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老太太就更满意了,虽然这个法子有些自欺欺人,但只要不用直接面对知道自己黑历史的故人,她就乐意接受。
谢慕林立刻道:“那我这就让我娘进城去,争取明儿就把杜名医请过来。”
谢老太太挥挥手:“去吧,记得客气些,叫你娘多送点体面的礼物。那杜老儿架子大得很,没有足够的好处,他才不会来给我瞧病呢!对了,顺道给他闺女多添些礼物,比送谢泽山管用。只要杜氏愿意帮着说几句好话,那杜老儿定会比治旁人时更用心!”
谢慕林笑着应了声,退出屋子,冲母亲文氏眨了眨眼。
文氏已是一脸惊喜了。她小心翼翼地进了屋,向谢老太太辞行,说明要带着孩子去族里的话,没有提起男孩们读书什么的。谢老太太漫不经心地答应了,还嫌她啰嗦,催她快走呢。
文氏就这么顺利地带着孩子们上了船。谢慕林站在码头上,目送家人离开,回头看着身后的老宅,深吸一口气,开始挽起了袖子。
第256章 心平
谢慕林带着人走进了老宅的门。
马路遥家的前来报说:“二姑娘,我们已经带人收拾好了厨房,又问附近的宗房佃户买了柴火,灶上已经开始做饭。老太太的粳米粥也快好了。其他人的晚饭可能还要再等半个时辰。姑娘是跟着老太太吃粥,还是再撑一会儿吃饭?”
谢慕林想了想:“我们带的粳米也不多,都留给老太太吧。我和你们一块儿吃饭。”又问马路遥在哪里?
马路遥媳妇表示,她老公带着人巡视老宅周边环境去了,有些什么东西能用上的,有什么危险需要尽快排除的,都得有所动作。虽然天已经黑了,行事不便,但借着月色,再打起几盏灯笼,也勉强能应付。今晚大家是要在老宅过夜的,若不确认过环境安全,众人如何能安得下心来?
谢老太太回来时,只带了两个女仆,她又病得厉害,珍珠与何妈妈能把正屋收拾出来,把她安顿好,再保证每天吃药用饭,就不容易了,更别说珍珠后来还得去平望镇上堵人。所以,她们很多事都来不及做,也没力气去做,如今都指望马路遥他们了。
谢慕林表示理解,索性就把这方面的工作都交给马路遥了。文氏会把得力的陪房留下来,不就是为了帮她忙的吗?何必自己事事操心?她把马路遥媳妇打发回厨房,自己也叫梨儿、翠蕉两个,带上两个有力气的婆子,每人提一盏灯笼,开始绕着老宅转悠。
她得先把自己今晚要过夜的地方弄清楚了。
谢家三房的宅子,最早是个两进的院子,再添一个东跨院,早期是做织坊用的。谢泽湖刚起家时,就雇佣了族中家境不好的妇人,以及附近佃户或村民家的中老年妇女,到自家地盘上纺纱织布,再把成品积累起来,拿出去卖。
后来他家资渐丰,便把织坊挪出去了,东跨院分隔成了两间,前头做厨房与车马棚,后面变成了他专用的书房,需要跟手下的掌柜、伙计们议事时,基本都在那里。他与妻子吕氏、儿子谢璞,则主要生活在中路的两进院子中。
等到他赚的钱更多了,儿子也渐渐长大,还有了文氏这个未婚妻,不能再让所有人挤在一个院子里生活了,他方才从族里多买了一块山坡地,加建房舍,分别是西路的三进院,以及正院后方带楼房的后院。后院占地挺大的,虽然有房屋,却也留下了加建的余地,原本是谢泽湖预备着将来再有儿女时住的。可他就只有一个儿子,老婆再没有生育过,又不纳妾,后院也就一直空着了。
西路的三个院子,头一个是预备有客人来时住的客院柏院,一个是谢璞的旧居竹院,第三进则是文氏住的梅庐,主要也是一栋两层小楼,外加一排下人住的平房小屋。梅庐这个院子,整体保存得最好,主持搬迁的人似乎把大部分不准备搬走的旧家具都存放在这里了,院子里还有一个单独的小厨房。
老宅有一半建在山坡上,因此人越往里走,地势就越高,一路上的走道有台阶,也有缓坡。站在第三重院子的两栋楼上,都能看到很远的地方,视野极佳,而且通风采光都挺好。
谢慕林在老宅转了一圈,虽然灯笼光线比较昏暗,照明条件远不如白天的时候,但她还是大致上把宅里的情形搞清楚了。
别看这座老宅看起来陈旧得很,屋瓦上长草,阶下有青苔,但因为整体比较新,用料又不错,所以荒废多年之后,也还能住人。尤其是后期加建的后院与西边的梅庐,建筑又新,地势又高,未受水灾侵袭,保存情况最好。只需要打扫打扫,把坏了的门窗修好,将那些残破的家具归整一下,再从梅庐里搬些好的旧家具出来,完全可以重新住人!
