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全书 > 综合其它 > 寒门之士[科举] > 寒门之士[科举] 第151节
  “娘邀了师娘同行,可师娘并不愿意,师娘说,待收养的孩子大了,一定让他来见一见相公。”
  纪娘子要来京城,家中诸事也被她料理得妥妥当当,她什么都考虑好了,为的是让柳贺没有后顾之忧——官员纵然在朝为官,也要将家族子弟约束好,柳义在扬州的作为让纪娘子对此事很是警醒。
  事实上,尽管柳义之所为是受了盐商们的鼓动,可这锅柳贺还是替他背了一点,毕竟柳义再混账,他仍是柳贺血缘上的二叔。
  “娘也是不易。”柳贺感慨道,“我读书考科举原是想让她享福,她现在福未享到多少,在家仍是要为我操劳。”
  杨尧握住柳贺的手:“没有娘,就没有相公的今日。”
  杨尧怀妙妙已是好几年之前,杨乡绅和柳贺的紧张程度不亚于那时,杨尧和杨家娘子倒是一派平静,妙妙也知晓自己将有一个小弟弟或小妹妹,成日在朝杨尧耳边叽叽喳喳。
  这个家里最镇定的要数滚团,十几年过去,滚团也越来越老迈,丝毫不见刚被柳贺聘来时的胆小活泼,不过它仍是妙妙最忠实的伙伴,妙妙爱跑闹,可滚团跑不动的时候,她总会放慢脚步,等滚团跟上。
  杨尧有孕之后,滚团总是安静趴在角落里陪她,只偶尔喵上一声。
  柳贺因削藩之事头大如斗,可有家人如此关心,官场上的风浪似也不算什么了。
  ……
  削藩之事依旧在各地稳步进行中,朝堂上非议声仍是不少,可到了发月俸之后,争议一下子就小了——户科都给事中石应岳又因户部每季匀五万两金花银之事上疏。
  每季五万两,一年便是二十万两,太/祖时,金花银定制为一百万两,总数一开始便定了,户部才能额派减进。
  可嘉靖以后,天子内库时时打金花银的主意,钱又从何处来?无非是多赚一些,再省下一些。
  靠着这几年多收的商税,及一条鞭法施行后多征的夏税秋粮,朝廷才勉强收支平衡。
  天子这厢多拿了,别处必然要省,省在哪里?省在边关修墙筑堡,省在河淮动用河工,这些动辄填进数万百姓生计的工程可以省,但天子的花用却一点也省不得。
  就算如此,天子仍不愿削亲王就藩的费用,新推的《宗藩条例》,藩王们派人哭上两声,宫中就态度暧昧,将锅甩给了内阁及礼部。
  皇室为宗室之首,却事事不肯谨省自身,着实令臣子们心寒。
  内阁中,申时行也在向张居正汇报:“免去山东解送进京一十一万九千五百一十四两五钱,这是万历元年、二年的数目,隆庆二年至万历元年岁支存留麦米,也依巡抚赵贤之请尽行蠲免。”
  “除此之外,延绥、蓟州、密云、昌平共发军饷计四十八万两。”
  张、申两位阁老一细算,新的宗禄规定省下的银子恰好够发四地的军饷,减免山东的解送银也大约是出自此中。
  可天子内库又拨了金花银,花了这般大力气削藩省下的银子又不够花了。
  张居正与申时行不管为官风评如何,两人都是正统的读书人出身,以君父为天,自然不会多说天子的错处,何况两人入官场时便遇上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嘉靖皇帝,当今天子虽常将金花银揽至内库,可相比嘉靖皇帝,功底还是十分不足。
  “此事该给右宗伯记上一功。”申时行道。
  “汝默你不该太偏袒他,宗藩本就是礼部该管之事。”张居正捻须道,“此事也
  该子愚来做才是。”
  申时行闻言也笑了。
  无论如何,新的《宗藩条例》一推,户部账上可花的银子多了,张学颜的确不必成日哭穷,方逢时与汪道昆也不必为军饷发愁。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都是柳贺的功劳。
