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全书 > 历史军事 > 大明国师 > 大明国师 第744节
  送走了傅安,姜星火靠在椅子上陷入了思索。
  帖木儿汗国的使团,实际上并不能代表整个帖木儿汗国,而仅仅能代表哈里勒,所以姜星火其实是在跟哈里勒谈判。
  针对这一点,就很好做文章。
  大明既可以要一些帖木儿汗国整体上割出的利益,也可以针对哈里勒的实控地区做文章,在姜星火的心里,最起码要在平等通商和使用沿海港口补给,以及给白羊王朝和马穆鲁克王朝施压,让这二者作为帖木儿汗国的附属国履行跟帖木儿汗国一样的契约内容,这些都是必须的。
  至于派驻天使加强双方互信和沟通,恐怕是哈里勒求之不得的事情。
  而帖木儿汗国现在缺粮食和武器,这些也都可以谈。
  以他们现在内乱的状态,即便输入一定的粮食和武器,他们也没法拿这些东西来大明。
  而根据多方面的信息来判断,现在哈里勒占据的撒马尔罕,是不缺金银的。
  帖木儿这些年来南征北战,从其他国家掠夺了不知道多少财富,而既然哈里勒现在缺粮食和武器进行内战,那大明完全可以高价出售,当做跟帖木儿汗国的第一单生意来做。
  至于哈里勒能不能接受高价这个问题,这么说吧,大明不卖给他,他从其他地方也得不到。
  原因很简单,西面都是反对者的地盘,哈里勒拿不到其他附属国的援助,而东面就是大明,南面是德里苏丹国。
  德里苏丹国与帖木儿汗国之间有着血海深仇,而躲在德里苏丹国背后的南天竺各邦国,更是巴不得帖木儿汗国赶紧死。
  至于南天竺以东,那些南洋国家,就都是大明的地盘了。
  真遇到事得道者不一定多助,但帖木儿汗国这种失道者一定寡助就是了。
  数来数去,哈里勒统治的这么一个分崩离析的万里大国,还真就只能靠大明了。
  除了大明现在有这个实力和运力以及意愿,其他国家别说不想帮他,就算想帮他也没这么多兵器和粮食不是?即便是有,能不能运过来更是难说。
  姜星火去礼部找了卓敬。
  宋礼现在如愿以偿的被派去治理黄河了,而礼部右侍郎墨麟他不熟,再加上谈判级别比较高,他能找的就是卓敬这个尚书。
  卓敬与他商量了一下,基本统一了思想。
  “江南连续丰收了两年,再加上清田的完成,府库内的粮食确实足够。”
  “不用大明自己的粮食。”
  姜星火笑了笑,说道:“让安南国和占城国出粮食,算是大明收购的,这样正好抹点贸易逆差,省着他们抱怨不挣钱。”
  “武器呢?”卓敬问道。
  “甲冑不能给,别说棉甲和扎甲,就连一副皮甲都不能给,列装火器也是非卖品,但是从元末存下来那些火铳可以卖,至于箭矢这种帖木儿汗国用的最厉害的消耗品也可以卖一些,但不能卖钢箭簇的,把北征从鞑靼部手里缴获的铁箭簇和铜箭簇的箭矢卖掉,那都是破铜烂铁,清清库存”
  很快,以礼部尚书卓敬牵头的谈判就开始了。
  大明的要求很多,首先就是帖木儿汗国必须像洪武朝那样称臣纳贡,使团成员必须行叩拜礼,但不要类似“岁币”这种条件,也不需要帖木儿汗国割地,相反,双方自由通商平等贸易。
  大明会在撒马尔罕设立天使馆,由四夷馆的陈诚担任天使,负责两国之间的常规沟通。
  在最关注的武器与粮食援助这两项上面,大明也很慷慨的解哈里勒之所急,承诺只要哈里勒需要,那就有源源不断的武器与粮食通过海路送过去,当然了,这些军援不是没代价的,哪怕是明军的缴获品或是库存淘汰货也不可能白送,相反,大明这边对这些东西的要价相当之高,而且只支持金银结算。
  换句话说,只要金银到位,除了不能给哈里勒出兵直接插手内战,大明会提供他打内战的一些必须资源。
  帖木儿汗国这个万里大国,对于大明来说四分五裂才是最好的,如果大明给哈里勒输血能让他挺住从而让帖木儿汗国无法重振雄风,那就是大明最想看到的结果。
  当然了,姜星火最在意的其实是一个看起来无足轻重的附加条件,那就是为了运送物资,大明会派舰队护航,而需要帖木儿汗国开放几个港口,用以大明远洋舰队的补给。
  并且大明还要哈里勒给作为帖木儿汗国附属但完全自治的白羊王朝和马穆鲁克王朝施压,让这两个国家同样履行大明跟帖木儿汗国签订的友好通商契约。
  至于其他治外法权、单独天使馆区域驻兵等条件,也一并提了出来,并且大明还简单出示了跟其他国家签订的类似契约以示这并非是针对帖木儿汗国,更不是什么羞辱。
  在谈判桌上,大明与帖木儿汗国之间展开一场复杂而微妙的较量。
  帖木儿汗国宰相阿尔都沙很有定力,虽然有求于大明,但依旧保持住了自己的立场,很多他认为违反原则的条件,都逐字逐句地据理力争。
  但帖木儿使团的其他高级官员和贵族,经过了连续好几天高强度的谈判,大脑的消耗让他们的脸色显得有些苍白,显然国内内乱的情况很被动,再加上这些算计已经是让他们心力交瘁了。
  “尊敬的卓尚书。”
  阿尔都沙开口了,他的声音有些沙哑:“现在我们的国家正处于困境之中,我们希望,大明作为天朝上国,能够给予我们一些援助,帮助我们度过这个难关。”