谢慕林也问过了,厨房院子里有水井,因为谢家族人整体迁移的时候,三房的仆人比较负责任,离开前用石板盖住了井口,所以井下并不算脏,水还能用,当然叫人来淘一淘会更好。实在不行,家门前不远处就有河道,水还算清澈,煮开来用,食水和生活用水问题都不大。
老宅后方的山坡上,绿植郁郁葱葱,别看山不高,柴火还是挺充足的。翠蕉还从附近人家的小孩子那里打听到,林子里偶尔有鸟可打,有蘑菇可采,也有那么几种草药能用。
越过山坡后,还有个小村落,叫前湾村,约摸也有二三十户人家,大部分打鱼、种地为生,有一位大夫,一个木匠,一个铁匠,四五个纺纱织布的妇人,还有一户是世代做撑船载客生意的,每天撑只小船,来往于前湾村与湖阴县城之间,沿路各村落都有停靠,早晚各一个来回,时辰固定。附近的居民要外出,基本都是靠这艘船。老宅前方的那个小码头,就是一个临时停靠的点。
谢慕林心里都有数了,马路遥家的便来报说,晚饭好了。她回了正屋,陪谢老太太用饭。
晚饭很简单,基本就是船上吃的那些,由于已经快到地方了,所以库存的食材也不多,算是有腊肉有咸菜而已。不过这里是水乡,下人从河里打到了一条小鱼,正好用来煮了个汤,只够谢慕林一人喝。厨娘手艺不错,她吃得挺香的。倒是谢老太太吃了一碗白粥下去,心里有些馋,闻着孙女儿饭菜香气扑鼻,想到自己可怜,便有些不得劲儿了。
谢老太太心里一不得劲儿,就想要作妖:“小孩子家家的,怎么连点孝心都不懂?我老太婆在这里粗茶淡饭,你倒是大鱼大肉的吃得香!”
谢慕林抬起头,笑眯眯地对她说:“老太太,您如今还病着,吃不得荤腥,就暂且忍一忍吧?等您病好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谢老太太噎了一下,只觉得自己是被当成小孩子哄了,更是生气,双眼一瞪,就要开骂,却不料被谢慕林抢先开了口:“一会儿吃完了饭,我就吩咐底下人收拾房子,今晚好过夜。我看这正屋被水泡过,气味也不好,前些天河水暴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下雨,万一又把屋子淹了,老太太如何受得住?梅庐那边的屋子却基本完好,地势又高,不怕水淹。我叫人寻个轿子出来,送老太太过去梅庐安置吧?”
“不成!”谢老太太顿时忘了饭菜小事,“我是这家的主母,怎能搬到偏房偏院去住?!况且梅庐是你娘的地方!”
