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颜徵看到李通古之后就说道:“李卿一路辛苦。”
李通古满足又不那么满足,颜徵从来没称呼他为爱卿过,不过想一想颜徵也只这么称呼过韩熠,他努努力估计早晚也能获此殊荣。
是以李通古立刻行礼说道:“此乃臣分内之责,不敢言辛苦。”
说完之后李通古呈上韩岩的书信和韩熠的奏疏说道:“此乃韩王书信和中书令之奏疏,还请王上过目。”
高府令走过去接过这两样东西摆在了颜徵的案头。
李通古小心翼翼的抬眼看了看结果就看到颜徵将书信放在一旁,先拿起了奏疏看。
李通古站在下面大气都不敢出,等到颜徵都看完之后,观察了一下他的表情,结果发现根本看不出喜怒。
似乎韩岩这样过分的要求并不会让他生气一样。
颜徵将书信放在御案上问道:“中书令有没有说别的?”
李通古愣了愣,韩熠的奏疏写的那么详细还要说什么?
他心中虽然疑惑却还是立刻回答说道:“中书令没有说其他,只是说都在奏疏里了。”
颜徵垂下眼眸,掩盖住了眼中的失望。
他又问道:“你见过韩王吗?”
李通古顿时精神一振说道:“未曾,臣到了韩国之后就听闻中书令已经与韩王谈妥,韩王的要求都在书信之内,臣听闻之后就立刻快马加鞭赶回来了。”
李通古这句话说的很有技巧,所谓的谈妥可以有多种理解方式,就看颜徵怎么想了。
果不其然,颜徵皱起了眉头。
李通古心下一喜,忍不住多了句嘴:“王上有何忧虑,臣愿为王上分忧。”
颜徵看了他一眼心说这个你分不了,除了韩熠,谁都不能为我分忧。
要知道以往就算是公事,韩熠也会再写一封私人信件的,奏疏是奏疏,信是信,会关心一下他的生活,问他最近开不开心,然后会告诉他带什么东西回来。
结果现在全没有了,颜徵表示非常不开心。
他调整了一下心态问道:“以你看韩国现状如何?”
李通古说道:“较之我国自是差了许多,算一算的话,应该算是七国最弱。”
颜徵点点头:“这样吗?”
之前虽然颜徵想要将韩国交给韩熠,现在韩岩跟他一个想法,就让他觉得有些微妙了。
他本能的对韩岩有些敌意,毕竟就算是民间能这么为弟弟着想的人都很少,更不要说在王室了。
韩岩到底是以什么样的心情要求韩熠去治理韩国的呢?
颜徵伸手叩了叩案几,又问道:“中书令状态如何?”
李通古迟疑回答道:“挺……挺好的,韩王似乎很重视中书令。”
颜徵的心情又低落了一个指数,李通古看颜徵似乎不太高兴的样子,便问道:“王上可是不满韩王所提之条件?”
颜徵敏锐的察觉到李通古似乎话中有话,便不置可否说道:“你怎么看?”
李通古就等着他这句话立刻说道:“臣以为,此乃好事啊。”
颜徵倒是感兴趣了:“哦?怎么说?”
李通古分析道:“首先若是能够和平兼并,对大秦来说自然是大有好处,而韩国弹丸之地,积弱已久,贸然派个人过去治理,只怕未必能让那里有起色,甚至还会遭到当地人的排斥,若中书令的话,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这种排斥,更何况中书令之能有目共睹,当初芙蓉县贫弱至此,全凭中书令扭转乾坤,想必治理韩地也不在话下。”
李通古话里话外都在吹嘘韩熠的本事,最后还补充了一句:“只不过韩地再小也是一国之地,作为侯的封地似乎有些大了些,只怕丞相他们不会同意。”
颜徵眯了眯眼问道:“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李通古沉默了一下才说道:“臣不愿隐瞒,自当直言不讳,还请王上赎罪,以臣之见,以中书令从龙之功,匡扶社稷之功,当晋位为公。”
第258章
颜徵听后若有所思地看着李通古, 其实李通古说的这些话放在平时也没什么大问题。
但是放到这个场景就很有问题了。
颜徵没有正面回答, 安抚了李通古两句就让他去休息了。
他低头看着御案上的书信和奏疏, 又叹了口气,一时之间有些担心,韩熠不会以后都不给他写信了吧?
高府令看了看时间,小心问道:“王上, 该用膳了。”
颜徵应了一声,让人传膳。
恰好今天的食谱上有好几道菜都是韩熠送上来的方子。
实际上韩熠曾经给膳房了一张表格, 上面写着每天早中晚外加夜宵的菜谱, 并且这个菜谱还是跟着时令改变的, 力求最大程度上让颜徵不缺乏任何营养也不会营养过剩。
颜徵看着这些菜色就想起了韩熠, 半天都没动筷子。
高府令弯腰问道:“王上可是觉得菜色不合口?”
颜徵忽然问道:“你觉得该给阿熠晋位吗?”
高府令木了一下, 这话事情让他怎么回答?
他一直跟在颜徵身边怎么会不清楚颜徵对韩熠的感情?
