入肺腑。
一个多月前,他就派人回去传信给表妹了。这支队伍行近速度不快。按理说,如果她的病情已经痊愈,路上也不出意外的话, 近期应该就能赶上来了。
他知道,舅父临终之前, 心里最放不下的,应当就是表妹。
若再过些天, 依然不见她人,那么就只有两种可能。
要么表妹的身体还是没有好转,要么就是她在路上被耽搁了。
无论哪种可能,都是他所不愿见到的。
张霆走了过来,请他去用晚饭。
李玄度毫无胃口,转头看了眼舅父所在的那顶帐篷,问道:“还没消息吗?”
张霆知他问的是什么,摇了摇头,说数日前便已照他吩咐派人往回走了,只要遇到,很快就能带来。
李玄度沉吟了片刻,正要叫他再多派些人返回去,忽见远处奔来了一个士兵,口中高声喊道:“殿下!宗主他们到了!”
李檀芳一路颠沛,终于追赶而至。当她出现在李玄度的面前之时,人憔悴无比,唤了一声“阿兄”,眼眶便就红了。
李玄度迎她,关切地问她的身体和路上的情况。
李檀芳稳住情绪,说她身体已是无碍,叫他放心。又说这一路上,得了张捉和尉迟王子的保护,终于赶来这里,她十分感激,说完便问父亲的情况。当得知伤势严重,或将不治,眼泪夺眶而出。
李玄度安慰了几句,立刻带她过去,留父女独处之后,自己心事重重地走了出来,见张捉和尉迟胜德还站在外头,上去问道:“王妃她最近怎样?”
二人异口同声,说王妃一切都好。
李玄度点了点头,又问之前那场保卫战的详情。
张捉将经过一五一十地讲了一遍,北道联军人马众多,当时极有可能计划分兵攻打晏城和霜氏城,而都护府兵力有限,两边告急,霜氏提出以水漫道阻挡联军的计策,却又遇到冻地难凿的困难。是李宗主自告奋勇,带着人及时取来了火油,这才顺利开渠引水,将联军拦在双城之外,继而遭到痛歼,都护府最后大获全胜。
尉迟胜德又道:“殿下,李宗主这回真是叫人佩服!若不是她,此仗还不知结果如何。我听说她当时病体本就没有痊愈,回来的时候,旧病复发,人都不能走路了,是躺着进了城的。这回若是论功,她当居首功!”
一向对谁都不服气的张捉,这回竟也一声不吭。
李玄度望了眼李檀芳所在的那顶帐篷,道:“你二人路上也辛苦了。早些去休息吧。”
他二人走后,李玄度没有离开,独自立在舅父的帐外等着。
天渐渐地黑了下来。许久,李檀芳一边拭泪,一边从里面出来,见李玄度还在外面,脚步一顿,停了下来。
李玄度走到了她的面前,低声问道:“舅父怎样了?”
李檀芳道:“一直昏睡着,未曾醒来…”
她说着,声音复哽咽,眼泪再次夺眶而出。
李玄度再次安慰她,又道:“这回你替都护府立了大功,我都知道了。我十分感激。”
李檀芳泪光闪烁,摇头道:“阿兄你别这么说。其实应该是我感谢阿兄你。若不是你,我阙人这回恐怕已经遭了大难。比起阿兄你对我阙人的帮助,我做的这点事,算得了什么?”
李玄度道:“舅父是我亲长,有事我怎会不管?你莫多想这些了,你刚到,路上辛苦,也先去休息吧,舅父这里,我会看着的。”
他的语气十分温柔,充满关心之意。李檀芳含泪望着他,忽然这时,身后帐中奔出来一个婢妇,说人刚刚醒了过来。
李玄度急忙走了进去。
李檀芳也跟着奔入,见父亲果然苏醒了,已是睁开眼睛,不禁悲喜交加,扑到了床榻前,握住他手,眼泪忍不住再次落个不停。
李嗣业脸上露出微笑,口中抚慰了几句女儿,看了眼立在一旁的李玄度,打起精神,叫女儿先出去,说自己有话要和他说。
李檀芳一边拭泪,一边低头走了出去。
李嗣业叫旁人也都出去,待身边只剩李玄度一人,凝视了他片刻,道:“殿下,舅父这回怕是真的要走了。殿下你可知道,舅父最放心不下什么?”