谢慕林笑眯眯地说:“娘若是知道,也定会欢迎您搬过去的。您也别讲究什么正屋偏院了。我娘是爹爹的正妻,还不一样是住在西边院子里?梅庐环境比这边好得多,您住得舒服了,病也能好得更快,那不是大好事儿吗?您就别耍脾气了。大夫还说,要您尽可能心平气和,不要动不动就发火。万一再气出个好歹来,就算把杜名医请回来了,也未必有办法治的。为了这点小事儿,您值不值当呀?”
谢老太太再次噎住,她瞪了谢慕林半晌,终究还是将那口气咽了下去。
第257章 气和
谢老太太还是很惜命的。
哪怕她习惯性地爱以发脾气来显摆自己的威严,逼迫家人小辈让步,听从她的指示,那也是在她确信自己性命无碍的情况下。大夫当着她的面说,她要尽可能心平气和,不要动不动就发火,否则就会有性命之忧。她当然不会公然违反大夫的嘱咐,活象嫌自己命太长了一样。
所以,哪怕谢慕林说的话很不中听,这口气她也忍了下去。反正只是小事而已,孙女儿的出发点也是为了她好。
不过,就算真要挪动地方,谢老太太也不愿意住进偏房偏院里去。她表示:“后院的楼也一样地势高,大水来了也淹不着。我先前刚来时,就说要去那里安置的。阿何去转了一圈,说门窗坏了,没法修,风雨来了遮挡不住,这才打消了主意。”
珍珠与何婆子齐齐露出了羞愧的表情。其实后院的小楼,损坏是真的,但真有心的话,找人来修也不是不行。附近的佃户不会,还有前湾村的木匠呢。可她们人手不足,又没钱,光是照顾谢老太太这个病人,准备三人饭食,就忙不过来了。何婆子还得去县城抓药,珍珠也要去平望镇堵人,谁有空整修房子?能把正房匆匆打扫出来,就不容易了。正房墙根处还有破洞,都没来得及补,只能胡乱找块破木板去挡一挡呢。
但这对谢慕林来说,问题不大。她刚才看过后院的楼房了,大门只是掉了栓,屋瓦是完好的,就是没什么家具,地面上也太脏。二楼上头家具还多些,就是窗户损坏比较严重。当初这地方估计也是精心建造的,窗上还有精致的雕花,十几年风雨侵袭,失于保养,自然损毁得厉害。
谢慕林一拍手,拿定了主意:“那就听老太太的,挪到后院去住。二楼上窗户损坏严重,一时半会儿修不好,老太太就住楼下吧。我让人去打扫屋子,再开梅庐的门,把那边的家具搬些过来。若是今晚顺利,老太太今晚就能搬过去,实在不行,明儿搬也一样。”
谢老太太顿时满意了,心想孙女儿再不听话,还不是要听从她老太婆的意思?就算谢映真名义上是宋氏的孙女,实际上也不可能视她这个亲祖母如无物的!宋氏能有她这样的威势?!
