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全书 > 穿越重生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372节
  裕王的老丈人,李妃的父亲李炜跪在地上,哭哭啼啼的对裕王说道:
  “殿下!我们李家真的是守法经营,没有哄抬粮价!那些言官天天盯着我们这些皇亲,动不动就攻击我们,这一次就是这些当官的报复我们啊!”
  裕王想着高拱的话,坐在椅子上装作不为所动,李炜接着哭着说道:
  “定是小老儿上次冬衣的事情办的妥当,夺了徐阁老家的生意,所以这些清流才揪着不放的!”
  这下子裕王也坐不住了,上一次冬衣的事情裕王得到了皇帝的嘉奖(劣质冬衣没出大乱子),裕王一直都认为是李家的功劳。
  李妃生下了皇孙,这也让裕王在皇帝心中的地位稳固。
  一想到这里,裕王还是忍不住走下来,扶起李炜说道:“李家忠勤国事,孤也是知道的,只是这京师粮价?”
  李炜立刻保证说道:“降价!一定降价!”
  裕王写了一封手书交给李炜道:“出去之后不要大肆宣扬,立刻将粮价降下来,等到大战过后,我会向父皇为李家请赏的。”
  李炜立刻喜上眉梢的说道:“殿下放心!回去就降价!”
  第346章 攻克大沽!
  京师的粮食商人圈子其实并不大。
  粮食这种商品,有别于任何一种其他商品,原因实在是很简单,没有粮食吃是会死人的。
  如果有十个人,而出售的粮食只够九个人活下去,那理论上这十个人可以为了这九份粮食将价格抬到无穷大。
  如今京师的粮食还没到饿死人的地步,但是粮价已经涨到让普通低级官员都绝望的地步了。
  而粮食这东西,还有一个特点。
  会烂,会发霉,会被老鼠偷。
  这些特点都让粮食商人都会自发的形成一个圈子,组成某种默契的原始垄断联盟。
  李家的商人获释的消息,几乎是一瞬间就在粮食商人的圈子里传开了!
  就像是洪水冲垮堤坝,都是从溃败蚁穴的裂纹开始的。
  很快裕王也承受不住压力了。
  毕竟他不是皇帝,就算是皇帝,面对这些重臣勋旧,也不可能全都闭门不见。
  藏在裕王府中的高拱见到这样的情况,很快就明白自己给裕王的建议失败了。
  他长长的叹息一声,耳根子软是裕王的缺点,也是裕王的优点。
  如果裕王有皇位上那位继位之初的权术手段,平抑京师粮价这种事情早就已经办成了吧。
  只可惜皇位上的那个人将聪明才智都用在个人的享乐上,反而成了国家最大的祸患。
  高拱很快又给裕王找到了理由,还是因为裕王地位不够的原因!
  裕王连皇太子都不是,至今皇帝都没有建储,这样的身份又要如何抵挡得住京师的权贵请托呢?
  若是裕王能够成为皇帝,有自己的辅佐,那这件事说不定就能办成了。
  高拱这么自我安慰着,转头就不再关注京师粮价了。
  对于这个风雨飘扬的大明朝廷来说,京师粮价不过是其中的一个问题,甚至算不上最重要的问题。
  这些权贵说情之后,裕王还是将这些粮食商人都放了,果然市面上的粮食开始了“降价”。
  只不过价格是降了一些,但是粮食中的沙子和石子更多了。
  百姓将粮食买回家,还要将沙子和石子从里面筛出去,京师的普通百姓日子更加难过了。
  大的粮食商人管不了,很快官府盯上了那些没背景的普通商人。
  这些普通商人被抓进去之后纷纷破产,家产和粮食都落入了饿疯了的基层官吏口袋里。
  等到四月中旬的时候,京师已经出现饿死人的情况了,一些实在活不下去的百姓开始出城逃亡。
  不过朝廷很快就顾不上粮价这等“小事”了,一路南下的九边精骑,在四月二十日已经到了济宁。
  这一路上,李成梁每天都坚持给皇帝写信,说的都是行军途中的鸡毛蒜皮小事,却给皇帝一种掌控了大军的感觉。
  李成梁越发得到皇帝的宠爱,甚至皇帝还在京师下圣旨表扬李成梁,这一切都让身为主帅的戎政尚书杨博非常的郁闷。
  九边之中,就属于李成梁的部队军纪最是涣散,滋扰地方都不谈了,还经常在军中和其他军队争斗,寻衅滋事。
  好几次杨博派军法官去李成梁的军营中执法,最后都被抱团的辽阳官军给轰了出来,杨博召来李成梁问话,这厮就如同泥鳅一样装作不知情,说是要回去惩戒自家的士兵,然后就没了下文。
  因为这样,整个部队越发的军纪涣散。
  学好不容易,学坏很简单,当身为一军统帅的权威被破坏,本来就没有本部兵马的杨博就很难控制住整个部队。
  这也不是杨博无能,如今李成梁圣眷正隆,杨博没办法拿着李成梁开刀。
  老虎拿不下,苍蝇就都叮过来了。
  杨博也非常的头疼,这样的部队到了徐州,真的能够打赢东南逆贼吗?