  卓敬捻着银须微微一笑,但笑容中却没有丝毫的温暖:“援助?当然可以,但你们也知道,我们大明并不是做善事的,进行了援助,我们需要得到相应的回报。”
  “刚才有争议的几点可以抛开不谈,这些条件如果能够答应,也可以。”
  卓敬又拿出了备选的方案。
  帖木儿使团的成员们面面相觑,显然没有预料到大明的态度这么强硬且坚决。
  阿尔都沙深吸了一口气,试图稳定自己的情绪。
  卓敬把方案递了过去,在对方阅读期间,伸出两根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其实总的来说很简单,第一我们需要你们开放更多的贸易口岸,具体口岸都在清单上,这些口岸要允许我们的商人自由进出你们的国家,包括土地和河流的合法通行及运输权;第二,我们需要你们在某些军事行动上给予我们支持,比如在天竺的行动。”
  锡兰王国作为卡在满剌加海峡西段上的一根刺,当然是要拔除的。
  但除此以外,天竺作为带英帝国皇冠上的明珠,又是如此好驯化,姜星火未尝没有染指的意思。
  在姜星火的全球战略中,现在大明仅仅实现了第一步,也就是在满剌加海峡以东实现了绝对霸权,建立了三环外交体系。
  但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下一步就是在锡兰和南天竺获取据点,建立舰队基地,然后向埃及挺近。
  而帖木儿汗国如果能够签订这份契约,那么大明的远洋舰队不仅能够获得在哈里勒实控区内的港口进行补给的权利,而且还能让帖木儿汗国以宗主国的身份逼迫白羊王朝和马穆鲁克王朝。
  如此一来,在非洲以东,大明就彻底畅通无阻了。
  而做到这一点后,就可以尝试绕过非洲,与西方建立直接的贸易联系。
  最后一步则是前往美洲获得土豆玉米红薯,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和抗灾荒能力。
  至此如果能够全部实现,一个全世界范围内以大明为主导的贸易网络,就算是彻底建立起来了,而接下来只需要随着技术的进步、人口的增长,大明殖民全世界,成为“日月不落”的世界性帝国,也就是理所当然之事。
  伴随着这个历史进程,新阶层很快就会发展起来,而更加落后的吸血虫也势必会被消灭。
  这些条件显然让帖木儿使团感到有些意外。
  不过不用接受那些他们看起来无法容忍的条件的话,这个新增的补充方案,似乎看起来不是那么不可接受了。
  他们开始用波斯语低声交谈,试图找出应对之策。
  卓敬静静地坐在对面,观察着他们的反应。
  他很清楚,这场谈判的关键时刻已经到来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后,阿尔都沙再次开口了:“卓尚书,您的条件我们明白了。但我们必须承认,这些条件对我们来说有些困难,我们的国家现在正处于内乱之中,无法立即全部满足您的要求,但我们愿意在其他方面做出让步.比如增加进贡的数量,或者开放一些传统丝绸之路上特定的城池作为榷场。”
  卓敬摇了摇头:“不够。我们需要的是更实质性的让步,如果你们不能满足我们的条件,那么我很抱歉,我们无法提供你们所需的武器和粮食援助。”
  谈判再次陷入了僵局。
  但被安排好的傅安却轻轻地走到卓敬身边,低声耳语了几句,卓敬听后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卓敬对帖木儿使团说道:“我们可以考虑给你们一些时间,但无论如何,如果不能满足大明的条件,那么我们将不得不重新考虑大明在帖木儿汗国内战中的立场。”
  这就是你跟我谈不拢,那我就去找沙哈鲁等反对者的意思了。
  在大明巨大的压力下,阿尔都沙最终还是不得不屈服了,他别无他法。
  大明基本达成了事先姜星火设计好的谈判要求,能谈下来的都谈下来,包括设立天使馆、开放口岸等等,甚至还有些诸如内陆通商的条件,帖木儿汗国竟然也做出了让步,至于这里面有没有想借着内乱的借口来个人货通吃的念头,就不晓得了。
  有些条件,大明现在不一定能够用的上,但既然谈下来了,以后就说不准了。
  而随着朱棣回到南京,礼部谈好的内容,正式被呈了上去,只要朱棣点头用印,那这份《大明与帖木儿汗国友好通商航海契约》就算是正式生效了,因为阿尔都萨那边有哈里勒的全权授权。
  毕竟阿尔都沙不太可能谈着谈着派人回去给哈里勒送信,问问“这条能不能同意”之类的,要真是这样,以现在的通讯条件,永乐二十年能不能谈完都是个问题。
  阿尔都沙一行人被庄重地引领进入南京皇宫。
  皇宫的巍峨,尽显大明的威严。
  穿越一道道门槛高高的宫门,他们终于来到了皇宫接见外国使臣的大殿。
  奉天殿内,朱棣已经端坐在高高的龙椅上,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阿尔都沙等人按照礼部教给他们的礼仪,恭敬地向皇帝行礼,然后递交了哈里勒大汗的亲笔国书。
