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宁林,家里就出了大事。得到奶奶的噩耗,他们一家连屋子都没暖热,就又全体赶回去处理奶奶的丧事。
再回来时已经年后了。
回来后,父亲大病了一场,病了差不多一个多月。那段日子,爸妈不怎么说话,她又刚刚到新学校。
一边要在学校参加学农活动,一边还要惦记着父亲的病,还怕爸妈再吵架。
日子过得无比煎熬。
张美芳她是认识的,两个人曾经在一个班。
可在她的印象里,那就是一个从大城市来的富家女,娇生惯养的,很爱哭。
她们两个都没有说过几句话,然后张家就出事了,再然后张美芳也下了乡。
一直到她八零年积劳成疾去世,也再也没有和这个人见过面。
可现在,张工都问到她脸上了,她能说什么?
自然痛快的点了点头:“行。就是我家人多,吵得很,你女儿别嫌烦就行。”
“不嫌烦,不嫌烦。”
听她这么说,张工笑得眯起了眼睛。
“哎呀晓菱不瞒你说,我家美芳别的都好,就是胆子实在是小了点。
你这性子伯伯真喜欢,有机会也带带我们美芳啊!”
14.第 14 章 不见
吃完晚饭,妈妈和奶奶一起去了里屋,帮双胞胎缝制棉衣,棉裤。
小河难得当了哥哥,现在还处于新鲜状态,非常尽职尽责的在带着两个小家伙玩儿。
而姜晓菱则在外屋收拾东西。
就在这时候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她知道,肯定是张美芳来了,于是赶紧过去将门打开。
果然,门口站着一大一小两个人,张美芳和她最小的弟弟,今年刚刚七岁的张保平。
看到姜晓菱,女孩露出了一个羞涩的笑容。
张了张嘴,想自我介绍,却好像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憋得眼圈都红了,才吭哧出了一句:“我,我来给你看火花。”
和姜晓菱印象中,一模一样。
看得她一阵头疼。
姜晓菱是家里的长女。从记事起父亲就在省城工厂工作,一个月都不一定回家一次。
妈妈和奶奶都是性子软的,唯一的弟弟又年龄小。
全都要人维护。
所以从小她就养成了男孩儿的性格,很独立,也很刚。
面对着像张美芳这样娇滴滴,性格柔弱的女孩,说实话,平时她肯定有多远躲多远,唯恐避之不及。
可现在——
既然已经答应了人家爸爸,就……忍着吧。
她将那姐弟俩让进了屋,带他们在餐桌前坐下。
这才自我介绍道:“我叫姜晓菱,你是美芳吧?我今天听张伯伯说起你了。”
许是感受到她的态度还算温和,张美芳的表情总算是舒展了许多。
至少能把话说囫囵了。
她将手里一直紧攥着的厚本子放在了桌子上,用手指了指,腼腆的笑了一下:“我爸爸说你也喜欢收集火花,让我拿我的来和你交流交流。
这是我收藏的,品种不是很多,不过有几套还挺好看的。你不要嫌弃。”
这个时候的孩子都没有什么玩具。
所以好些人就喜欢收集些漂亮的东西,像是好看的画纸,或者造型奇特的石头。
朋友之间,没事的时候就一起玩儿,或者互相交换。
在景平的时候,姜晓菱也见过有人收集火花,烟壳。
可那地方毕竟小,能收集到的种类不多。
她见过的火柴盒,花样充其量不过两三种。
烟壳就更少了,印象中就只见过那种五星香烟的。
像张美芳这样能积攒厚厚的一本——在今天以前,姜晓菱完全不敢想象。
果然是从大城市来的人。
“张伯伯可能弄错了,我是挺喜欢火花,可是只是看,并没有收集,我家那边样式都差不多,也找不到几种。”姜晓菱大大方方的解释道。
如果张美芳因为她没有,不能相互交换而不高兴,那她乐得借机彼此疏远。
可没想到,那女孩儿一点都不介意。
“没关系的,要是你喜欢的话可以看我的,我这里面有一些很好看的。
你要不要看看这个?这套《农业发展》系列,我找了好久,总算是找全了。”
说起自己喜欢的东西,张美芳眼睛晶晶亮,闪着兴奋的光芒,再也没有了最初的羞怯。
她一边说,一边献宝似的将册子推到了姜晓菱的面前。
姜晓菱将脑袋凑过去,和她头对头的翻阅了起来。
看到她这样,张美芳更高兴了,一帧帧一页页开始跟她认真讲解。
从那些火花的名称到来历,再到背景,侃侃而谈。
能够看得出,对于自己收藏的东西,她是做过研究的,懂得非常多。
而她讲的这些都是姜晓菱之前从未接触过的。
她第一次发现原来就这么一个小小的火柴盒,背后居然隐藏着这么多的知识。
火花之所以会有不同的图案,绝非她曾经以为的,就是为了区别一个标价或者地区。
它们居然自成系列,分成不同的套系,代表不同的意义。
而且每一套背后都有很多人为之付出努力。
就这么一张小小图案的确定,从初稿到定稿都要经过层层删选,没准儿哪一副就是出自非常有名气的大家之手!
就好像之前张美芳说的《农业发展》系列,全套一共十二枚,从积肥到耕种,再到丰收……每一张都画得既生动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