谢慕林也不管谢老太太在脑补些什么。她见家里的下人都吃饱饭了,便吩咐他们分头行事。
有人去打扫空房子,给大家安排今晚的住处;有的利用老宅残留的物件,再找佃户家借用一部分工具,修理各处破损的门窗;有的则利用石头、柴刀之类的简陋工具,修了两把木梯出来,再用长竹竿挑起灯笼做照明,让人爬上屋顶,卸下一部分实在无法再住人的破屋的瓦片,把另外一些还能住人的屋子屋顶给补上了。
月上中天的时候,后楼底层的房间已经打扫干净,尘土也都用湿布擦去,夜风一吹,不到两刻钟便都干了。谢慕林再带人去梅庐,搬了一些能用的家具出来,床、桌、椅、屏风还有衣柜,都是最基本的标配。
这些家具,仔细一看,就知道用料比较一般,有些还雕了点花样,大部分是连花样都没有,款式平实简单。据在文氏身边侍候多年的马路瑶夫妻所说,这些家具,有一部分是三房还未发家时,老太爷谢泽湖找人打的,后来家里有钱了,便叫谢老太太撤下来,换上用料上等、做工精湛的好家具。
老太爷原本说过,旧家具可以送给家贫的族人使,但谢老太太没答应,都送到库房里积灰了。谢璞对这些东西,可能不太上心,搬迁的时候,没有特地嘱咐,下人就把旧家具留在老宅里了。
还有一部分家具,是下人用的。谢璞对全族搬迁一事,非常热心,拨下了一笔很大的银子,足够建起新宅子,采买所需的家具、用品,连下人用的家具也能全换成新的,下人们就把旧的丢下了。不过管事的人大概觉得东西丢了太浪费,所以全都送到梅庐里锁了起来,预备以后主人家想起的时候,可以随时回来取。
现在这些家具全都便宜了落魄回乡的主人家。
谢慕林一点儿都不嫌弃这些旧家具。它们损毁不严重,大部分都还很坚固耐用,拿湿布擦一擦就行了。运到后院小楼里,把蚊帐挂上,被铺草席一换,比正房那些将就用的家什伙儿强多了。
何婆子与珍珠见了,越发忏悔。要是她们多用点儿心,把整个老宅检查仔细些,就能发现这些旧家具了,谢老太太也不必受了这么多天的委屈。
谢慕林便安抚她们道:“你们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人手少,你们力气也不大,就算发现了家具,难道还有力气搬过来?况且当时老太太病得重,你们自然是要优先照顾好她的病的。”
何婆子与珍珠心里好受了些,又开始操心要如何把谢老太太挪过来。正房那地方,当年积水时留下来的东西就不说了,屋角破了洞,屋顶也有地方漏水,前些天下雨的时候,真叫人住得难受。如今闻着空气中水汽渐重,今晚说不定就要下雨。谢老太太能早一刻搬离正房,还是早一刻搬离的好。
谢慕林便把留下来的男女仆妇中,最有力气的一名仆妇叫了过来,让她公主抱起谢老太太,送到后楼里去,既省事又快捷。何婆子与珍珠负责一路展开斗篷,替她挡挡风就好了。等事情忙完了,谢老太太还有些目瞪口呆。
真是岂有此理!她几时叫那等最粗俗的下等仆妇近过身?!就算仓促间找不到软轿、凉轿,也该弄个担架给她吧?!
然而谢慕林并不理会。一个仆妇一分钟内就能完成的事,为什么还要费事去弄什么软轿、担架?有那功夫,大家不如多想想,怎么把自己的临时生活环境弄得好些。
谢慕林自己睡觉的地方还没搞定呢。她在想,今晚已经来不及了,她恐怕要叫人弄张竹榻过来,在后楼里临时将就一晚了。想想这条件比在船上时,也没糟糕多少,就跟在抄家时差不多嘛,她能忍的。等明天天亮了,她再想办法改善自己的住宿条件吧。
唔……跟谢老太太长期住一屋,那是不可能的。住一个院子都不行!梅庐那地方倒是不错,打扫出来就行了。前院正厅,可能需要接待客人,族人、大夫什么的,需要重新打扫。正房那里,该修补的也要修补。万一文氏回来侍疾,还是需要一个落脚之处的。男主人的正妻,当然是住在正院正房里,方才名正言顺。
谢慕林风风火火地安排自己的事去了,留下珍珠与何婆子侍候谢老太太。珍珠与何婆子一个捧了药,一个捧了粥,苦劝谢老太太别发火,二姑娘这样的安排是最好的,都是对她的一片孝心,不然老太太什么时候才能住进完好的后楼来?
