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全书 > 穿越重生 > 凤座 > 凤座 第63节
  男子转身,面容不再是当年的青涩稚嫩,只那份温润沉稳依旧,他对着她浅浅笑了笑,略俯身一揖道,“是,太后请。”
  初冬里阳光刺眼,她伸手略遮了遮眉眼,抬眸望了眼天际,呵出的寒气飘散在眼前,“瞧着这几日便要落雪了,宫里也到了用炭的时候。”
  方卿愿只跟在她身后不语,又行了两步,钟离尔忽地停下,转首挑眉瞧他,只淡笑道,“师兄作何不语,可是因着哀家方才未给师兄面子?”
  他知她打趣儿,无奈瞧她摇头,只道,“臣不敢有此心……臣只是瞧不透,太后心中究竟作何想?”
  钟离尔看着他,意味深长地勾唇道,“哀家作何想?此事在哀家心里实在激不起半点波澜,垂帘听政是大势所趋,可哀家又着实没什么兴趣,不过既然做了,便要对得起万民百姓,亦断不会懈怠。只师兄有一言,哀家实在不能认同。”
  方卿愿看她一眼,拱手一揖,“请太后赐教。”
  钟离尔摆手一瞬,瞧着他收缩了瞳孔,闲闲笑道,“赐教谈不上。师兄说万代盛世,哀家是打心眼儿里不敢苟同的。凡事都有巅峰,盛极必衰的道理,从前家父就曾教导你我。如今大明尚算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边境之事,只北方辽东、琉球海上以为患,可不出这几年,这两处战事便可平息。多了却不敢说,过个百年太平日子,总是够了。再往后,便是你我身后事了,子孙福泽如何,哀家却管不得了。”
  他深深赞许看她,不由轻声道,“太后多年未变,于世事仍是这般清醒。”
  女子回望他的眼眸含着笑意,却无波无澜,是一派的稳重自持。这些年,除了在那一个人面前,面对那人之事外,她向来如此,“浑噩度日虽能得片刻安宁,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哀家别的不求,只希望能护着皇上筑边防、减税收、平战事。做成这三样,他年地下相见,也无愧于大明列祖列宗与你我恩师了。”
  他听着心惊,却又是难得的热血沸腾,她一向被他当作政事上最愿臣服的主君,果不其然,她所言字句都是他心中所想,是他毕生抱负。
  方卿愿深深对着太后俯身行礼,钟离尔虚扶他一把,只听他沉声道,“多年前臣便许诺,他日不论如何,臣皆愿站在老师同太后身后。时隔多年,一如既往。”
  当年事如同泛黄的画卷,笔墨勾勒却仍历历在目,她对着他颔首,只噙着知己相惜的感激笑意轻声回道,“哀家记得。这些年,大人始终谨守此诺。”
  成熙元年十月初十,新帝亲至慈宁宫,三拜于母后皇太后钟离氏,请求钟离太后垂帘听政。
  至此,应做全的礼数皆已做全,天下人悠悠众口可休矣。慈宁宫皇太后钟离氏正式顺应先帝旨意,将于十月十一早朝时入太和殿,辅佐新帝。
  砚棋小小的身子穿着繁复的明黄龙袍,钟离尔有一瞬的失神,在灯火通明的殿内座上,朝着孩子招手一笑,“砚棋,到母后这儿来。”
  她声音本偏冷,可不经意放柔却也令人难以抗拒这份暖意,砚棋没有犹豫,听话地两步走近。
  钟离尔环住孩子柔软的身子,将他抱在榻上坐下,拥着他擦了擦来时冻得通红的小脸儿,垂眸笑道,“这几日上朝,砚棋有何感想?”
  砚棋抬眸,小心翼翼嗫嚅道,“儿臣……儿臣不喜欢上朝,上朝不好玩儿,有一群人吵闹不休,儿臣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
  钟离尔柔声又道,“母后既然答应了砚棋往后去陪着你,砚棋也要答应母后一件事,可好?”
