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全书 > 穿越重生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1092节
  解决了这桩事,紧接着绕回来,便是京察一事了。
  乾清宫。
  依旧是王文,沈翼,金濂三大尚书,加上张敏,俞士悦两个内阁大臣。
  朱祁钰坐在御座上,看了一眼摊在自己面前的几份奏疏,道。
  “沈尚书,你先来说吧。”
  “谢陛下。”
  于是,沈翼表情沉重的上前,开口道。
  “户部刚刚得报,南直隶,河南,湖广等三府之地,已逾三月未雨,目前看来,这三府之地,基本上要颗粒无收,另有徐州,山东等处,雨水连绵,已过半月未停,若是再过几日,雨水仍然不停,则灾情恐怕要扩散到十府之地,而且,这还只是全无收成的州府。”
  “如果说,算上不同程度受到影响的州府,此次灾情之严重,恐怕要比去年江西旱灾更甚数倍。”
  “户部已经紧急调拨了二十万两的赈灾银两,命各地立刻筹集粮食,先行赈灾,国库中的粮食也在紧急出库。”
  “但是,如今看来,这些银两远远不足,按照陛下的旨意,从下个月开始,京畿之内所有官员的俸禄,以胡椒苏木折三,剩余部分统一折银发给,朝廷储备的所有粮食,全部优先供应征倭大军和赈灾之用。”
  所以说,关键时刻,沈尚书还是顶得上的。
  他的这番话,并不是在和在场的众人商议,而且明显已经和天子达成了一致,打算直接施行了。
  话音落下,除了内阁的两人之外,剩下的大臣意外之余,心绪也同样变得有些沉重。
  他们早就听闻了河南等地的灾情,但是,却没想到这么严重。
  沈翼说完之后,朱祁钰也开口道。
  “大灾之年,需要朝廷上下同心协力,这些日子,刑部又审结了十二桩案子,这些官员抄没所得的家产,朕已经命人清点清楚,除掉一些古玩字画之类,可以折成银两的,大约有三十二万两。”
  “这次灾情汹汹,所以,朕已经命锦衣卫将这些银两造册,分赴给各受灾之地或临近之处的矿税太监,由他们在各处就地购置粮食,购完之后,直接运送到府衙当中,用于赈灾。”
  “朕已经下旨给了这些矿税太监,按照银两的额度,命他们在十日之内,筹集到所需的粮食,如若延期,重惩不贷!”
  “除此之外,朕会下旨给受灾各处的藩王,命他们竭尽全力救灾,同时,借皇庄接纳灾民,力争能够平稳度过此次灾情。”
  整个朝廷上下,如果说有谁是对此次大灾有所预料的话,那么,就只有朱祁钰一人了。
  既然早就知道,那么,他必然不会毫无准备。
  这也是他为什么要先从大计开始‘开源’的原因所在,大计涉及到的官员,基本上都是外官。
  正因于此,他们的家产一般也都在当地,当然,田宅的话,一般会购置在老家,但是总归,大都不会在京城。
  此次受灾的河南,湖广等处,被抓出来的官员不少,相较于由京城运送粮食,直接在当地购置,显然更加便利。
  当然,这么做也有缺点,那就是,当地的粮商,肯定会借机哄抬粮价。
  不过,在场的大臣们,却并没有一个人提出这一点。
  不为别的,只因为,刚刚天子的一句话,那就是,这些负责购粮的人,是分赴各地的矿税太监。
  以之前宋文毅在京畿附近的所作所为来看,这帮矿税太监,基本上就是弱化版的舒良。
  那些在官府过了文书,‘自愿’买卖田地的乡绅,都能被再次‘自愿’卖给皇庄。
  如今,有了皇帝的圣旨,他们又岂会收敛?
  听听皇帝是怎么说的,十日之内,必须按照拿到银两的额度,筹集到所需的粮食。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
  那就是,不管什么手段,反正十日之后,皇帝要见到粮食运到府衙,如果办不好,那这些矿税太监,恐怕也就回不来了。
  如此一来,这帮太监们会疯狂到什么程度……
  老大人们心中摇了摇头,但是面上,却半句话都没有多说,或许,换了某些急脾气的科道过来,会对这种有违法度的事情提出反对。
  但是,在场的众人都明白事急从权的道理,何况,天子这副态度,也并没有要征求他们意见的意思。
  所以不出意外的话,今天将他们这些人叫过来,应该是……
  第1154章 推迟京察
  “吏部请京察的奏疏,朕已经看过了,不过,关于京察的章程,朕上次和诸卿提过,不知诸卿如今可有什么想法?”
