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全书 > 穿越重生 > 我的姐夫是太子 > 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128节
  张氏淡淡道:“随他们说去,你不必放在心上。读书人就是这般的……”
  张安世便乖乖地噢了一声。
  张氏又道:“这几日你总来做什么?”
  张安世道:“我想念阿姐。”
  张氏道:“你这些话,我可不敢信,你一定是遇到了难处。”
  张安世便尴尬地道:“没有的事……不过……阿姐,我在想,他们不让我在国子学教书,我心里技痒难耐。”
  张氏回头:“你又想回国子监里去?”
  张氏沉吟着道:“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可你若真想,这事也不是没有转圜余地,张家是小门小户,阿姐能进东宫,又生了瞻基,确实是蒙天之赐,可是……这也不是说,我们张家真的是任人拿捏的,你这做兄弟的,有时是糊涂,偶尔也顽皮,做事没有轻重,可真教人欺到头上,阿姐也不客气,大明终究是姓朱。”
  张安世感动得开始擦眼泪。
  “别擦了。”张氏回头看他一眼,一面继续踩着纺纱机,道:“你擦不出来泪的。”
  张安世眨着眼睛道:“是啊,真奇怪,为啥我流不出泪来。”
  张安世继续道:“我是这样想的,既然不让我在国子学里教,那我就自个儿……去教,孔子不是弟子三千,有教无类吗?我也可以……就是……这事儿还得问问阿姐。”
  张氏手中的活计戛然而止,纺纱机最后的吱呀了一声,停了动静。
  张氏凝眸,盯了张安世一眼:“私设学堂吗?”
  张安世道:“我就是技痒。”
  张氏道:“这事儿,我需和你姐夫商议一下,你有本事能教出会元来,也不能埋没了你,有什么事,阿姐给你说,出了乱子,阿姐给你撑腰做主。”
  张安世又开始擦眼睛:“阿姐,我……我太感动了。”
  说罢,寻了由头,便一溜烟的跑出去,却差点和邓健撞了个满怀。
  邓健连忙道:“奴婢万死。”
  张安世笑着对邓健道:“哪里万死了,哈哈,邓公公好。”
  邓健喜滋滋的样子:“许多日子不见伯爷了,伯爷还是这样爱说笑。”
  张安世道:“邓公公,你来,我问你事。”
  邓健点头,跟张安世到了一处角落。
  张安世道:“瞻基这些日子的学业如何了?”
  邓健道:“几个师傅,都是陛下钦点的,都是当世大儒,学问很扎实,教授的也很用心。”
  张安世又问:“瞻基有想我吗?”
  邓健:“……”
  “你吱一声。”
  邓健道:“皇孙的心思,神鬼莫测,想没想,奴婢哪里知道。”
  张安世便怒道:“这没良心的东西,我就知道他,吃里扒外,过河拆桥。”
  邓健忙摆手:“别、别、别,伯爷这些话可不兴说。”
  张安世叉手,哼了一声道:“我就要说,我白生养……不,是我阿姐白生养了他,天哪,小小年纪就这样没良心,长大了可怎么好,他今天就不念舅舅了,长大了还不要弑父杀母?”
  邓健:“……”
  张安世瞪着邓建骂道:“你他娘的倒是吱一声,是不是这个道理。”
  邓健道:“奴婢不敢吱啊,奴婢都已经是废人了,再割,掉的就是脑袋了啊。”
  张安世顿觉得兴趣全无,便只好道:“哎……管他呢,他不念我,以后我也不理他,教他误入歧途吧,我干我的大事去。”
  说着,张安世便出了东宫。
  朱勇和张軏、丘松三人,扯着不情愿的顾兴祖在外头探头探脑地等。
  一见张安世出来,朱勇大喜,忙迎上去道:“大哥,大哥,咋样了,娘娘咋说?”