谢老太太瞪着两个心腹,心里不停地告诉自己,要心平气和,心平气和,不能发火,不能发火……然后,她又把那口气咽了下去。
第258章 复诊
谢慕林就在竹榻上将就了一夜。累了一天,忙前忙后,费心费力的,她躺下后很快就睡着了,也没功夫去品味这“床”舒不舒服。还好夜里不算太热,纱帐也挡住了蚊虫侵扰。她一夜好睡,天亮睁开眼,便听到了外头淅淅沥沥的雨声。
夜里果然下雨了。
好还雨势并不算大。谢慕林起身推窗往外看,发现院子里没有浸水,排水沟似乎还运作正常。等梨儿捧了水盆沐巾来,侍候她梳洗过,她出得门去,则发现连前院都没被淹。下人报说河道水面只涨了一点点,情况比想象中好得多了。
谢老太太还在睡,谢慕林安排着下人们做了简单的早饭吃了,派了两个人跟随那艘渡船,进县城去采买物品,联系文氏等人,自己则带人去了梅庐,打算把这座小院整理出来,给自己住。
一夜过去,梅庐却变了个样子。原本好好的院落,竟然出现了几个大大小小的泥坑,积着雨水,泥泞不堪,人想要从门口走到小楼去,都很难办到了。
珍珠陪谢慕林一块儿过来的,本是想着要给自己与何婆子也寻张好点儿的床,如今却有些傻眼了,跺脚道:“怎会这样?!前些天下雨时,这院子里虽然也有积水,但没这么厉害的呀!这叫人如何下脚?!”
谢慕林观察了一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昨儿晚上,我们的人过来搬家具时,把这院子里的泥地踩出坑来了。既然这里本来就会积水,证明排水功能来就不好,如今再添些泥坑,可不就更糟糕了吗?”
马路遥家的过来瞧了,道:“这院子里本来绕着小楼种有好几十株老梅的,所以才叫梅庐。当初搬迁的时候,最好的几株梅叫管家挖了送到新宅子去了,剩下的老梅,二房大姑太太又过来挖走了一些,剩下的不好看,就没人要了。几年没人管,都枯死了,枯枝败叶落到排水沟里,下雨时,后头山坡上再冲些泥土下来,就把水沟给堵死了。这要清理开来,怕是要费不少功夫。二姑娘稍等一等,回头我让我们当家的带人来给您疏通吧?”
谢慕林想了想:“算了,先放着吧。这活需要费不少功夫时间。我们也不知道会在这里住多久,要是只住几天,何必费这个力气?老宅里可有什么废弃的门板、木材?都搬过来,再找几块平整些的砖。”
马路遥家的很快就把东西收集到了。谢慕林便指挥两个婆子,拿砖块做基底,上头铺门板,一路铺到小楼台阶前,铺出了一条六曲木板桥来,只要走在上面时小心些,别踩到那些木板破损的地方,还是挺稳当的,而且便宜快捷。
小楼里的情况比外头强多了,比后院的楼都好些。堆积在这里的家具已经搬走了三四成,剩下的推到一起,腾出空间来,放些床、柜、桌、椅、屏风之类的家具,一点儿都不挤,甚至还能用衣柜隔出小隔间来,放上罗汉床与长榻,给丫头们睡。梨儿与翠蕉欢喜得不得了,马上就把谢慕林和自己的行李都搬过来了,又忙活着四处打扫。
梅庐里的事安排好了,谢老太太那边也醒了。谢慕林连忙去了厨房,带着药和粳米粥去了后院,笑眯眯地看着珍珠与何婆子侍候谢老太太洗漱完,便亲手送上了早饭和药,还十分恭顺地说:“老太太气色看起来比昨儿好多了,这一夜睡得可香?”
