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第 50 章 三章合一
姜晓菱在院门口找了个无人的角落, 自己坐了半天,直到确认情绪已经完全可以控制,这才回了家。
结果, 一进门就听到主卧那边传来母亲的啜泣声, 中间还夹杂着封阿姨劝她的声音。
姜晓菱站在门口,喊了一声:“妈, 我回来了!”
里面的声音顿时戛然而止。
很快,封朝霞第一个跑了出来:“晓菱你回来了啊!”
然后徐寒梅也跟着跑了出来。
她的眼角还有没来及擦干净的眼泪, 看到女儿连忙说道:“晓菱, 你强子哥有没有跟你说呀?刚才, 刚才街道办的人来了, 她们说,她们说……”
徐寒梅说不下去了, 又哽咽着差点再次放了声。
封朝霞连忙又转身去劝。
姜晓菱之前情绪已经平复了下来,可此刻看到妈妈哭成这样,心里又变得有点乱糟糟的。
她走过去拿起徐寒梅肩膀上搭着的毛巾, 在她的脸上擦了擦,温和的说:“妈, 别哭了, 哭又解决不了问题。咱坐下来慢慢商量, 行不行?”
“对, 对, 晓菱说的没错, 咱坐下来商量, 总有办法解决的。”封朝霞连声附和。
封朝霞一向是个先进分子,党让往东她绝不会往西。绝对是个一心听指挥,根本不会和指令对着干的人。
如果是别的事, 政-府发话了,她根本不会有半句异议。
可唯独在下乡插队这件事上,她不想做什么先进。
大儿子的腿受伤,是封朝霞心里一辈子的痛。
特别是看到她家谢强,原本谁看见不夸一句好的孩子,现在只能去废品站当个破站长,一辈子的前途都止步于此了。
她就没有办法赞成这项国家的政-策。
要是今天这事发生在别人家,她心里再不舒服,可能最多也就是在家里关上门唏嘘感叹两句,心疼心疼小娃子也就算了。
可偏偏这事儿发生在姜家。
一听说她当自己家姑娘疼的晓菱也被通知要下乡……
刚下夜班的封朝霞连觉都没法睡了,急匆匆的赶过来,急得心里慌乱到不行。
虽然她也知道自己过来也无济于事,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出什么办法。
可还是想在姜家守着,想看看有没有什么是自己能出一把力的。
几个人坐下来之后,姜晓菱率先开了口。
“妈,我不想下乡。”
她直接了当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徐寒梅的眼泪一下子就又流了出来。
“妈妈也不想让你去啊!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她说着,忍不住又哭了起来。
封朝霞叹了口气,劝道:“我让壮壮去找你爸了,估计他一会儿也会回来。看看你爸回来怎么说?能不能想想什么办法?不过现在这个形式……
唉,晓菱啊,有时候这事儿吧,没法犟。真要是没办法,你就先去。到时候家里再想办法把你办回来。”
她说着说着,自己都说不下去了。
这样的借口,实在是太假了。
她只觉得自己说出来的每个字,都是那么的苍白,没有任何意义。
姜晓菱哪里能不明白封阿姨的好意?
她看向她,用力的挤出了一个笑脸,安抚道:“封阿姨你别难受,我也是这么觉得的。我们先想办法,要是真不行了,我就去。”
刚才在路边坐着的时候,姜晓菱也想明白了。
大形势就是如此,人是斗不过天的。
自己刚才想出来的那个办法不知道能不能行?
要是不能行的话,那她就先去。
反正自己有黑匣子,总不至于吃不上饭。比起别的知青,不知道要好多少倍。
到时候再想想办法,看能不能隔三差五往家里寄一些包裹回来吧。
当然,这是最没有办法的办法,即便现在想,姜晓菱都觉得漏洞很多,不知道什么时候可能都会出现问题。
可这会儿她也顾不得细思了。
想到这,她继续说道:“我想着,看能不能先结婚?”
“结婚?”封朝霞的眼睛一亮。
“能结婚是最好的!结婚之后你户口就能从家里移出去了,那时候谁还能让你下乡?
对啊,我们为什么没有想到这个?别人不好说,晓菱这不是有现成的对象吗?彦成可是天天巴巴的等着呢!这多好,两个人郎才女貌,根本就是天生一对啊!”
“可是,”徐寒梅抹了抹眼泪,语气里带出了迟疑:“可是,晓菱还没到结婚年龄啊!”
这条路她又何尝不知道?
当初街道上的人一来,她第一个就想到了这个。
但女儿的生日在二月份,这离法定年龄还差了半年多呢!
要是在乡下,还能弄一个事实婚姻,先办事然后到年龄了去补结婚证。
可现在,这是在城里。
更何况,街道上现在肯定都盯着他们家呢!
没到年龄要是办婚事,他们肯定不会认同,也没人会给晓菱出结婚证明。
到那个时候,结婚证办不下来,户口转不了,不还是要下乡?
一听说晓菱年龄不到,封朝霞也傻了眼。
自从一九五零年第一套《婚姻法》出台以后,政府一直都在大力宣传。
农村或者还有不执行的,可城里可是人人都知道必须到了年龄才能结婚。
那种事实婚姻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特别是他们这种有单位的人家,没证结婚这事要是被什么人知道了,会抓你小辫子的。
到那时候,没准儿麻烦还会更多!
这个情况,姜晓菱又何尝不知道?
对于她来说,年龄就是一个死结,她也不知道要如何解决,所以才会这么束手无策。
“那不到年龄,能不能先举行仪式……”
姜晓菱的话还没说完,一个声音忽然打断了她。
“谁说年龄不到?城里现在论的是阳历,你们别拿在老家看农历那一套来说,晓菱的年龄当然到了。”
随着说话声,姜立南掀开门帘走了进来。
他这话说得屋子里的三个人同时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