  张安世大手一挥:“还能咋说,这是我亲姐,我做啥,她当然都鼎力支持!你们等着吧,阿姐答应的事,就等于我姐夫答应了。走,咱们去瞧瞧俺们的学堂营建到什么模样了,我跟你们说,咱们这学堂,得跟别人不一样,我这是按照五星级标准的监狱……不,是五星级标准的学堂设计的,你们有福了,以后跟着大哥混,咱们个个都有好前程。”
  一群少年,呼啦啦的便在这东宫外头消失得无影无踪。
  ……
  姚广孝的病好了。
  得知姚广孝身体大“好”。
  朱棣自是龙颜大悦,下旨命姚广孝入宫觐见。
  姚广孝来到武楼,此时君臣有一些日子没见了,朱棣笑吟吟地道:“姚先生啊,朕真的离不开你啊。”
  这话有些肉麻,姚广孝同样回应:“臣也离不开陛下。”
  朱棣道:“眼下,倒是太平无事,只是现在天寒……也不知怎的,今年开冬格外的早,如今年关将至,百姓们入冬……也是教人担心的事,朕听闻,上元县和江宁县这几日冰灾,不少百姓都受了冻,户部拨付了钱粮赈济,也不知如何。”
  朱棣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整个南京,其实就是上元县和江宁县组成,两个县将南京一分为二,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之内。
  这两大京县,已算是天下最富庶的所在了。
  就连此二县的百姓,尚且在受冻,那么天下其他州县的百姓可想而知。
  只是这百姓挨饿受冻,无论是乱世,还是盛世,可谓自古皆然。
  太祖高皇帝在的时候,就十分在意这些,经常因此而杀戮大臣,认为这都是父母官的错,不过即便如此,也难以改变这样的状况。
  到了建文的时候,建文皇帝一心想着削藩,除此之外,便是跟着一群大儒,瞎琢磨去恢复井田制,还有所谓的恢复儒家古法,要用道德感化,治理天下,结果……可想而知。
  朱棣一心将太祖高皇帝视作自己的楷模,自然而然,也不免在意这些!
  当然,朱棣的手段不似太祖那般,动辄杀头,只是隔三岔五下的一道道严厉的旨意去催促,只是效果如何……也只有天知道了。
  此时,姚广孝道:“陛下宅心仁厚……”
  朱棣摇头:“你我之间,就不必说这些了。”
  “臣所言的,都是发自肺腑。”姚广孝微笑。
  朱棣也不禁失笑:“你他娘的一直还是这个样子,过份谨慎了,你是害怕做李善长,还是害怕做刘伯温?”
  姚广孝这时认真起来:“非也,臣已高龄,一只脚都踏入棺材啦,且臣没有子嗣,对臣而言……即便是做了李善长和刘伯温又如何呢?臣谨言慎行,不是因为臣害怕什么,而是臣知道,君臣有别,天下有许多眼睛都在看着臣,若是臣行事轻浮,那么天下的臣民,就会有人效仿,一旦有人滋生这样的心思,那么陛下的权威又何在呢?”
  说着,姚广孝笑道:“陛下是要干大事的人啊,行大事者,必有威仪,这才可言出法随,心中所思所想,天下人莫不影从。所以臣希望,陛下将臣当做一般的臣子来看待,而臣也如寻常的臣子一般侍奉陛下。”
  朱棣听罢,大受感触,感慨地道:“朕知道了。”
  他与姚广孝,无话不谈。
  此时,起心动念道:“这几日,又有几道奏疏来,朕看过之后,心中不忿,倒是一直想和姚师傅商议一下。”
  姚广孝便收起笑容,神色又变得认真起来,道:“请陛下明示。”
  朱棣道:“自放榜以来,弹劾张安世的奏疏不少,有为数不少都是关于他滥杀无辜的……这个孩子……偶尔会有一些胡闹,只是……朕在想,该如何处置才好。”
  姚广孝深深地看了朱棣一眼,口里道:“陛下……张安世何时滥杀无辜?”
  朱棣想了想,朝亦失哈道:“取奏疏来。”
  亦失哈点头,取了几份奏疏来,送到了姚广孝的手里。
  姚广孝取了奏疏,只低头看了一眼,赫然看到了上元县令四字。
  他又露出微笑,却是好整以暇地道:“陛下相信吗?”