  果不其然,安排好赈灾的事情以后,紧接着,天子的目光,便看向了其他的几人,开口问道。
  其实,这并不算意外,自从上次京师地震以来,钦天监发出警示,数年之内,会接连有大灾发生。
  当时,这个说法只在上层流传,很多的大臣都对此不以为然,觉得这是妖言惑众。
  但是,随着后来,这个说法流传出去,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钦天监所言的,很有可能是真的。
  从去年的旱灾,到今年的雪灾,旱灾,让朝中的许多大臣都开始考虑,一旦钦天监所言不虚,接下来的几年,仍旧是大灾之年,那么应该如何应对。
  这也是朝中很多大臣,一直都在上奏,要求停罢一切不急的工程和战事,休养生息的原因所在。
  这是长久以来验证过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开源节流之所以能够并列,是因为二者大多数时候,都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不管是寅吃卯粮,还是节衣缩食,总归,这里省一点,那里省一点,基本都是能够省出来的,毕竟,再大的灾情,也就是部分地方而已,绝不可能出现整个大明都颗粒无收的状况。
  只要户部能够扛得住压力,朝廷能够不大兴土木,再大的灾情,也是能够渡过去的。
  但是,显然,天子对这种解决办法并不满意,既然节流不行,那么,就只能开源。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皇帝是盯上了朝中的这些大臣了……
  在场众人看了看一旁的王文,却发现这位老大人,这回眼观鼻鼻观心,并没有要出头的意思。
  反倒是户部的沈尚书,神色略显纠结,随后,开口道。
  “陛下,臣以为自古朝政之大,莫重于吏治,吏治清明,则朝廷安顺,吏治不宁,则社稷败坏,京察本就是为了考核官吏所设,自当有整顿吏治之效,此前大计之时,吏部牵头,刑部,都察院协理,果有成效,此次京察,亦可效仿。”
  此言一出,倒是让众人有些意外。
  倒不是沈翼说了什么新鲜的话,而是,这个提议,竟然是从沈翼这么一个向来对执掌之外的事闭口不言的大臣嘴里说出来,着实是有些不寻常。
  再看王文,脸色却是颇为复杂,随即,天子开口问道。
  “吏部觉得如何?”
  “回陛下,臣觉得沈尚书所言有理。”
  就这么一句话,王文便没了下文。
  见此状况,内阁的两位大臣,顿时有些坐不住了,在场的这几个人,沈翼和王文都表达了赞成的态度,金濂虽然没有开口,但是,这件事情明显对刑部有利,不出意外的话,金濂也不会反对,他们要是再不开口,恐怕这件事情,就这么波澜不惊的就通过了。
  但是可别忘了,去年大计,朝廷上下可是抓了不少的官员,这要是在京察再整一次,如何了得?
  当下,张敏先开口,道。
  “陛下,澄清吏治固然是好事,但朝廷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如此大动干戈,恐怕会让朝廷上下人心惶惶。”
  随后,俞士悦也跟着道。
  “不错,陛下,如今各地灾情严重,以臣之见,应当以全力赈灾为主,若是此刻整顿吏治,必会影响各地赈灾,还请陛下三思。”
  二人的态度倒是颇为一致,见此状况,一旁的金濂开口,道。
  “二位恐怕有所不知,陛下之所以要在此次京察整顿吏治,其实正是因为,去年大计当中,有不少官员供称,他们曾对朝中诸多官员有贿赂之举,另有多桩不法之事,也牵连到朝中的部分官员,故而,陛下才想要借京察将这些案件一并处理,并非要大动干戈。”
  这话一出,张敏二人意外之余,心中却也一沉。
  果然,刑部也是这个态度。
  这个时候,天子也开口道。
  “诸卿之意,朕已知晓,不论是赈灾还是朝政,朝廷固然需要用人,可也不能因此,让罔顾法度之辈逍遥法外。”
  见此状况,张敏眉头紧皱,正欲开口,却见天子又道。
  “不过,内阁二位先生所言,也并非没有道理,所以,朕和天官商议过之后,打算暂时将京察延后半年。”
  延后?
  这下,不仅是内阁两人,就连沈翼和金濂,都感到有些意外,只有王文,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
  一般情况下来说,京察是从五月或者六月开始,直到年底为止,从各个方面,考核京畿管辖的上下官员。
  且不说为何要延后,单说这个时间,就很耐人寻味,为什么是半年?
  要知道,京察之所以从年中开始,一是因为,吏部需要提前半年,进行各项准备工作,二是因为,年尾将当年的政务处理完毕,一直都是惯例了。
  这延后半年,算是怎么回事,这一向,可没有开年就京察的道理,这不是让人连年都过不好吗?
  而且,更重要的是,直觉告诉他们,天子绕了这么大的弯子,可不会就这么轻易的罢手。
  果不其然,紧跟着,天子便开口道。
  “刚刚诸位也听到了,此次整顿吏治,主要是因为,大计当中有部分案件,牵扯到了一些京中的官员,这并不是小事,朕刚刚说了,既然有违法度,朝廷自然要严惩不贷。”
  “所以,这半年时间,是给刑部的!”
  啊这……
  老大人们顿时将目光移向了一旁的金濂,但是这位老大人,此刻却是面无表情,什么也看不出来。
  随后,朱祁钰继续道。
  “如今大计当中涉及的官员,有七成都已审结,他们的供词,已经呈送了上来,剩下的三成,虽然没有结案,但是,也已经审的差不多了。”
  “所以接下来,朕打算让刑部负责,锦衣卫协查,继续追查这些犯官供词当中涉及到的其他官员。”
  “为期半年,将这些案件一一查清,随后,再进行京察!”
  果然,他们就知道,没有这么简单。
  天子这哪是放弃了整顿吏治,只是要把这件事情分成两步来做,先查刑部查到的涉案官员,然后再继续京察。
  “至于京察的具体章程……”
  天子的目光落到了一旁王文的身上,于是,进殿之后,一直沉默不言的这位吏部尚书,总算是开口,道。
  “按照陛下的意思,这次京察和以往不同,会从年初持续到年尾。”
  王文一开口,就是石破天惊的一句话。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