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秦人之所以能够来到关中,既是你们散国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大司马像是跟自己说话一样的说道。
历史的必然?
姬钊木然的望着大司马,“老师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历史的必然?难道秦人真的从此要涉足关中不走了吗?”
大司马望着姬钊,“秦人久居戎狄遍野的西垂而不被吞灭,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至少说明他们有很顽强的生存能力。但是你也应该秦人始终是不愿意在犬丘那个地方长待的。他们要发展,要前进,只有越过陇山向东前进。所以说这次秦人来到关中既有偶然性,也是必然性。”
“听老师的意思,就算是我们散国不请他们来帮我们守边,秦人还会想出别的办法来到关中的?”姬钊问道。
大司马重重的点头,“正是。”
“但老师有没有想过秦人来到关中,肯定会打乱当下关中诸国之间的平衡,这对未来关中国家的秩序将会是很大的影响。您为何不出面请王室阻止秦人东进呢?”
大司马抬头望着窗外,自言自语道:“秦人的到来确实会再短时间内打破关中诸国之间的平衡,但是从长远来看,孰对孰错还很难说。”
“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明白呢?”对于老师这种自言自语的话,姬钊确实有些听不明白,“听老师的话,好像秦人进入关中还是好事一样?”
“是好是坏,当下还不好说,只有等历史来证明了。”
“不---,老师,秦人进入关中首先影响到的将会是我们散国,我是不会让他们在我们的地盘上待下去的。”姬钊气急败坏的说道。
“那就要看你的本事了,如果你有能力能够将秦人赶出关中,你将会成为未来关中列国中最杰出的国君。”大司马平静的对姬钊说道。
“感谢老师的提醒,姬钊知道该怎么做了。”说罢,姬钊拱手道:“姬钊就此别过。”
说罢,姬钊转身走出了大司马的夏官宫。
望着姬钊走出房间的背影,大司马微微地摇摇头,轻轻地叹了口气,继续看书了。
第二天一早,姬钊就草草收拾完毕会散国了。
散国都城散城。
太子钊的归来,着实让散盘子和宰相刘同意外不小。
“他这个时候跑回来做什么?”听到姬钊回来的消息后,散盘子很是意外的对刘同说道。
“或许是太子觉着自己当初错了,不该那样对待君上,这次回来时向君上您认错来了。”
刘同就是会说话,几句话把散盘子说的心都痒痒了,“其实太子钊也是为国家好,但是年轻人就是年轻人,做事还需历练历练。那就见见吧。”
很快散国太子钊走进了大殿,“儿臣姬钊拜见君父。”
“哦---,回来了。”散盘子故意拿稳说道。
随后,刘同拜道:“臣刘同见过太子殿下。”
姬钊顺势拱手道:“见过刘大人,听说刘大人荣升相国了,顺便恭喜了。”
“哪里哪里,我也不过是顺势而为,还是要多多感谢君上和太子的栽培才是。”刘同客气的说道。
“好了好了,就别这么客套了。”散盘子问太子钊道:“不知你今天回来又什么事情,就直说吧!”
经过多人的提醒,这一次姬钊没有再像此前那样激烈,而是笑着道:“这次回来时向君父认错来了,上次出走之前,言辞激烈还望君父见谅。”
听完姬钊的话,散盘子吃惊的看着刘同道:“这还真让你给说准了。”
“太子一片仁孝之心,君上应该高兴才是啊!”刘同赶紧说道。
“好好好,孩儿你能够认识到这一点非常好,寡人接受你的道歉。”随后散盘子对内使吩咐道:“晚上准备的丰盛一店,寡人一家要在一起好好吃吃饭。”
“诺---”
随后散盘子对刘同道:“晚上你也一起坐坐吧!”
“臣恭敬不如从命。”刘同高兴的答道。能跟国君和太子一起用餐,那可是很荣耀的事情啊!
当晚,散盘子在宫中设宴,跟太子姬钊,大臣刘同以及君夫人、公主等自己家里人坐在一起用膳。
这一次,太子钊没有说那些令人生气的话,而是说道:“君父、母亲,这一次我回到王都镐京,感受颇深啊!”
“哦?看来王室的教导很不一般啊!竟然让我的太子感受如此之大,这可是好事。给为娘说说你都有什么样的感受?”君夫人一听高兴的问道。
“我这一次最大的感受就是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能太任性了,更不能太过于乐观还是要从实际出发,一点一点的做。”
听完太子钊的话,散盘子微微点点头,“你说的对,不管是什么事情,都不能太过于乐观,更不能心浮气躁。如果是一般的普通百姓最大就是影响一下自己的家庭或者是周边的几个人而已。但如果是一国之君,做事如果太过于急躁,或者是盲目自大的话,那可是要危及到国家的安危的。”
“对,君父教导的极是。”太子钊诚恳的说道,“比如说对于我们散国当下的情况,经过这一次王室之行,我深刻的认识到,当下的散国实力已经没法跟此前相提并论,所以做什么决定都必须结合当下国家的实力作为基础来做。”
“对---,我儿说的很对。”一听这话,散盘子当即高兴的说道:“当年为父也是有雄心壮志的人,但是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后,为父现在不敢了。这才没办法在刘同的建议下请秦人来帮助我们守边。”
“那君父有没有想过请别人替我们守边的危害性?”这一次太子钊像是商量一般跟父亲说道。
散盘子轻轻的探口气道:“要说没有想过,那肯定的是假的;寡人当然想过请别人替我们守边的害处了啊!请神容易送神难的道理,寡人也是懂得。”
听完君父的话,太子钊点头道:“听君父一言,孩儿更知道自己的愚蠢和无知,既然君父都能够想到这一点,那当初为何还要请秦人来散国呢?”
这时刘同道:“太子大人,以当时的情况,就算我们不想请秦人帮忙也难啊!毕竟荡社戎就在秦岭脚下,随时可以向我散国发动进攻,君上无奈这才请秦人帮助我们守边。其实请秦人替我们守边,我们自己也是有想法的。”
请秦人驻守陇川,散国竟然还有想法?
听完刘同的话,太子钊有些不解的望着君父和刘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