  姚广孝凝视着朱棣,他的眼神里,带着一种让人捉摸不透的笑容。
  第106章 揭开真相
  朱棣似乎察觉到了姚广孝话里有话。
  于是朱棣凝视着姚广孝,神色也变得认真起来,道:“怎么?姚师傅有什么话,但言无妨。”
  姚广孝露出一丝微笑,道:“臣年纪大了,俗事中的事,已不甚关心。只是陛下信重,委以重任,臣只好勉强用这无用之躯,尽力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姚广孝顿了顿,又道:“奏疏之中的事,臣大略看过,无非是上元县的百姓,状告张安世,而县令也为此将这些罪状,呈报应天府,应天府上奏至御前。只是臣在想,这其中所奏,陛下为何相信呢?”
  这一句话,却让朱棣恍然!
  朱棣想了想,便道:“朕担心张安世毕竟没有镇守的经验,栖霞渡口虽小,却是通衢之地,他又要教授人读书,又要镇守,出现差池,朕其实并不责怪,只是杀戮百姓,欺凌弱小此等事,太耸人听闻了。”
  朱棣继续凝视着姚广孝,脸色变得越加凝重起来:“姚师傅总说朕乃仁厚之人,这些话,朕可没有听进去,朕自成年,便随我大明军马东征西讨,手上不知染了多少鲜血,慈不掌兵,朕刀下不知多少敌人的鲜血。只是……百姓何辜,欺凌弱小,此等事,便是朕听了都震惊不已。”
  朱棣背着手,叹口气,接着道:“想那些鞑子,当初入主中原之地,武力何等昌盛,可他们在中原之地,不过区区数十年,便遍地烽火,太祖高皇帝人等,振臂一呼,但凡举旗讨伐暴元的,天下人无响应,那当初威震的鞑子骑兵,短短十数年,便被清除了个干干净净。”
  “姚师傅啊,朕今日兵盛,能盛得过当初征伐四方的鞑子吗?他们之所以败亡,便是视民为草芥,肆意杀戮的结果。”
  朱棣叹息,显得忧心忡忡,口里接着道:“所以太祖高皇帝,处处都说勿伤百姓,对害民之人,历来施以极刑,这刑法之严厉,前所未有。我等儿孙,怎可不能体会太祖高皇帝的心思?”
  “朕不在乎杀人,朕所在乎的,是欺凌妇孺,肆意杀戮百姓,倘视百姓为猪狗,朕在这紫禁城中,又如何安心?”
  姚广孝轻轻点头,叹道:“这便是陛下的大仁。”
  朱棣顿时鼓起了眼睛:“朕说了这么多,不是想听你这秃驴说这些的。”
  姚广孝笑了笑,陛下骂人的话,其实不算啥,他习惯了。
  “可是陛下是否想过一件事,太祖高皇帝还说过一句话,皇帝应当明察秋毫,这样才可以分辨忠奸。”
  朱棣感觉到姚广孝话里又有话,便直直地看着姚广孝道:“那么姚师傅的意思是?”
  姚广孝平静地道:“上元县乃天子脚下,陛下只需派一缇骑,一看便知。”
  朱棣不由挑眉道:“你的意思是要彻查吗?”
  姚广孝微笑道:“这要看怎么查了,其实……陛下委任任何人去查,都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
  朱棣眼眸阖起来,很认真地思索起来,这一句话真的是正中了要害啊!
  沉吟了片刻之后,朱棣笑起来,眼中看着窗外,似乎视线变得遥远起来,带着几分感慨道:“姚师傅可还记得当初靖难的时候吗?朕临战阵,往往轻骑而出,亲自侦查敌营,所谓知己知彼,这才能真实的了解南军的实情,于是排兵布阵,往往以少敌多。”
  姚广孝躬身道:“陛下凡事亲力亲为,靖难能够成功,离不开陛下一探南军虚实的功劳。”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