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全书 > 穿越重生 > 炮火1906 > 第三百八十三章 长兴岛军备基地
  南下卫国军分批从张家口与奉天南撤,京张铁路与京奉铁路为他们开了专列,又分批从津浦铁路以及京汉铁路直下长江边,四川、湖南与湖北等地的卫国军在汉口停驻,然后用各种方式回到家乡,而蔡锷等人则从镇江坐船去上海长山岛。
  一路上蒋方震所率领的两江卫国军与云贵、广西等地的兄弟始终同行,混杂而坐,联络关系。
  许多人都彼此留下了联系方式,相约有假期或者不当兵了,去彼此的家乡看看,也互相盟誓,他们这些一起浴血奋战的兄弟们永远不会有在战场上刀兵相见的一天。
  到了镇江,许多两江的官兵都拉着熟稔的南方兄弟去他们家中做客,他们要再次集中起来,要在半个月之后,这也意味着他们能有半个月的大假。
  不过他们的好意只能心领,广东、广西、云南与贵州的卫国军将在上海坐上轮船,从海路回程。
  这其实也是一次军事演练,试验中国有没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近海运兵。
  另外,蔡锷也将在江南制造局接收一批军火弹药,昆明军区正式建立为期不远。
  也只有在西南大规模的进行整顿军备,才能够让英法闭嘴,不那么盛气凌人的老是来指手画脚。
  上海同时也是个粮食集散地,北方的粮食运到上海之后,然后出口到文莱等国家,以及中国的南方,穿过马六甲海峡,往更远的地方而去。
  而南方卫国军的官兵们也有许多人将在这里领取属于他们的粮食物资,这次回来,东北给他们每人二十斤面票、五十斤米票还有十斤肉票,这些都能够凭票在各地的东北官营商店领取,如今东北的官营商店开遍了全国,除了在西南地区只有几个大城市才有,基本上繁华地区每个城市都有几家。
  这是东北官方出面组织的东北商品销售,进一步打开国内市场,强占份额。
  部分卫国军官兵们选择在上海领取,轮船将会替他们免费运输,也算是东北仁至义尽,他们是怕到了地方上的东北商店领取,要给那些当地的官老爷们盘剥些。
  即便发放这些在许多地方能当钞票用的票据时,反复保证,全国各地没有人敢盘剥他们,东北商店都是他们的坚强后盾,可小心谨慎的新兵蛋子们还是选择了保守。
  这次组织大规模运输的仍然是中华航运集团,这个中国航运界的巨无霸跟东北关系密切,人传幕后老板便是李安生,也不知真假,但从这次中华航运集团替卫国军运输,可以看出些玄妙来。
  蔡锷他们刚到上海的时候,正好是南洋舰队的“长江”号战列舰正式开工建造的日子。
  整个上海欢天喜地,民众纷纷走上街头弹冠相庆,仿佛造的是他们家的轮船一般。
  这些受够了压迫,先一步觉醒起来的发达城市的人民,渴望祖国强大起来的愿望比谁都强烈。
  这个时代强国的象征,无非就是巨舰大炮,只有巨舰大炮,才能宣扬国威。
  中国的大门在鸦片战争时期被巨舰大炮给轰开,而时代的发展也是以巨舰大炮的不断升级为体现的。
  当年的定镇二舰回国时,万人空巷,无数国民喜极而泣,以为看到了强国的希望,可是,甲午战争给打落尘埃,一落千丈,日本撮尔小国,也敢骑在中国头上拉屎拉尿。
  现在中国要拥有自己的战列舰了,而且还是当世最为强大的战列舰,连德国专家都承认,德国也没有这样强大的战舰。
  算上明年就能建成回国的两艘战列巡洋舰,中国海军的实力一跃而为世界前列。
  蔡锷等人坐船到长兴岛参观的时候,正好能够看到江南造船厂新船厂的忙碌景象。
  而在最大的一个船台处,正在建造的一艘巨轮赫然眼前,庞大无比。
  整个船体基本完工,不日便能下水。
  蔡锷颇为惊奇,向陪同在旁边的蒋方震询问,“百里,这是什么船,怎生从未见过,如此怪异?”