  幼帝懵懂看着太后用力点点头,钟离尔一笑,谆谆劝导道,“母后虽然陪在砚棋身后,可砚棋要答应母后,用心学着母后告诉你的每一句话、每一件事。因为早晚有一天,这天下还是砚棋的,母后不能一直陪着你,待你长大了,便该要亲理朝政才是。”
  孩子似懂非懂,却看着她鼓励的眼眸,咬了咬嘴唇,终究点头奶声奶气应了。
  她一笑,在满室的烛火中抚了抚孩子的额头,碎发触手柔软,勾起她心底有关砚离的记忆呼啸而至。
  倘若砚离还在,今年也已六岁,凭他那样的天资聪慧,想来如今也可独当一面。
  可她的儿子,却永远停在了砚棋这般大的年纪,长眠于灵鸢山上,往后山花开谢一年,风雪来去一年,都再与他无关。
  成熙元年十月十一,慈宁宫钟离太后入太和殿垂帘听政。
  彼时朝阳照耀九州,东方处有一声悠悠鸟鸣,渊长缠绵,钟离太后一身玄色冠服,上以金线绣成一只凤鸟纹样,三千金羽跃然玄色衣裙之上栩栩如生,凤凰展翅,随着她足下每一步而翱翔。
  她拾阶而上,顿步回首往天际望去,白皙脖颈处优雅的弧度令人不敢直视,群臣跪拜在她身后,一如九年前,她登临此处,阖宫嫔妃在此俯首虔诚叩拜。
  凤鸣声过后,天际澄澈无瑕,她眺望远方,面容一派平静,没人知晓她心中在想什么。
  是年少时学堂中父亲的谆谆教导,抑或与连烁切磋对弈的那些过往,还是曾与她此生挚爱共赏河山,皆无从考。
  她在本不属于她的后宫领土厮杀半生,终于冲破牢笼,走进了这历史的新篇章之中。
  从此以后,史书工笔,百世万年,必有她钟离尔浓墨重彩的一笔。
  最后一眼,美人朱唇边一抹慵懒笑意,她再不留恋天际的湛蓝色,提起织金繁复裙摆,头顶宝冠金凤衔珠,直垂在她皎洁额前,与她纤白指间那颗玉兔戒指相映流光。
  钟离太后踏上最后一级玉阶,缓步步入太和殿,伴着身后群臣山呼千岁,开启她崭新的,盛极的一生。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z同学的手榴弹~
  v前的章节写完了以后会修一遍文,改一改细节和开头这些地方吧~
  然后明天我休息结束啦,不能日更啦,但我会努力的~
  第90章 请虞鹿
  皇太后钟离氏垂帘听政以来,因着圣宗皇帝在时便涉足朝政,朝臣归心,是以辅佐幼帝尚算顺遂。
  成熙元年十一月,辽东的河水结了厚实的一层冰,辽东都司驻军与金人毫无征兆地开火交锋,战前主帅云熙并未透露丝毫消息,连一封奏报都未上奏朝廷,虽说首战告捷,可此战设伏凶险,亦损失精兵一万有余。
  此事传回京城,直在朝堂上激起了千层浪,太和殿中纷纷议论声沸反盈天,幼帝被这阵仗吓得直用小手拍了拍桌子,奈何声响细微,根本无法止息殿内混乱。
  钟离皇太后在一侧握住了孩子的手腕,砚棋惊慌的眼眸被她的镇定自若安抚下来,她松开手,与皇帝端坐只静看殿内朝臣争执不休。
  小半个时辰过去,皇太后与幼帝始终沉默不语,直至参知政事李扈踏出一步,跪在殿中朗声道,“启禀皇上、太后,臣以为,辽东都司都督云熙此行实在不妥,此战虽胜,却太过冒进,若不加以制止,他日酿成大患则追悔莫及矣!”
  一兵部侍郎亦出列奏道,“臣附议,且两军开战,云熙将军不曾奏报朝廷,现今战事所需粮草、物资还须兵部加派人手调往辽东,堪堪贻误大事!到底是主帅年轻气盛,若此次不严惩,往后难保云将军胆大包天,仍做出这般先斩后奏之大不敬事!”