谢老太太自己也觉得精神好了不少,心想那大夫还是挺靠谱的,便慢条斯理地喝着粥,道:“昨儿那大夫不错,我吃他的药挺好的,索性以后就继续叫他来好了,不必去请杜逢春。”她觉得自己小命能保了,有些人能不见,还是不要见了。
谢慕林怎会让她如愿?见不见杜逢春都是小事,但不能叫老太太养成这种一作妖就能心想事成的坏习惯。于是她就说:“大夫自己也说自己医术有限,劝我们请杜名医来的。老太太虽然一心体谅我们小辈,不想太费事儿了,但老太太您身体要紧,这个事儿是不能省的!若不请杜名医来给您诊过脉,我们如何能放心?”
谢老太太有些气恼地瞥了谢慕林一眼,也懒得跟她吵了,闷闷地把粥吃了,歇了一会儿,又喝了药,便背过身去,继续睡觉。
谢慕林也不在意,自顾自地去安排自己的事儿。等到日上三竿,老宅里已经焕然一新,留下来的人都有了象样的住处,有人开始修补正房,还有人往前湾村去联系木匠,把破损的门窗补上了。
这时候,派到县城去的人也回来了。他们采买到了所有人三天份量的食材,给谢老太太抓了药,还把昨日那位大夫也带回来了。
大夫昨天跟着船行的人去了湖阴县城,由文氏接到谢家族地过了一夜,今日又去拜访了县城里的熟人,如今正是返程的时候。他已经跟文氏确认过,湖阴名医杜逢春会接手谢老太太这位病人,他把医案、药方交到杜家,自己回程时再过来复诊一下,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谢老太太如今对这位大夫正信任呢,难得和颜悦色地见了他。大夫细细诊过脉,问过话,知道自己开的方子起效了,还是挺满意的。
不过,谢老太太的病情虽然有了起色,也不代表她的病就快好了。大夫调整了一下药方,表示这药可以喝两天,两天后杜逢春接手病人,他就不用管了。
何婆子在旁吃了一惊:“两天后?!”杜逢春难道不是今天过来么?不是今天,明儿也该来了呀?!
谢老太太顿时沉下了脸:“他这是存心要给我难堪呢!这还有脸面说自己仁心仁术?!”
大夫惊愕地看着她:“老太太说什么呀?您是误会了吧?湖州知府家的老夫人生病,湖州治下的大夫,但凡有些名声的,都让知府大人请过去了,杜大夫也不例外。这是几天前的事儿了,听闻他如今已经准备返回湖阴县,但怎么也得要两天功夫。他老人家离开家的时候,可不知道老太太生病的事儿呀?又怎会是存心给您难堪呢?”
谢老太太顿时涨红了脸,只觉得失了面子。
大夫见状,叹了口气,闭口不谈这位谢老太太跟杜逢春是否有积怨,只道:“我昨儿说的话,老太太千万要记得。每日早晚都要喝药,不能怕苦不吃。饮食尽量清淡,千万不能饮酒。要早睡晚起,静养为佳,日常保持心平气和,少生气,少激动。”
他又顿了一顿:“您是上了年纪的人,万事还当放宽心些,不要事事计较,也不必在琐事上头太过费心神了。倘若您家里小辈无能、不孝,时常惹您生气,也就罢了。您明明有一家子孝子贤孙,儿子在外做官有出息,媳妇贤惠,孙儿们也读书知礼,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凡事宽容一点儿,对家里人,对您自己,都有好处。”
说完这番话,大夫便施施然走了。只留下谢老太太在后头,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想发火,却又发不起来。
第259章 质问
谢慕林强忍着没偷笑,命马路遥给大夫付诊金,还特地多加了两成,把人恭恭敬敬地送走了。
接着她方才回到后楼见谢老太太,也不提杜逢春的名字,只柔声说:“老太太您看,大夫都一再嘱咐了,您一定要保持心平气和,不要生气,才能把病养好呢。我看他新开的方子跟原本的方子差别不大,就只改了两味药,这就叫人去把这两味药补抓回来,熬了给您吃下吧?”
谢老太太拉长了脸:“我才不要吃他开的药呢!原本还以为他是个不错的大夫,结果也是一样的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