  这一刻,空气中仿佛弥漫着一种无形的紧张气息。
  阿尔都沙向朱棣转达了哈里勒大汗的问候与诚意,并详细阐述了帖木儿汗国希望与大明建立友好关系的愿望。
  因为有事先准备,帖木儿方面也有会写汉语奏表的高手,所以算是言辞真诚恳切,赢得了在场众臣的一丝好感。
  不过上次帖木儿汗国翻脸之前也是这么舔的,所以有了前车之鉴,朱棣没怎么往心里去,只是微微点头。
  如果用现代的外交辞令来写,那就是“皇帝陛下向阿尔都沙等人表达了大明对帖木儿汗国内政的尊重,基于两国间一贯的友好态度,表示愿意与帖木儿汗国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接见在友好而庄重的氛围中继续进行着,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虽然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双方都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和诚意,努力寻求共识和解决方案,最终这次接见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圆满结束,而这次历史性接触不仅为帖木儿汗国与大明之间的友好关系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地区的和平与繁荣带来了新的希望。”
  永乐四年四月,帖木儿汗国宰相阿尔都沙与大明签订了《大明与帖木儿汗国友好通商航海契约》,至此,大明与帖木儿汗国和解并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而这一契约签署的影响无疑是非常深远的,除了一些市面上的东西,大明不仅获得了在南天竺用兵帖木儿汗国不得干涉的保障,而且还基本确保了远洋舰队可以一路航行到非洲畅通无阻并能沿途获得补给。
  这对于大明建立全球霸权战略的实行,给予了极大的助推。
  而且大明还实现了对帖木儿汗国内战的插手,有了大明的援助,哈里勒虽然不能马上打败他的四叔和大哥,但起码不至于被人家一路平推了而对于哈里勒来说,大明的粮食和武器援助虽然很贵,这条输血线是拿真金白银换来的,可有就比没有强太多,东征大军归国后,很多领主和贵族他根本无力控制,都带着自己的军队回到封地了,这也导致了哈里勒力量的极度削弱,大明的援助对他来说就是救命稻草。
  只不过在救命稻草送到他手里之前,哈里勒还得自己坚持一下。
  哈里勒不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他还是比较争气的,很快就彻底控制了河中地区以及南方的出海口,就这样,在大明的干预下,从永乐四年开始,帖木儿汗国的内战陷入了僵局,三方谁也奈何不了谁,于是帖木儿一手创建的这个庞大帝国在他死后事实上和名义上的分裂就都形成了。
  ——————
  黄昏的余晖洒在南京皇宫的金瓦红墙上,为这座雄伟的皇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朱棣端坐在书房中,他的神情有些复杂,看得出相当纠结。
  对于朱棣来说,完成了与帖木儿汗国的和解,却并没有能让他高兴起来。
  朱棣这次回到南京,并没有带很多军队,京营的主力还是留在了北方。
  因为北直隶的建设同样需要这些士兵,朱棣在明面上给出的逻辑很简单,他不打算养闲人,这么多士卒闲着也是闲着,不如修桥铺路去,就当训练了,来发泄他们使不完的力气。
  可实际上,朱棣把军队留在北方,却是存了一份私心。
  因为自从出征归来,朱棣的心中就一直盘旋着一个问题:到底是立擅长政务的长子朱高炽为储君,还是立骁勇善战且他更喜欢的次子朱高煦为储君?
  这个问题如同一把双刃剑,无论他如何抉择,都注定会伤害到其中一个儿子。
  朱高炽,温和有礼,沉稳大气,自少年时便展现出过人的政务才能,他处理朝政得心应手,深受文臣们的拥戴。
  而朱高煦,虽然性格暴烈,但却勇武无双,曾在战场上屡立奇功,是朱棣心中的骄傲,也是朱棣认为最像自己的儿子。
  之前约定的期限,即便是加上因为战争而推迟的时间,马上也要到了,朱棣到了必须要做出抉择的时候了。
  朱棣闭上眼睛,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两个儿子的身影,他们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如同两面镜子,反射出他内心深处的挣扎与矛盾。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