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全书 > 穿越重生 > 梦回大明春 > 第709章 705【传道】
  那师爷还算有脑子,建亭而不立祠,一般不会出问题。
  真要敢立一祠出来,恐怕不用等王渊动手,其他物理门人就会弄死贾应春。
  祠是啥东西?
  敬奉鬼神、祖先和先贤的场所,能随便给生人立吗?
  即便贾应春是为诏书立祠,传来传去,也会变成王渊的生祠!
  便说乡贤祠,也得死后才能进。
  只不过官员可以操作,通过讨好地方士绅,先在乡贤祠预定位置,死了就能正儿八经竖牌位——预定那个位置很重要,有些巡按御史图省事儿,就问士绅哪位官员可入乡贤祠,然后当做政绩给报上去。因此许多地方主官,为了虚名和政绩,拼命拉拢当地豪族,就此官绅沆瀣一气。
  贾知府风风火火建亭子去了,王渊已经从运河换船至长江。
  官船之上,王渊问道:“漕工生计如何?”
  刘玺叹息:“也就那样。”
  王渊又问:“被转为民户的漕兵呢?”
  刘玺说道:“敢闯敢拼的,就去沿海讨生活,听说有人在海外发了大财。胆子没那么大的,多去做工卖力,也有些成了小商贩。大体上来说,日子过得比以前更好。”
  “能过日子就好。”王渊点头说。
  如今,铁路从北京一直修到淮安,这段漕运全部改为铁路运输,蒸汽火车的性能也较以前提升许多。部分漕工和漕兵,转为养路工人和护路士兵,剩余的全部转为正常民户。
  说白了就是漕工大下岗、漕兵大裁员,虽然短时间内造成一定混乱,但很快就恢复正常了,没有官员想的那么可怕。
  究其原因,漕工和漕兵以前遭受人身束缚,不但常年被克扣工资,还得帮漕运官员做私活,一直维持在饿不死的状态。转岗裁员之后,他们赚多少钱都是自己的,除了少数死脑筋之外,大部分过得其实比以前还好。
  王渊说道:“北段漕运转铁路,刘兄居功至伟,调去南京当右都督委屈你了。等丁忧期满,我定给刘兄讨一个三孤加官。”
  刘玺笑道:“太师这可折煞在下了。”
  刘玺这种罕见的清廉武官,居然能做十多年漕运总兵,全靠王渊在中枢死保力挺。即便如此,王渊在给刘玺升官时,也只敢把刘玺升去南京,实在是他断了太多人的财路。
  刘玺对此心知肚明,早把王渊视为恩主,甚至生出“士为知己者死”的想法。
  若王渊不是穿越者,摊上张居正那种结局。估计刘玺会孤身而往,亲手将王渊的坟修好,然后上疏朝廷冒死为王渊正名。
  刘玺在南京下船,王渊没有逗留,继续坐船沿江而上。
  上百个物理学派弟子,得知王渊丁忧回乡的消息,轮班跑来南京水驿码头蹲守。见王渊没有下船,诸弟子对着官船长揖行礼,直至官船彻底消失在长江水面。
  抵达太平府时已近天黑,王渊再次带着家人登岸休息。
  太平知府并非物理门人,但一个同知、一个通判却是。知府礼请王渊至宾馆下榻,同知、通判各带几位弟子,在第二天请王渊去书院讲学。
  王渊没有讲物理,而是讲他的“国富论”,讲如何富国强民,讲如何发展工农商业,时刻警惕士绅商贾残害百姓。归根结底,是儒家的“义利之辩”,若义利相冲,舍小义而取大义,舍小利而取大利,大义和大利是肯定统一的。
  众弟子恍然,原来这才是物理学的核心理念,他们研究的一切都是为了富国强民。
  物理学,终于彻底跳出阳明心学,彻底跳出程朱理学,直至儒家的“仁义”根本。而且不讲小仁小义,讲的是大仁大义,大仁大义必致大利,最终可利万民社稷。
  太平书院的课堂上,王渊总结说:“聚小利而得大利,聚小义而成大义。伤大利者,而小利不可取也;害大义者,而小义不可为也。大义必得大利,大利必遵大义。义利兼得,此为仁矣。”
  众弟子心悦诚服。
  太平知府皇甫汸问道:“敢问太师,自商业大兴以来,百姓逐利忘义成风。为了区区钱财,父子反目,兄弟相争,仁之何存,义之何存,礼之何存?”