  宁言闻言出席下跪,眉目间满是坚毅神色,为着家乡的百姓进言,“启禀皇上、太后,两位大人所言,臣实在不能苟同。辽东战事搁置拖延已久,俱是因朝廷顾忌太多而停滞不前。如今云将军战之则胜,再次印证了这位主帅虽年纪轻轻,却大有作为!若是不赏反罚,难免在此用人之际寒了将士们的心啊!”
  方卿愿亦行礼附和,“宁大人所言极是,臣以为,此时应当封赏此战将士,鼓舞士气,随即快马加鞭将周边所囤军粮、军需运往辽东,好让将士们毫无后顾之忧,借此东风一举击溃金人,保我大明边疆平安!”
  户部尚书瞧着满殿跪着的重臣,犹豫再三,仍是上前一揖道,“启禀皇上、太后,因辽东战事突然,国库空虚,辽东都司所需军饷、军粮,一时之间怕是难以筹备……”
  焦洺此时终是按耐不住,上前满目通红道,“臣以为军饷、军粮须得如方大人所说,即日送往辽东!行军作战,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此刻首战告捷,正是士气大盛之时,若给金人苟且喘息的机会,往后必有硬仗要打!届时要消耗我大明多少军饷、军粮,便再难估计了!”
  户部尚书亦面红耳赤,转首与焦洺只道,“焦大人所言轻松,如今百姓庄稼未有收成,如何赋税?百姓不赋税,国库如何充盈?更何谈军粮、军饷?”
  焦洺还欲回辩,方卿愿一拱手,抬眸朗声道,“臣请皇上、太后定夺!”
  宁言闻言亦附和,满朝大臣这才瞧了眼上首太后欺霜赛雪的面容,骇得俱拱手噤声。
  钟离尔瞧着一殿臣子半晌,只不做声,砚棋偷偷抬眼打量她片刻,太后面容方有松动,无甚温度勾唇笑了一声,沉声道,“都说完了?”
  满殿鸦雀无声,方才争论不休的臣子皆恭敬垂首,太后又静默片刻,气定神闲抚了抚手上玉兔所衔东珠,声音响在这巍巍大殿之中,“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自古便有此事。且方才宁大人所言极是,因着朝廷的畏首畏尾,辽东战事一拖再拖,本在祁岚处死后便该拿下的辽东各城,却仍悬了这样久。云熙此战凶险万分,却着实乃用兵奇才,将我军将士损伤降到了最低,剿灭金人五万余人,如何不论功当赏?诸位卿家若有心存不服者,不防遥想当年,祁岚统兵之时,可谓威风赫赫震慑金人?又较之今日云将军战绩如何?哀家以为,云熙坐镇辽东,假以时日,此人名讳所到之处,金人必如丧家之犬闻风丧胆。不知各位卿家,以为如何?”
  殿内沉寂半晌,李扈却咬牙坚持道,“可云将军毕竟年轻,若是往后战绩呈败势,又该如何是好?”
  太后嗤笑一声,瞧着他只朗声道,“李大人信不过云将军?且不说此一役云将军显现出的军事才能,与金人正式交锋前,那大大小小十数次试探,云将军哪次有损我军一毫?你倒是与哀家说说,若是依你所言,此时严惩云熙,更换主帅,军中何人堪当大任?大明已与金人宣战,开弓未有回头箭,若是此时辽东成了一盘散沙,难道李大人要看到金人一路破辽东,直杀进这太和殿中,才想得起重用贤才么?”
  李扈闻言一惊,忙叩首三拜,直呼,“太后明察,臣断断不敢!”