  蒋方震在两江一直是核心决策团一份子,自然知道的很清楚,“这是美国之星财团订造的超级油轮,专门用来运油,这艘是最大的一条,设计排水量四万吨。正是有了这艘巨轮的船体建造经验,江南造船厂才决定尽快开工建造长江级战列舰。我听李总督说过,这油轮只能大不能小,越大越省成本,只怕将来有超过十万吨的巨轮,也并不稀奇。”
  蔡锷不住赞叹,点头道:“的确,当前世界,都是在追求巨舰大炮,连主力战舰也是越造越大,火炮口径越来越大。就连陆军,何尝不是在追求火炮的口径,各种杀伤性武器的威力。”
  对于江南制造局能够自己制造380毫米口径的主炮,蔡锷感到极为震惊,也深受鼓舞,他并不清楚,410毫米口径的主炮也已经开始了研发,中国下一级的战列舰将会搭载这款更加威猛的火炮。
  德国向中国出口了万吨水压机之后,正在与中国共同开发一万五千吨水压机,这便是中俄战争带来的好处。
  一场中俄战争一打下来,似乎民国初建时的种种外部威胁都没有了,英国也不提西藏,法国也不提滇缅边境,也不提广西侵占安南土地,日本也消停了许多,这真是怪事。
  日本可没有这个胆量,来挑战中国的百万陆军,光是东北一地就能轻松动员起百万军队来。
  而英法,自认为没有在陆地上战胜中国的机会,于是,他们想出了新的招数,中国再怎么样,还是要开展对外贸易的吧,除了粮食等必需品,许多工业品都需要外部市场,要是关系搞僵了,随时都能用断绝贸易关系来打压中国。
  目前中国对外贸易的份额,百分之六十集中在美国与德国,百分之二十分散在南美、东南亚以及其他国家与地区,剩下的百分之二十自然是属于英法等欧洲国家。
  随着中俄战争的走向尾声,中俄贸易必然会重启,而英法的份额将会降低,故而对于双方来说,都需要寻求一种新的模式。
  就好比他们的轮船在长江中与英国轮船近距离接触时,英国轮船总是彬彬有礼,不再像过去那样横冲直撞,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蔡锷对于这次将接收的武器也抱有很大的期望,这次中俄战争收到奇效的,除了迫击炮与机枪,最让蔡锷喜欢的便是“辛亥”式步兵炮以及掷弹筒。
  这种步兵炮走遍全世界都看不到,只有在东北军中才有,全重才400多斤,两个东北大汉推着或是拖拽,就能行走如飞,而且在山地运动同样如此。
  东北军的汽车还比较少,都用于榴弹炮与120毫米口径迫击炮的拖曳,而这款步兵炮在没有车辆的情况下,未经训练的畜力或人力都可以拖曳前进。
  再加上其可以分解运输,三个东北大汉就能将一门炮扛在肩上,跟着连营一起行动,对战区的道路状况要求几乎是降到了最低点。
  “辛亥”式步兵炮更是一种非常矮小的火炮,很容易被隐藏。它的全高只有65厘米,这还是包括防盾的高度。如果拆除防盾,全高会下降到50厘米左右(和重机枪差不多)。
  对于需要在火线上战斗的步兵炮而言,是非常有用的优势。利用这项优势,步兵炮可以隐蔽部署在离敌人目标很近的距离上,充分发挥火力的准确性、突然性和猛烈性,并且在第一时间给予步兵需要的支援。
  就连蒋方震也对步兵炮赞不绝口,这平射吧,可以当加农炮用,足以对付土木工事和一般砖石工事;这曲射吧,可以当榴弹炮用,高爆弹威力十足;大仰角射击时可以当迫击炮用,由于这款步兵炮是榴弹炮出身,弹道比迫击炮稳定的多,所以精度也比东北军中列装的同口径级别的80毫米迫击炮要好的多。
  同时,借助高射角,在山地作战时,步兵炮可以方便的配置在反斜面阵地上,这样,既可以为处于棱线或正面阵地上的己方部队提供及时的支援火力,又很好的隐蔽了自己。
  就蔡锷看来,组建山地师,除了迫击炮与掷弹筒,步兵炮也必不可少。
  掷弹筒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门迫击炮,它的主要特点是射角大,弹道弯曲,射程不远。
  主要用来杀伤躲藏在工事和隐蔽物后的敌人或者在远距离杀伤敌人有生力量,它的杀伤效果好,操作方便,可以伴随由单兵携带随一线步兵移动,对一线步兵进行支援。
  由于单兵携带且可以隐蔽在障碍物后发射,它的隐蔽性很强,这个步兵炮都是一个特色,也符合日本人一向阴险的性格,这两种武器在后世都是由日本现行开发出来,不过,这个时代,自然是由李安生笑纳了。
  掷弹筒便宜啊,为什么不造,虽然技术还没有彻底成熟,但是造价仅仅是“辛亥”式步枪的三分之一,一枚炮弹也与手榴弹的价格相当,甚至还要便宜些,这就为大规模制造扫清了障碍,谁不喜欢这种小炮,铺天盖地的在连排级配置。
  蔡锷与蒋方震合计,将来在山地作战中使用掷弹筒,主要是和轻机枪手配合,构成立体火力,首先由机枪利用丛林和山地的优势地形将敌军压制,掷弹筒由于可以在任何地形使用。它可以在隐蔽工事中发射,利用曲线的弹道将隐蔽的敌军士兵杀伤。
  所以这次蔡锷没有对东北军中那些恐怖的150毫米重榴弹炮,甚至是203毫米、270毫米等口径的重炮产生兴趣,他主动要求配备大量的迫击炮与掷弹筒、步兵炮。
  山地战中不太可能出现那种铺天盖地密集冲锋的现象,而是精益求精的进行小范围战术较量,有了这几样武器,他的心里也算有些底。