“不是阙人。舅父知道,即便舅父没了,往后殿下你也会为阙人谋得一个出路。”不待李玄度回答,他自顾解释。
“舅父最放心不下的,是檀芳……”
李玄度立刻道:“舅父请放心,只要玄度在一日,便会看顾檀芳一日。若是檀芳点头,我和姝姝也会替她留意合适之人,将来为她觅一良缘,好叫她终身有靠。”
李嗣业的目光渐渐地黯淡了下去,定定地望了李玄度片刻,低低地道:“殿下,你就真的不能代舅父照顾她的一生?”
李玄度一愣,终于明白了他的意思,迟疑了下,说道:“舅父怕是有所误会。当时在阙国时,表妹还了当年先父赠与我的玉佩,也与我讲明,往后她视我为兄长。我亦视她如妹。”
李嗣业苦笑。
“殿下,那是你不知她的性情。我这做父亲的,再清楚不过了。她从小便就认定殿下,不计名分,这么多年一心等待,不想当日殿下在她外祖面前那般表态,她一个女孩儿家,心中便是再如何不舍,也断不会再勉强殿下,这才将玉佩归还,说了那样一番话,好让殿下不必为她担忧……”
他长长地叹息了一口气。
“倘若那时她真的放开了,舅父此刻也绝不会再开口的。只是舅父知道,她心中依旧放不下你……她又是个实心眼的,舅父实是不忍她后半辈子还是这般一日日地蹉跎下去,这才厚着脸面重提旧事,望殿下能照顾她……”
李玄度沉默了。
帐中静悄悄的,耳边只有舅父那越来越急促的呼吸之声。
他无意檀芳,对她有的,只是亲人的爱护和感情,与他深夜无眠想起另一个女子时的相思欲狂之感,完全不同。
“殿下,莫非你是顾虑王妃?”
片刻后,李嗣业又吃力地发问。
这一刻,他确实是想到了她,他的王妃。
然而,他那个立志要做皇后的王妃,又是否真的会在意他纳不纳别的女子?
李玄度望着榻上面若金纸的舅父,心情沉重之余,忽然也泛出了一缕难言的惆怅之情。
见他依然没有开口,榻上的李嗣业撑着,想坐起来。
李玄度忽然回过神,手搭在了舅父的肩上,将他轻轻压回榻上,随即后退了几步,朝他端端正正地跪了下去:“舅父,倘我未曾娶妻,蒙舅父如此看重,将表妹终身托付,我岂会不应?表妹蕙质兰心,能娶她为妻,实为世上男子之幸,我亦不例外。但如今,我已有妻室,我和她情笃和好,即便纳了表妹,往后也不能分心于她。表妹不该受如此委屈,我亦不能令表妹受如此委屈。故舅父之言,我不能丛。”
良久,李嗣业喃喃地道:“舅父知道了……是舅父先前一直错想了……这样也好……也好……”
李玄度再陪伴片刻,悄悄地退了出来。
他一出来,便就觉察到身后帐外的一个角落里,立着一道身影。
月光之下,那身影显得孤单而瘦弱。
他知道是谁,也知她应已听到了方才自己和舅父的那一番话。
这样也好。
他没有停步,继续朝前走去,快要走到自己住的帐前之时,忽听到身后传来一阵追赶的脚步之声。
他转头,见李檀芳竟追了上来。
“阿兄,你等等!”
李玄度停步。
李檀芳起先沉默着。
许多年前,当他被发往无忧宫囚禁的时候,她替他保管了那面玉佩。
那是她的小小的私心。她想留他最重要的东西在自己的身边。
后来他娶了那个女子,在阙国拒绝联姻之后,她终于归还了玉佩。
但是那么多年了,那缠绕在心底的爱意,却怎么可能说断就断?
她叫他阿兄,却固执地始终唤她为王妃。
那是她心底的最后一丝倔强和不甘。
然而就在今夜,她终于彻底地明白了。
她的阿兄,那个曾踏马京都的秦王殿下,他永远不可能将他的心分给她了,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