  一时之间,群臣皆叩首不言,钟离尔瞳孔收缩片刻,透进太和殿的熹光刺眼,她稳着心神整理思绪道,“传哀家旨意,即日起,本朝官员不论官居几品,皆可免征税赋,且若每年救济难民所捐钱粮达一定数目,则可增休沐日。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再派钦差大臣下九省府衙,当地商贾若有捐献军粮、军饷者,家中子弟可赐入国子监旁听之权,有德才兼备者可破格提拔入朝致仕。捐银多者,择质优任用朝廷今后的军需、官货供应商家。”
  满朝哗然,砚棋抬眼看看钟离尔,似是有话要说,太后垂眸朝他鼓励一笑,只略颔首片刻,幼帝便接着道,“传朕旨意,商贾之中若有对此次战事捐银居功至伟者,他日南巡,朕与太后可居于其府邸,赐予伴驾殊荣。”
  钟离尔瞧着孩子,眼眸中难掩赞许,砚棋与砚离不同,虽说政事上未有那般尖锐的锋芒,却在人心一事上颇有建树。帝皇权谋,本就以诛心为上策。
  太后顿了顿,便顺着皇上的话道,“皇上说的是,哀家还将亲赐笔墨,铸成牌匾,赏予捐献军饷数多者。只一点,商贾大户所捐银两,须得明码记录,若有官员借此贪赃枉法、营私舞弊,一律连诛九族。”
  此言一出,宁言与方卿愿对视一眼,直叩首拜倒,高呼道,“臣遵旨!皇上圣明,太后圣明!”
  满朝文武跪拜与太和殿中,山呼万岁、千岁,钟离太后转首,赞许与幼帝眨了眨眼,砚棋受到鼓舞,有些许羞涩地抿了抿唇角,复又朗声道,“诸位爱卿若无事启奏,便退朝罢!”
  此政一出,举国大户商贾或为子弟捐官、或为与朝廷攀附关系,皆有捐献军饷数众者,不出半月余,军粮与军饷便按时运至辽东都司,且圣上、太后于京中下旨犒劳褒奖辽东都司,登时三军欢呼如雷,士气大振。
  成熙元年腊月十八,今冬愈发严寒,却才落了第一场瑞雪,直下了三日三夜,整座京城如披长练,一片素色不见青砖碧瓦。
  冬日向来是难捱的时节,鸟虫花树皆别于世间,人亦不能幸免。
  腊月廿一,雪止的时候,五更天还未破晓,慈宁宫中小令子便匆匆步入,对着素色里衣外只披了件衣裳的钟离尔行礼道,“太后,方得的信儿,半个时辰前,和太妃殁了。”
  这是圣宗去后头一个殁的嫔妃,屋里炭火虽足,然则晨间寒气重,太后指尖仍有些冰凉,她抚了抚疼痛不已的额角,云鬓仍有些凌乱,只对着小令子道,“哀家知道了,按太妃仪善后罢。”
  和太妃之死,说来与她也息息相关。
  自恪安公主去后,和太妃始终精神不济,如今苦熬了这些日子,加之诚慧贤太后故去已久,乔家的势力彻底没落在大明皇朝之中,她一个深宫妇人,无子无宠亦无权,终究是在丧女之痛中,走完了这绝望的一生。
  可又如何,乔氏失去养女是痛,她曾失去孝昭懿太子便不是痛么。
  到头来这宫里,还是只有庄太嫔活得潇洒自在,年轻时便从未卷入任何一场纷争过,无宠便无从失宠,荣辱不惊,不争不抢,这些年宫中从来得失与她无关,她只在自个儿一方天地安然自乐,如今却也最看得开,仍可得快活。
  殿内昏暗,只点了一盏烛火,太后撑着额头摇首自嘲,女子这一生,说到底,还是无情无爱才能洒脱恣意。如她、如秦珞、沈氏、乔氏这般用过心的,哪个不是落得满目疮痍。
  却未及她头痛症消减,圣母皇太后却已踏雪而来,仍是这样早的时辰,如同当年的兰嫔给皇后请安一般,秦珞总是来得最早的那一个。
  慈宁宫小厨房见两宫太后都已起身,便加紧备着早膳,秦珞进来时,钟离尔命人点起灯,只对她一笑道,“你来得这样早,瞧哀家还衣衫不整的,没的教你笑话。”
