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是一百三十六人。
其中,不满十岁的幼儿就有十二人。
这还是因为在古代,十岁是一个坎儿,超过十岁的人家不叫幼儿,而是觉得那就是个半大少年或者少女了。也因此,如果是按照安父对于孩子的划分,那么孩子的数目还会再翻一倍。
至于死因,则各有不同。
有中了毒而死的,也有死于明显外伤的,还有窒息的,以及有近一半的人都是死因不明的。
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放在这年头却是挺正常的。
本朝虽然也有仵作这个职业,可很多时候仵作并不能发挥太大的作用,尤其是……
次日一早,安父看着眼前的废墟,陷入了沉思之中。
老文吏在他身边叹气:“当年,是附近人家养的狗突然开始叫唤,其他人跑出来一看,才发现这里燃起了熊熊烈火。那时正是秋日里,气候干燥夜里还有风,房舍又都是木制的,根本就没法灭火。听说,那火烧了一整夜,还是天亮后,大家伙一起帮忙,才堪堪将火扑灭。”
也有可能是把能烧的东西都烧得差不多了,火势也就自然而然的小了下去。
因为事情发生在十年前,饶是老文吏提前做了不少功课,那也没办法完全复原当时的情况。
事实上,让他接手这事儿还是因为他当时就在官衙门之中,案子发生时,也是他负责记录的。
据老文吏所说,当时很多人已经被烧成了焦炭,面目全非,完全分不清楚谁是谁。这部分人的死因根本就没办法准确判断,而其他一些因为各种各样的缘故,保存得稍微好一些的,则由府城派来的仵作一一检查,但仍然是以经验推算为多。
也就是说,出错率非常高。
“这个案子最诡异的地方是,起火当夜没有一个人听到这里发出惨叫声。”老文吏眉头紧锁,指了指附近的民居,“其实当年,这儿附近还是有几户人家的,只是后来出了这个事儿后,那些人才陆续搬走的。按理说,不应该什么都听不到。”
眼见老文吏还在从破案的角度看问题,安父赶紧制止他:“已经十年了,就算当初可能留下一些线索,放在如今,不可能了,什么都不可能留下来了。”
“可是……”
“我不是被邀请过来破案的,我是来找坟头的。你直接告诉我,当年的那些人被埋在哪里了。”
老文吏面露难色,最终犹豫着指了指废墟。
安父一脸的茫然:“啥意思?不是,你们把受害者都埋在了案发现场?”
这个操作,着实是有些出人意料。
但这就是事实,也是为什么老文吏一大清早就把安父往案发现场带的原因。
被灭门的这家人其实并不是什么特别富贵的人家,他们家的人多纯粹就是因为能生,且遵守父母在不分家的习俗。
在这个案子里,最年长的死者已经九十八岁了,据说生养了十几个孩子,当然女儿肯定都出嫁了,而留在身边的儿子又分成了八房。之后,儿子生孙子,孙子又生娶妻生子……
这年头成亲生子的年岁都很早,据说在案发之时,这家人已经是六世同堂了。
而按照家境来说,不算富贵但也确实不穷,放在梁曲县就是典型的中等人家。
“主要是没人收尸,他们一家子都没了,倒是有几个远亲,还有姻亲什么的,但这事儿太吓人,反正到最后是官府出面办的后事。当时的县太爷还因为这个事儿,被上头记了一笔,还未满任期就一病不起,后来好像是病逝了……”
老文吏很努力的解释了,总结一下就是,因为某些客观的原因,不得不把人埋在了案发现场。
安父无言以对。
“不对,还有其他人!”老文吏突然想起来了,“这家人当时雇佣了几个仆妇帮着做事,三个还是几个来着,后来被各自的家人带走了。还有就是,有两个客人正好暂住甄家……”
老文吏还在絮絮叨叨的说着,安父已经走向了废墟,目光落在了早已破败不堪的残垣断壁。
很快,他就发现了位于废墟之中的坟地。
可能是因为办后事的人不够尽心,或者干脆就是这么多年来无人祭拜,坟地里乱糟糟的不说,很多墓碑都已经倒了,甚至有些地方连坟包都塌了。