  王渊反问:“商业不大兴,便没这等事?”
  皇甫汸说:“至少要好上一些。”
  王渊说道:“那是穷得无利可争,殊为悲事。”
  皇甫汸又问:“太师最早在杭州开海,晚辈便是吴中之人。晚辈家里,虽未有人驾船出海,但也从商贾事,每年收入颇丰。族老为了赚钱,粮田皆改种桑树,乡间富户多如此也。富户赚钱之后,又兼购置土地,继续种那桑树。而今,吴中粮田所剩无几,贫民之田皆为富户所并。富者愈富,穷者欲贫,百姓弃家而走海外。如此亦为大义大利之仁政耶?”
  许多弟子也疑惑起来,这样明显不对劲啊。
  王渊点头说:“此亦仁政。”
  皇甫汸皱眉道:“请太师解惑。”
  王渊问道:“土地兼并之事可能制止否?”
  皇甫汸摇头:“不能,自古亦然。但若重农抑商,兼并之事可缓解。”
  王渊问道:“百年之后呢?两百年之后呢?三百年之后呢?”
  皇甫汸默然。
  王渊说道:“即便重农抑商,百年之后,土地兼并同样会到难以收拾的地步。不妨让它来得快些,让工商百业兴盛起来,让失地农户投身百业,让失地农户去那海外获取土地!”
  皇甫汸问道:“若如此,海外之民,必被夺土失地。我等与蒙古何异?”
  王渊冷笑:“我是大明士子,我是大明官员,海外之民便是死绝,又与我有何干系?仁政,只是大明的仁政。你可去问问北疆边民,问问他们是否愿意对蒙古人仁慈。”
  皇甫汸拱手道:“受教了。”
  王渊又说:“我为何创立物理之学?引万民而就百业而已。汝可翻阅唐宋史书,看看那时一个农户,能够耕种几亩土地,那时的亩产能有多少。别说查不出来,只要你自己测算,便是历代《食货志》都能得出不少结论。大明一人可耕土地,大明一亩可收粮食,远远多于唐宋之时。为何如此?农具更好用了,高产粮食变多了。不惟农业,就说书籍,大明书铺印一本书,成本也远远低于唐宋。物理学,便是做这个的。今后百工百业,因为物理学大兴,都能以最少的人,做最多的事。剩下的人该怎么办?多给他们可做之工,多给他们在海外找可耕之地。此亦需要发展物理知识。”
  皇甫汸沉默思考。
  王渊再问:“你可知世界有多大?”
  皇甫汸说:“晚辈见过地球仪,知道大明之地,仅为世界之一隅而已。”
  王渊说道:“我的仁政,就是百年之后,汉人遍布地球每一处。天下可耕之土,皆为汉人之垄亩;天下可兴之业,皆为汉人之生计!汝知吾心乎?”
  皇甫汸拜服道:“今日方知,晚辈愿入物理门墙!”
  皇甫汸以前跟王渊见过面,王渊当时召开“文艺座谈会”,皇甫三兄弟都有参加。
  历史上,嘉靖皇帝大兴土木,皇甫汸正好是工部郎中。此人故意消极怠工,导致工程石料不足,被嘉靖贬到黄州做推官。好不容易升到按察佥事,又因为得罪上官被罢免。之后悠游江湖,以诗酒为乐,活到八十岁寿终。
  如今绕一大圈子,皇甫汸似乎要放下诗词文章,转而投身物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