  秦太后摇首一笑,恭敬给她行了礼,方起身扶着皇后坐于镜前,镜中映出的两个女子容颜与九年前各有改变,却真切仍是这两张面孔,“臣妾听闻和太妃之事,想来今日太后又要忙于早朝,又要忙于此事,便早些过来伺候太后。”
  她执梳为她散了发髻,指尖极尽轻柔小心梳理,钟离尔对镜一笑,安慰道,“你我多年姐妹情分,哪有什么伺候不伺候一说。”
  秦珞手指顿了一刻,随即笑道,“是,臣妾心疼太后。”
  她喟叹一声,忽地放松了所有的警戒,只轻声道,“这些年许多时候,哀家都想,有你在身边一路扶持,实在是幸事。”
  秦珞听闻此言,却并未应声,只柔柔笑了笑,将太后发髻缓缓梳好,钟离尔偏首打量,镜中人眉目如画,抬眸对她笑道,“还是你的手艺天下无双,任她们谁也比不上。”
  秦珞抿唇浅笑垂眸,退后一步道,“臣妾服侍太后用早膳。”
  察觉出她今日反常,钟离尔却也并未追问,只握住她的手,与她一道往外殿走去,“自个儿有什么意思,你与哀家一道才好。”
  秦珞侍立桌前,挽了灰白色衣袖与她盛汤,四下里未发出一丝声响,天蒙蒙亮,透进殿内的光芒与她衣色一般无二,殿外寒冷,她蓦地想起九年前秦珞在坤宁宫伺候她用的那顿早膳,也是与今日一般无二的场景。
  九年后,当初水蓝色宫装的女子,与今日眼前位高却仍淡泊的皇太后的身影,便这么交叠重合在了眼前。
  她回神,对着秦珞挑眉一笑,接过汤碗与秦太后道,“你不落座,我喝着这汤都欠些味道。”
  秦珞仍守着规矩,只默然莞尔,钟离尔无奈瞧她,只得端起碗略仰头饮下,却忽听身侧人轻声道,“臣妾今日前来,是想与太后求个恩典——宫中和太妃丧事毕,臣妾也欲往灵鸢山去,替先帝守陵。”
  她端碗的动作顿在那里,半晌,缓缓放下汤碗,转首对上秦珞一双恬淡眼眸。
  她听得出,她言语中没有怨气、没有不甘,是真心想要出宫守陵的意思。若今时今日易地而处,她是秦珞的话,也知晓一山容不得二虎,虽然秦珞不与她争权势,然终归是皇帝生母,身份摆在此处,砚棋搬进乾清宫后,她却仍不当不正的住在文华殿,任谁也难以自处。况且,如今钟离尔在朝中把握实权,秦珞出宫去规避锋芒,无论是对她自身还是砚棋,都是最上的选择。
  可情理之内事,却不在情感之中。
  这些年故人一个个远去,她似乎坐在这样高处不胜寒的位置上,倒取代皇帝,真正成了个孤家寡人。
  物是人非,事事休。
  她对着她一笑,眼神里隐下几分凄凉感慨,缓声道,“你今日来,原是特地伺候哀家用这顿早膳的。”
  秦珞垂下首去,声音并无什么波澜,“臣妾出宫,心中放不下的,唯有太后与皇上而已。但臣妾知晓,有太后栽培皇上,我大明定能国运永昌。”
  母后皇太后拿起绢帕,优雅缓慢地拭了拭唇角,然后将帕子放回红木雕花桌上,瞧着满桌佳肴玉著失笑一瞬,轻出一口气,阖眸点了点头,“帝陵不比宫里,哀家教他们多给你备上些物什。你若有什么不惯的,回宫就是。”
  秦珞抬眸,看着她有些寂寥落拓的精致侧颜,终究无声展颜,压下喉中哽咽,行礼道,“是,臣妾谢太后恩典。”
  雪后天地静谧,有略显迟钝的喜鹊落在高树下,对着散乱一地的枯枝挑挑拣拣。流光覆在它乌亮的皮毛上,直晃出一片宝蓝色,漂亮神气的鸟儿扑棱了几下翅膀,抬眼看了看,须臾便起身飞远不见。
  徒留雪上一行爪印,被清晨的宫人草草扫得无踪。
  作者有话要说:  推荐一首歌~以冬的《未见青山老》。
  我很喜欢里面一句歌词,“怕江水日复东流,陈年烂事身后丢。老去徒留一字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