  在中俄战争中,东北军逐步的总结出来几种对步兵炮、掷弹筒等武器的使用战术,传阅诸军,成为了统一的教材。
  东北军这一点做的就是好,战场教材时刻会更新,指导员会随时的让这些新的战术、战斗技巧与战场心得、小窍门教给大家,然后熟悉这些作战方法,一个个的杀人利器就是这么培养出来的。
  让蔡锷最为佩服的,是这次中俄战争,俄军的重机枪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除了给密集的炮火直接摧毁,给狙击手点杀,俄国的重机枪阵地也是多灾多难。
  东北军在面对俄军的重机枪阵地,以及以重机枪火力构建的碉堡之类工事时,要么将步兵炮拖上来,抵近发射摧毁对方,要么就是固守待援,让排一级才配备的掷弹筒小组上来,隐蔽的摧毁对方的重机枪火力。
  整个中俄战争进程中,在战场上给掷弹筒敲掉的俄军重机枪不下八百挺,可见它的巨大作用。
  俄军本身配备的重机枪就很不足,在恰克图会战时最多也不过集中起来一千五百多挺重机枪,给飞机与飞艇找准摧毁了不少。
  这次俄军败的不冤,东北军许多新武器轮番上阵,取得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说李安生一直强调的,尽量减少自身伤亡,在这些武器的支持下,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南方卫国军正是在东北军的言传身教之下,迅速的成长起来,就连蔡锷,也学到了许多东西,他的军事思想与指挥能力在战场上得到了检验。
  他这次被允许参观江南制造局在长兴岛上的新工厂,这个全国最大的,甚至在世界上也可以说是屈指可数的大型兵工厂,几乎很少让外人进入。
  相比李安生当年接手江南制造局,这里的产能平均扩张了十倍还不止,有力的支撑了这次中俄战争。
  蔡锷看着流水线上一支又一支的步枪被组装起来,然后等待最后步骤的处理。
  其实当世真正的好枪,比如德国产的98k等枪,连枪管都是需要特种钢,之前中国并没有这个能力,是李安生极力推动了中华钢铁公司的兴办,如今不但达到了年产钢铁百万吨的目标,而且还在进行进一步的扩张产能,预计在两年后,产能能够翻一番。
  这还是李安生对外公布的数据,其实,他的目标是要在一战前将整个中国的钢产量推上三百五十万吨大关,如此才能够极大的降低大战时期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成本,还有余力出口。
  中华钢铁公司自行研制出铬钢及钨钢等特殊合金钢,用于枪管、炮管,甚至在德国专家的帮助下,开发出了当世最为先进的船用钢、装甲钢等等特种钢。
  当初李安生亲自编制了零件机械加工、成枪装配、热表处理等工艺规程,制定了材料消耗定额表,并补充设计了工艺装置。
  江南制造局可以说是当世首先第一个实行后世的那种现代化生产大批量生产方式,李安生同样做了弊。
  在加工方法上也多有改进革新,如小坯件采用一次加热,一次锻造成型;型面加工除广泛采用成型刀具、组合刀具、仿型车床、仿型铣床外,还采用自动进刀加工工艺;膛线加工、铰削内孔采用多刀刃铰刀;钻杆改由刀头、刀杆焊接而成,钻一支枪管孔的时间比原来节约30%;采用钩形拉丝刀加工膛线,比原来节约工时60%以上。
  正因为有了这些努力,才有了中国军工体系的完备,迅速崛起,支持了这场中俄战争。
  蔡锷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用手臂捅了捅蒋方震,好奇的问道:“照理工厂应该结束战时管理体制了,怎么现在还是军管?”
  江南制造局在中俄战争时期进行了严密的防护措施,并且由军管会接管,进行监督生产,到现在依然没有撤除。
  蒋方震小声的说道:“全国陆军这次大换装是必定的了,全部列装‘辛亥’式步枪,火炮、机枪等同样如此,这些制式武器都是不需要缴纳专利费用的,可以放心生产。光是咱们这全国陆军自身所需,就能支撑咱们的兵工厂继续维持下去。更何况,欧洲那边正在打仗,奥斯曼帝国前阵子才买了6万多条枪去,现在一次性又是二十万条步枪的订单,还有无数的机枪与火炮。可见,咱们生产的武器性能,外国人还是心理有数的。”
  “就连飞机,奥斯曼帝国也是一次性订了一百六十架,而其他巴尔干国家也纷纷上门,加上一些其他国家,近段时间,总计订单超过了六百架。”
  这便是中俄战争的另一大好处,中国的军队战斗力得到了世界公认,中国军队的武器也得到了世界的好评,比如飞机,中国的飞机可是创造了历史,最为辉煌的一次战斗,十六架中国飞机将俄军从欧俄调过来的八十余架飞机揍的哭爹叫娘,一股脑击落了四十余家,自身却无一损毁。
  巴尔干的各个国家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一窝蜂的都跑来订购中国的飞机,尤其是在奥斯曼帝国同样在中国大肆订购武器的消息刺激到了他们。(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