  但申时行同样觉得,对柳贺这个门生,张居正是过于不偏袒了,新《宗藩条例》施行以来,柳贺被言道、宗藩一直攻讦,宗藩张居正这个首辅管不着,可科臣一向是受内阁约束的。
  张居正此般作为,不知是否为了磨练柳贺。
  好在柳贺是不屈不挠的性子,遇上不平事,他又有几分无畏,否则仅近段时日朝堂的风雨就足够将他压垮了。
  ……
  天气一日日热了起来,作为正三品官,礼部官衙分到的冰可以拨给柳贺一些,若他只是主事、员外郎等,这样的待遇暂时还是享受不到的。
  当然,这也和礼部是清水衙门有关,若是在吏部,小小主事经手天下官员的任免、升迁、考核,待遇自然非常人可比。
  用着冰,再扇扇风,饮上一杯凉茶,日子可以说是十分滋润,前几日柳贺值经筵,恰逢浙江进上杨梅,柳贺有幸被赏赐了一篓,其中一些给妙妙吃了,剩下的则做成了杨梅汤。
  杨梅味美,就是运到京中费时费力,柳贺在翰林院时,同僚赵志皋聊起家乡的杨梅便眉飞色舞,诱得柳贺也想去慈溪闲逛一圈。
  在京中吃杨梅并不仅是美味,也有天子恩遇隆重之意,就如柳贺家乡的鲥鱼也是贡品,普通百姓根本没有机会品尝,能品尝到的要么是皇室,要么是受到恩赏的大臣。
  到这时,对新《宗藩条例》的反对声已经小了许多,柳贺便再完善了一些细节,过几日再呈给张居正,从目前的结果来看,《宗藩条例》的推进还不算坏。
  ……
  年中之后,礼部官员们就逐渐忙碌了起来,姚弘谟成日不见人影,每回柳贺见了他都是一副脚不沾地,仿佛下一秒就要起飞的模样。
  因下月就是天子的圣寿,又逢中秋,仪制、祭祀上需要忙碌的事情有许多,这些都归姚弘谟管,柳贺本以为自己能清闲一些,然而朝鲜使臣要进京拜贺天子,礼部需设宴招待,还需写贺表祝寿。
  款待使节虽是潘晟的职责,可具体事务却是主客司去办的,柳贺初任侍郎,此前也未经历过招待使节之事,若是有了差错,天子震怒是其一,其二,大明国威或许会因此受损。
  典章范例柳贺倒是都记得,可他实操经验几乎为零,潘晟对他有些不放心。
  因而他给柳贺的第一桩任务是写贺表:“此事对泽远应当容易,泽远你回去仔细琢磨一二。”
  除此之外,因姚弘谟一人忙碌不过来,精膳司暂时也归了柳贺,礼部众官吏原以为削藩事战线会拖得很长,可此事推起来却比想象中更容易一些,不管怎么说,柳贺手头事既然少了,那就该多承担一些。
  事务一忙,柳贺陪杨尧的时间自然变少了。
  纪娘子已经到京城一段时间了,给柳贺和杨尧带了不少镇江的特产,柳贺也难得尝到他娘做的饭,纪娘子来了,她和杨家娘子、杨尧多说说话,柳贺也能稍稍放心一些。
  精膳司的事务讲究的还是礼制二字,吃什么,座次排位都有讲究,柳贺自己查阅仪制,又叫精膳司郎中将宴会流程与他细细讲述。
  加上潘晟时不时便有事交代给柳贺,为了天子的万寿,柳贺这几日的忙碌丝毫不逊于削藩之时,以至于吴中行再见他时很是惊诧:“泽远,你瘦了许多。”
  柳贺苦笑道:“事情一桩接着一桩,我倒是想清闲一些。”
  天子万寿一日日临近,朝鲜使臣再过几日就要入住会同馆,关于设宴的标准等,柳贺
  要与户部、光禄寺协商,招待使臣的细节自上而下都要布置完备,这一阵忙碌过后,他终于能空出两日,将宗藩生计的细节交予张居正。
  张居正也过问了几句朝鲜使臣的事:“准备可详备了?”
  “已按规矩准备详尽了。”
  张居正道:“你既为礼臣,便需以礼服众,眼下你在庶务上的本事已为朝臣们所知晓,《宗藩条例》虽推成了,于礼之一途所涉却并不多,经朝鲜使臣拜贺一事,你便需证明,你这礼部右侍郎是名副其实的。”
  柳贺恭恭敬敬道:“多谢恩师提点。”
  《宗藩条例》最终的好处是省钱,虽为礼部主推,可得到实惠的还是户部,柳贺这礼部右侍郎还是要展现他对礼法的推动作用。
  当然,到了万历朝,能引起朝中辩论的礼法事宜并不多,即便有,如张居正夺情一事,他将满朝文武的嘴都封住了,谁还能去议礼?