如果他说实话,颜徵可能不会高兴,如果他顺着颜徵说……又觉得有些愧对先王。
颜徵看到高府令沉默, 便点点头说道:“寡人明白了。”
高府令不说话已经代表了一种态度,他跟韩熠的关系还不错的,然而连他都觉得在这个敏感时期不适合给韩熠晋位,李通古怎么会不知道?
更甚至李通古这么说,有没有想过会让颜徵怀疑这是韩熠的意思?
以颜徵的政治智慧,不用多想他就明白了李通古的心思, 不由得冷笑道:“其心可诛。”
高府令缩头不说话,再一次肯定无论是谁都别想挖坑坑韩熠。
不说韩熠自己知道之后会有什么反应,恐怕还没等他动手颜徵就要动手了。
高府令也有些感慨, 李通古还是太心急了,他根本不明白颜徵对韩熠的信任不是他三言两语就能挑拨的。
哪怕韩熠真的拒绝颜徵,颜徵也不会怀疑他要造反。
当初韩熠可是放弃了王位回来救他的,哪怕是后来把他送到秦国之后,以当时他的处境,韩熠也可以直接走人回到韩国,看韩岩这个样子,说不定还会退位让贤。
到了如今,韩熠的本事已经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这还是在秦国有许多人扯他后腿的情况下,他如果到了韩国,自己说了算,韩国肯定不是如今这个样子。
当年韩国国力强盛的时候他都没有留下,现在这样的烂摊子,他怀疑韩熠一点都不想要。
颜徵本来想要写封信给韩熠让他小心一点李通古,这人是个养不熟的白眼狼。
至于他这里,也只能先将李通古写在小屏风上。
嗯,这个小屏风是他最近弄来的,没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上面就是有着特别淡的山水背景的纸,屏风分两扇,一扇红字一扇黑字。
红字那边写的就是他比较认可比较喜欢的臣子,黑色那边就是上了黑名单,但是还算有用,暂且用用的臣子。
现在红色那边最高的是大庶长,至于为啥没有韩熠……他都把韩熠放在心里了,也就不用写在这上面。
黑色高居榜首的之前是姜不韦,姜不韦倒台就划了一道横杠,现在是李通古第一位。
颜徵写完之后决定跟三公商议一下这件事情。
新上任的丞相是之前的左庶长。
原本丞相这个位置一直在空缺,哪怕颜徵再怎么偏心也觉得现在让韩熠当丞相不太行。
但是让韩熠继续当个御史大夫,让别人越过他直接当丞相,他又有些不甘心。
而且无形之中也会给人一种韩熠现在还没有资格当丞相的感觉。
实际上韩熠很有资格啊,比当初姜不韦还有资格呢。
毕竟姜不韦都没有带兵打过仗,韩熠这一方面根本没有欠缺。
为了这件事情颜徵想了很久,最后觉得还是集权做的不够,如果他真的是金口玉言,说了没人敢反对,哪里还有这种破事儿?
所以他干脆就又动了一次官制,一方面是为自己集权,另外一方面是个韩熠腾位置。
你们不是说他当丞相不合适吗?
行吧,我一次批发弄个三公,三公地位等同,中书令丞相大庶长,各司其职,这样都还有人反对的话就别怪他真的翻脸了。
这一次倒是很顺利,官制的改革韩熠没有插手,颜徵直接着手稳步推进。
因为官职的增多,大庶长等人都忙着抢肥肉,也就没反对韩熠这个中书令也成了三公之一。
等到官制改革差不多之后,颜徵不得不感慨还是国土面积大了好,这样不会出现狼多肉少的局面。
只不过唯一不太合适的就是自从官制开始改革之后,作为三公之一的中书令就一直在脱岗。
之前韩熠收拾包袱跑路,也亏了颜徵在后面给他打了个补丁,告诉众人是他派韩熠去韩国商谈的,否则只怕要治韩熠的罪。
颜徵用完膳回到了书房,此时丞相跟大庶长也到了,两人坐下之后,一口气都没喘匀就听颜徵说道:“韩王同意和平兼并,但有个条件是必须在兼并之后将韩国交给中书令治理。”
丞相&大庶长:!!!!!
大庶长资历比较深是以先开口说道:“万万不可啊。”
颜徵说道:“我唤两位前来就是商讨一下这件事情。”
大庶长说道:“两国兼并,要让韩国彻底融入秦国,就必须派秦人治理……”
他还没说完,丞相便看了一眼大庶长说道:“大庶长这是不把中书令当秦人?”
大庶长不慌不忙说道:“此事不在于我们怎么想而在于韩人怎么想。”
丞相又说道:“我们将中书令当秦人,韩人将他当韩人不是正好吗?也免得派别人会被排斥。”
大庶长看了一眼丞相说道:“然而中书令身为三公之一,怎可常年在外不理朝政?”
丞相这次没有说话,这件事情的确也有点麻烦。
大庶长便又说道:“更何况让中书令治理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兵权的问题,韩地兵权要交给谁?”
丞相说道:“大庶长不放心中书令的话,就再派一位将军去便是。”
大庶长摊手:“问题又回来了,韩人会不会排斥那位将领?就算不排斥,又有哪位将领是中书令的对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