  杨博到了济南之后,很快就接到了张居正送来的南直隶的情报。
  苏泽控制了南京和凤阳之后,沿途占领了扬州、镇江、泰州三府,但是东南新军却没有继续沿着运河北上。
  如今淮安府和徐州,还在明廷的控制范围之内。
  徐州还没丢,这是让杨博觉得庆幸的事情,但是南直隶败的这么快,还是让杨博有些心惊。
  他在南直隶担任过兵部尚书,对南京的情况也算是了解。
  李廷竹还算是知兵的勋贵,杨博并不觉得他是投降的人。
  从张居正的来信中,杨博也知道苏泽这边的火器凶猛,这一切都让他深深的忧虑。
  杨博收起信件,对亲兵喊道:“召集诸将军议!”
  等到其他将领都到了之后,身为副将的李成梁这才姗姗来迟。
  这当然是李成梁故意的了,他知道杨博看自己不顺眼,削弱文臣主将的权威,他这样的才能更好的浑水摸鱼,保全自己的军队。
  作为一个军头,李成梁有着清晰的认知,自己的依仗就是自己手下的军队。
  无论是立功还是保命,都必须要将手下的军队紧紧的攥住才行。
  而身为主帅,若是杨博非要让李成梁上去送死,或者打硬仗,那李成梁也不得不服从。
  只有削弱了杨博的领导权威,日后才有讨价还价的机会。
  杨博心中恼怒,但是现在他也没有办法动李成梁。
  现实中又不是戏文,杨博也不是孙武那样的狠人,就因为李成梁迟到斩杀他,且不说能不能杀的成,还没打仗就斩杀副将,皇帝就不会饶了杨博。
  李成梁看到杨博没有反应,心中更加得意,而九边的那些将领看到杨博压服不住李成梁,也决定日后要和这位副总兵更加亲近亲近。
  杨博清了清嗓子说道:“今日召集诸将军议,张居正已经在徐州准备好军营,朝廷也已经在徐州准备好军粮,接下来诸将讲一讲,如何引诱苏贼在徐州决战。”
  朝廷的战略是在徐州决战,但这只是一个理想化的战略,实际上决战这东西,是需要敌我双方共同选择的。
  不是说朝廷说在徐州就能在徐州决战的。
  一名将领立刻说道:“苏贼已经占领凤阳府,必定会北上,我军只要在徐州以逸待劳,等待苏贼进攻就可以了!”
  杨博皱眉,这自然是朝廷设想的最好办法,但也是最不实际的方案。
  原因很简单,八万大军每天吃喝消耗的粮食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别说大军在徐州吃上一年,就是吃上三个月朝廷也受不了的。
  杨博看向李成梁,李成梁这一次倒是站出来说道:
  “大帅,末将以为等我军进驻徐州之后,应当主动出击,攻打苏贼,逼迫敌军在徐州决战。”
  杨博微微点头,李成梁虽然桀骜,但确实是知道怎么打仗的。
  李成梁指着地图说道:“我军屯兵徐州,可以南下攻打宿州,灵璧等地,伺机收复凤阳。”
  这句话说完,众将士纷纷点头,杨博也提不出反对的意见。
  谁让凤阳是老朱家的祖坟呢,若是能够收复凤阳,那也是大功劳一件了。
  就这样,攻打凤阳,逼迫苏泽主力在徐州决战的战略定下来,八万大军继续浩浩荡荡的南下。
  而一座座船只航行在海上,苏泽的舰队已经绕过了胶东半岛。
  为了防止被大明沿海诸卫所探查到,苏泽规划在远离岸边的外海航行,昨日的风浪掀翻了一艘运输船,幸亏那艘船上装的是粮草,没有造成太多的士兵伤亡。
  不过接下来要进入渤海湾,等到舰队进入到登州府附近,就很难瞒的住了。
  从经过登州开始,舰队就要开始和时间赛跑了。
  李旺的运气不错,他的扭伤没有伤到骨头,第三天就能下床,赶上了军队的集结也成功登船。
  他们这一批被推荐进修的士兵,全部登上了新世界号,这一轮的军校进修就安排在海上。
  李旺还从没有坐过海船,他在海上吐了三天,几乎要昏厥过去,可就算这样还要在船上学习操典和作战训练条例。
  不过所有人都咬着牙坚持着,撑过了开头的几天,李旺总算是适应了海上的生活。
  “吃个橘子。”
  和李旺共同进修的钟玉刚和他是同乡,钟玉刚还是一名秀才。
  他们在进修班又被分到一起,李旺都称呼钟玉刚为钟秀才。
  听到吃橘子,李旺又快要吐酸水了,对于他们这些陆军来说,除了海上颠簸之外,大都督规定的每日要吃橘子的规定,也是最难忍受的规定之一。
  钟秀才笑着说道:“听水师那些人说,以前远洋航行经常有人得怪病,腹泻呕吐,甚至四肢溃烂,那时候大家还以为是海上什么诅咒。”
  “后来大都督规定了远航必须要吃橘子之后,这种怪病就消失了。”
  李旺听到这里,连忙拨开橘子,将橘子塞进嘴里。
  苏泽也亲自登上过新世界号,给这批基层军官上过两节课,对于李旺来说大都督是他这辈子见过最伟大的人,既然是大都督要求的,那肯定是对的!
  “秀才,咱们还要在海上漂几天啊?”
  李旺已经开始思念连里的弟兄们了。
  钟玉刚说道:“昨天舰队已经转向,应该是绕过了胶东半岛了,按照舰队的航行速度,大概还有十天就能看到大沽口了。”
  听到还有十天就能下船,李旺激动起来。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