  嘉靖朝时,大礼议引发的腥风血雨至今仍令人心悸。
  而到了万历朝,持续数年的太子之争本质上也是礼法之争,为了让万历立下太子,首辅换了数位,朝廷财政源源不断流进天子内库,一个礼法该定下的太子,竟成为天子敲诈朝臣的工具。
  所以多数时候,礼部都处在一个清闲状态,但一旦有了事,那就必然不是小事,往往是涉及到国本的大争论。
  柳贺当然不想有事,至少没必要给自己找事,但事若是来了,他也不必畏惧恐慌。
  柳贺明白张居正的意思。
  自夺情一事起,柳贺渐渐知晓张居正对他的包容来自何处,张居正不知晓历史的走向,但他知晓,张居正并非徐阶那般的座师,行事作风也与徐阶不同,柳贺不期待张居正对他态度温和,但张居正对他的厚望他也不想辜负。
  第199章 阴阳怪气
  朝鲜使臣进了京,柳贺才将设宴的种种流程理顺,便听会同馆那边来报,称朝鲜使臣此次进京似有些水土不服,吃食上似也吃得不太顺心。
  涉及外邦便无小事,手下官员不敢随意处理,事情便报到了柳贺这里。
  “本官这就过去。”柳贺道,“使臣那边若还有要求,事无巨细都报于我知晓。”
  王鼎爵低头称是。
  会同馆的事王鼎爵并非不能处理,只柳贺毕竟是礼部上官,此事越过他总不合适。
  柳贺到了会同馆,朝鲜使臣已经入住了,朝鲜与大明是宗藩关系,洪武朝时李成桂建立朝鲜王国,与大明一直邦交友好,朝鲜虽为小国,可每回使臣来京,朝廷皆以厚礼待之。
  洪武朝时,朝鲜甚至有考生金涛中了科举,被太/祖任命为安丘县丞。
  柳贺在去会同馆的路上也是疑惑,对待来访的使臣,精膳司提供的膳食绝不是光禄寺那般清汤寡水,其宴食之精致,便是朝中官员也未必能享受到几回,还考虑到朝鲜使臣的口味,如何会令使臣觉得不顺心?
  到了会同馆,使臣支支吾吾,也不说自己有哪处不适,柳贺甚至要请太医来替他探查了。
  许久之后,那使臣才道:“右宗伯之才名不仅大明百姓皆知,吾国国君与百姓也都是仰慕,吾出使前,国君已叮嘱过,请右宗伯大人赋诗一首,以遂他的心愿。”
  柳贺:“……”
  千言万语化作两个字——假粉。
  既然是恋慕他的文才,如何能不知他不擅诗文?
  但使臣求诗是小事,柳贺若是随意拒绝,就是影响两国邦交的大事,一时之间,柳贺也有些犯难。
  柳贺只能道:“微末文章能得喜爱实在是本官的荣幸,不过此时天色已不早,待本官仔细琢磨后再交给使臣大人。”
  柳贺先将此事汇报给了潘晟。
  潘晟闻言笑道:“泽远,耿在伦当初便与我说,你柳泽远极不擅诗,咱们在朝为官之人,写诗虽非必须,但友人间互相赠诗也是一份乐趣,泽远你再磨练磨练,这差还是要交的。”
  潘晟是嘉靖二十年榜眼,科第在内阁及六部正堂中算是极高的了,高拱、高仪都是他的同年,他这一科进士中,任过礼部尚书的就有他、高仪和万士和。
  柳贺只能露出苦笑:“这诗若写坏了,在天子与恩师面前恐怕交不了差。”
  他对自己的诗才有清晰的认知,因而并不愿意献丑。
  “此事可容不得泽远。”潘晟道,“天子与元辅必是会知的。”
  果然,刚将消息报给潘晟不久,柳贺便接到旨意,天子请他入宫,入了宫,柳贺只见天子、张居正和潘晟都在。
  “柳先生来了。”天子一见他就是一副笑模样,“听闻先生被使臣邀诗了?”
  “陛下莫要取笑臣。”柳贺道,“臣心中十分为难。”
  天子自是知晓柳贺不擅作诗的事,以往讲学之余,柳贺透露过一两件自己憋诗的糗事。
  天子见柳贺平日一副沉稳模样,一提作诗就毫无柳三元平日的威风,不由被逗乐了:“张先生,潘大人,两位觉得该如何?”
  “禀陛下,臣以为,便叫柳大人仔细琢磨,我大明才子的名声已传至朝鲜,使臣既有求,无论如何,不可堕了我大明的国威。”
  “臣附议。”
  天子于是道:“柳先生,你只需尽力作一首诗便可,这诗若是写得漂亮,朕重重有赏。”
  柳贺心中默默叹了口气:“臣尽力而为。”
  柳贺深深怀疑,也许自己不擅长作诗的名声已经传到了朝鲜,朝鲜使臣
  特意挖了个坑等着他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