第104章
站在堪比乱葬岗一般的坟地前, 安父久久不曾言语。
其实,像他这般经常出入各种坟地的人, 绝对称得上是见多识广了。不过, 绝大多数想要寻求庇佑的人都会做一些表面功夫的,甭管心里是作何感想,在请安父出手之前, 修缮一下坟地还是可以的。
当然,也不是没有那种缺心眼的玩意儿,像几年前的章家老爷章孝义,就是完全不管祖坟的人。
但客观的来说,就算是当年的章氏祖坟也没到这个地步, 章氏那边看着就是曾经辉煌一时, 但后人不孝,疏于管理才导致的衰败。
而眼前的情景却充分的说明了一个事儿。
至始至终也没人在意过这家人的死。
“他们完全没有亲人?”在原地看了一会儿后, 安父转身看向老文吏。
老文吏很是干脆的点头:“确实没有亲人了。不过当年的仆妇和两位客人……”
“没有直系的亲人,也没有隔房的亲戚?旁支呢?还有, 他们总该有出嫁的女儿吧?难道出事当日,所有出嫁的女儿都正好回了娘家?”安父再度提出了疑点。
早先,安父就已经从老文吏处得知,在出事后,甄家的姻亲因为恐惧而不敢插手此事, 连自家女儿的尸骨都不想管了。只道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何况人都没了,合该跟夫家的人葬在一起。
由此可知,这里的姻亲指的是甄家男丁的老丈人家。
那么, 他们家的女儿呢?
这年头可没有什么计划生育,谁家都是能生就生的。而他们家既然人丁兴旺, 那么按照概率来说,哪怕不是一半一半,每一代有那么几个女孩儿不是很正常吗?
“你不知道?”见老文吏迟迟不曾开口,安父再度追问。
老文吏面露迟疑,但还是老老实实的将自己知道的事情说了出来。
原来,这家人并非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而是在大约百余年前从北方过来的。因为时间太久远了,到现在已经没人知道他们到底是为了逃难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才选择背井离乡的。
可以确定的是,十年前惨死的那位九十八岁老者,就是百多年前外地人娶了本地媳妇儿后生下来的。
他当然也有兄弟姐妹,不过很显然,他的兄弟姐妹都没他那么长寿,很多都是在四五十年前就没了。
等于说,他这一支就是仅存的了。
“女儿呢?”安父接受了老文吏的说法,毕竟能查到百多年前就可以很不错了,他来这里也没打算考古,“咱不说那位老爷子的女儿,你说他们家曾经是六世同堂,总该有出嫁女吧?有没有出事前些年刚出嫁的女儿?”
“有。”老文吏先点头再摇头,“可安大师您找他们家出嫁的女儿有什么用?当初的那位县太爷仔细调查过的,不可能是她们干的。”
安父:……
这一刻,他仿佛看到了他家愚蠢的傻闺女。
“我以为你已经明白了,我这个求庇佑,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已故的祖宗,另一个是在世的后代。”
其实安父一直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个类似于中介的角色。也就是说,必须要有买家和卖家,并且两者还要在他的协调下达成一致的意见后,这个单子才能完成。
如今,甄家的坟地就在眼前,安父早先还觉得十年了,估摸着应该都去投胎了。但如今想着,基数这般大,万一有个别没去投胎呢?还是有希望的。
结果,已故的祖宗是找到了,在世的后代劈叉了。
“后代!我得要有个后代子孙站在这儿,配合我才能求到庇佑!这个庇佑是给后代求的,懂吗?后代可以要求真相大白,或者要求凶手伏法。”
至于所求庇佑越大,付出的代价越高这个事儿,安父已经懒得说了。
“反正,得有个后人!”
