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全书 > 穿越重生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554章
  仔细的打量了初瑜两眼,发现她敷了粉,眼圈有些发暗,曹颙有些担心,问道:“可是你身子最近不妥当?这可不能耽误!”说着,便唤喜云,让她打发人往前院去,叫曹方派人请大夫过来。
  初瑜连道“不碍事”,曹颙脸色却不好看,皱眉道:“你我夫妻,还有什么遮遮掩掩的!你素日也不是喜欢装扮的人,既是身子不舒服,怎么好拖下去?”
  成亲将两年,这还是曹颙头一次对初瑜高声说话。
  初瑜没想到曹颙会训斥自己,正怔怔的回不过神来,她怀里的天佑却似不应了,“哇哇”的哭起来。
  一时间,天佑的哭声分外响亮。曹颙哭笑不得,难道儿子这是护着母亲?
  随着天佑响亮的“哇哇”声,叶嬷嬷打东屋听到动静,急忙忙的过来。初瑜正抱着天佑,哄着,好一会儿方使他止了哭声。
  虽然不晓得什么缘故,但是叶嬷嬷也听见这边曹颙的声音,进来后。见两个主子脸色也不好,便打初瑜手中接了天佑,回东屋去了。
  瞧着初瑜满脸不安,曹颙有些后悔,好好的凶她做什么?正思量着怎么道歉,就听初瑜小声说道:“额驸勿恼。初瑜身子无碍,只是……只是这几日奶水有些不足……”说到最后,已经是满脸飞红,声音低不可闻。
  还能有什么缘故,定是前几日照看自己累到。曹颙甚是心疼,瞧着初瑜道:“我恼什么?只是见不得你有事都猫在心里!方才我急糊涂,失了分寸,实对不住!”
  虽做了母亲,但是初瑜毕竟年轻面嫩,红着脸说道:“原想同额驸说知,可……可有些说不出!”
  曹颙思量了一回。说道:“你是累着了,等会大夫来,请他开个调理的方子!你若是瞧着柳家的不错,咱们就同他们商量商量,看看他们夫妻乐意不乐意进府!实是不乐意,这段日子能多来几次也是好的!”
  不是想要自由人变为曹家仆人,委实是宝贝儿子太过金贵,若是交给外边的人带,他实在不放心。虽然现下,儿子还不是自己的命根子,但是瞧着初瑜每日就围着天佑转,指定是初瑜的命根子。
  其实,在他心里,还有个想法,就是将天佑送到江宁,省得李氏与曹寅晚年孤寂。不过,现下孩子小不说,他也不忍心让初瑜与儿子分开。一直在心里算日子,寻思着曹荃孝期完了,初瑜十八岁,若是能尽快怀孕,等生下第二个孩儿时,就将长子送到江宁去。
  想起这些,曹颙亦是矛盾不已,既想要父母那边晚景不至于寂寞,又不愿意初瑜再受生育之苦。幸好现在还有大半年的孝期,到底如何选择,而今还无需头疼。
  过了一会儿,大夫请来,紫晶亦得了信儿过来。
  初瑜并不是单纯的累着,根据大夫所讲,是受“惊吓”的缘故,奶水才少的。若是想要奶水,还需仔细调理一段日子,除了给开了个安神的方子,大夫还给开了两个益奶水的药膳。
  紫晶与叶嬷嬷闻听这个缘故,晓得天佑的奶子是不能不寻,只是不知主子们是要用柳家的,还是在外面另寻个。
  大夫走后,曹颙也思量这个问题,若是真让柳家的进府,那“柳衡”的底细却是要晓得的。
  这几日也打发人探问过,却没有什么收获,只晓得柳家的沂州口音,同丈夫去年回来的。虽然不晓得“柳衡”的身份,但是瞧着柳家的对其甚是恭敬,夫妻两个,也算是恩爱。
  看来,是要先见见了。曹颙拿了主意,叫人往前面寻两个家丁过来,将他抬到前院去。初瑜与紫晶都劝他,要见什么人,请到这边就是。
  曹颙想着衙门里的事,庄先生在蒙阴还没回来,也没有主事的人,已积了大半个月的公务。正好趁着见客,将那边的公务料理料理,便仍是往前面去了。
  初瑜怕前面屋子不暖和,寻了大毛披风给曹颙系上,又使人往前院送炭盆。
  到了前院,曹颙在书房坐了。唤曹方带帖子去请“柳衡”,若是对方应允,则请对方到道台府喝茶;若是对方推脱,也不要勉强,尽量的寻机会问问底细。
  曹方应了,下去请人不提。
  曹颙翻了翻案上的朝廷邸报,因今冬雪大,道路不便的缘故,现下看的还是月中送下来的。
  先是十一月癸未(初四),旌表山东烈女张春女张氏,守节不辱,惨死完贞,给银建坊如例。此事曹颙亦是听过的,初十到济南府时,这旌表的旨意也到了,他们进城时,正见着衙门的人吹吹打打、敲锣打鼓的往张春家去。成百上千的百姓闻声出来瞧热闹,皆是说张家体面,祖上有德,出了烈女。
  实在无趣,曹颙也不晓得康熙是怎么想的,虽然对汉人、汉臣防范甚深,但是对儒家文化却是推崇至极。不仅厚待孔子后人,而且自身打着“仁孝”治国的幌子,对宗室百官亦要求得格外严厉些。
  下一条是乙酉(初六)升工部郎中明安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瞧了“明安”的名字,曹颙不禁愣神。明安正是宁春的上司,原本在员外郎任上,去年春天去保定打井抗旱,立了功劳,升的郎中。
  这才一年半光景,就由正五品的郎中,升到正三品的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升迁速度委实快了些。
  曹颙觉得有些不对,若是没有人照拂,明安怎么可能升迁得这么快?但是早先在京城,他也是见过明安的,四十来岁的人,待人甚是圆滑。因是宁春的上司,对其为人行事也关注些,并未听说过他有什么背景。就是当初由员外郎升郎中,大家也不过是觉得那个是抗旱的功劳,并不是有人提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