哪知,听到了安父的话后,老文吏更迷茫:“他们家被灭门了,没有后人了。”
“不是说还有出嫁的女儿吗?怎么她们一个后代都没有留下?”安父忍不住开始了阴谋论,难道凶手连出嫁女都不放过?
“但是……”老文吏支支吾吾了半晌,才道,“那女儿也算后人啊?”
安父无言以对。
两人对线了一会儿后,总算是达成了一致,确切的说,是老文吏弄明白了安父的意思,决定先找到甄家的出嫁女。
其实这并不难的,只因为安父并不是非要找到确切的某个人,而是只要拥有他们家的血脉就可以了。
又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得了府城官衙门的指示过来的,梁曲县的县太爷自然也是极力配合的。
不到半天时间,就打听到了一户人家。
但很快,安父就又得到了一个坏消息,这家的媳妇确实是甄氏女,可她是在三十多年前就出嫁的,到如今已是年近五旬了。这本来也没啥,年纪又不是什么大问题。问题在于,她的身子骨极差,早已缠绵病榻多年了,而且脑子也有些犯迷糊了。
梁曲县的县太爷就让其他人继续寻找,但安父听闻后,又询问:“那妇人就没个孩子?”
这下连县太爷都惊呆了:“甄氏女的孩子也算是后人吗?”
安父就觉得吧,他前个儿就该把自家倒霉闺女一并带过来。就不说别的,倒霉闺女那气人的功力绝对是无人能敌的。要是让她听到这话,她一准儿能反怼过去。
但眼下,还是正事儿要紧。
在安父的坚持下,终于来了几人。
据说都是那位甄氏女的儿子,但他们无一例外都不太想接这个苦差事,可又说不上来为什么。
最后还是梁曲县的县太爷发了火,才支支吾吾的表示他们曾经听说过安父的名号,说是求庇佑会付出一些代价的。
“他们都没了那么多年了,还折腾什么呢?”
“就算查到了凶手,搞不好凶手自个儿都已经死了。”
“找到了他们也不会活啊……”
梁曲县的县太爷听得火冒三丈,他本人其实并不是非要查清楚这个案子,毕竟案发是在十年前,而他压根就是前年才调职过来的。可以说,这个案子跟他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哪怕成为了永久性的悬案,那也不会影响他日后的前程。
问题在于,府城那边插手了。
哪怕暂时不清楚上峰到底想干嘛,但试想一下,你的顶头上司想要做一个事儿,结果你在这儿没帮上忙也就算了,你的手下还叽叽歪歪的一堆话,不帮忙也就罢了,还准备当一块坚硬无比的绊脚石……
县太爷突然出声:“来人,把他们都给本官拿下,一人打十板子!”
十板子打完后,县太爷亲热的询问哪个愿意配合,得知还没有人愿意后,就下令继续打。
安父再度失语。
他甚至很想问问这位梁曲县的县太爷,您跟洛江县的县太爷是不是失散多年的亲兄弟呢?当然那是不可能的,俩人年岁差距大,长相完全不一样,姓氏更是不同,唯一的共同点大概就是脑壳有包吧。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这年头当官的人权利很大,习惯了所有人都围着自己转后,乍一看到不服自己的刺儿头,能有好脸色才叫怪了。
然而,这次却真的不行。
安父的名声早就已经随着先前的诸多事情,在府城一带彻底传开了。假如梁曲县距离府城再远一些,那兴许还成,毕竟这年头的消息传播速度着实不快。问题在于,梁曲县距离府城太近了,快马加鞭一天一个来回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两地共通消息了。
所求庇佑越大,付出的代价越高。
这话很是有种细思极恐的感觉。
代价是什么?
听说过有损自己寿命的,也有一生平庸的,还有拿自己的命去冒险的,甚至还有会影响到姻缘、子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