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全书 > 穿越重生 > 我的姐夫是太子 > 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929节
  只见胡穆随即却道:“不过……盈利之处,不在报纸,而在于……报纸里头的东西。”
  第565章 暴富
  朱棣听的匪夷所思。
  今日所接收到的讯息量,对于朱棣而言,实在太多。
  不过现在,那怒气却已渐渐消散。
  看着眼前这清查出了天下隐户的大功臣,朱棣对于眼下这个胡穆,是越来越有兴趣。
  自然,朱棣不免还是用眼角的余光扫视了张安世一眼。
  他心知肚明,胡穆所为,尽是张安世授意。
  当即,朱棣慢悠悠地道:“在报纸里头……这……是何解?”
  胡穆道:“如今邸报越发的畅销,不只如此,邮政司现在旗下的作坊里头,又印有一份《今古传奇》,此报销量也是惊人,预定量,隐隐有慢慢超越邸报的趋势,单这两份报,加上其他的一些书刊,每一版,都可轻易的行销总计有两百万份上下。”
  胡穆顿了顿,继续道:“而且根据臣等的调查,这一份报纸售卖出去,往往会有人转售,亦或者有人将这报纸之中的内容,口述他人。若是这样来算的话,那么……能探知这报纸内容的人,可能就不是两百万,可能是五百万,甚至上千万人。”
  这个时代,即便是最廉价的报纸,价格依旧对于寻常百姓而言是无法接受的。
  可这时代的娱乐实在低的让人发指,再加上精神贫乏,似报纸这样足够廉洁的获取外界消息的平台,在这时代,绝对算是首屈一指了。
  这种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实际上早已远远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
  朱棣听着,却不为所动。
  事实上,朱棣怎么想,都觉得,传播再广泛,似乎对于他而言,也没有太大的用处。
  自然,可能邸报的流行,对于朝廷的政令贯彻得还是颇有效用的,至少天下的百姓,知道皇帝在干什么,又打算干什么。
  胡穆见朱棣板着脸,倒是一时紧张,竟开始语塞起来。
  良久,他才道:“陛下,臣阐述的不甚清楚,还是请宋王殿下来说吧。”
  朱棣的目光便似笑非笑地落在张安世的身上。
  张安世自然是了解朱棣的,他心里也明白朱棣最想知道的是什么,于是道:“陛下,正因为传播广泛,所以才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自然,这报纸的印刷,本意乃是为了贯彻陛下的旨意,好教天下人知晓陛下的恩泽雨露,免使百姓遭了妖言,被蛊惑了去。可臣却突然想到,这报纸如此传播广泛,恰恰是商贾所需。”
  “商贾?”朱棣的脸上掠过诧异之色。
  张安世点头道:“商人们生产了货物,需要发售,还有不少的大商行,需要商誉,自然需要天下皆知。可要做到天下皆知,何其难也,甚至比登天还难,我大明江山万里,子民万万,幅员如此广阔,想要深入人心,谈何容易……”
  “可若是……报纸中,刊载他们的消息呢?”
  张安世这么一反问,骤然之间,令朱棣来了兴趣,他接口道:“这个……商人竟肯给银子?”
  张安世立即就道:“怎么不肯,商誉才是最挣钱的,为此……臣与栖霞的一个商户,做过一次实验。”
  “实验?”
  张安世道:“半月多之前,臣与栖霞商行的刘记陶坊当着众商户的面,于报纸之中,刊载了这刘记陶坊的讯息,虽然不过是区区一行小字,可陛下……您猜怎么?这刘记陶坊主营的乃是陶器,多是碗碟以及水缸之类,平日里的买卖,不好也不坏,每月的订单和营收,都还算稳定,大抵……一月下来,订单的金额,是在六千两纹银上下……可谁知,这印了一行刘记陶坊的报纸售卖了出去,不出半月,不说天下其他地方,单在这直隶,还有江西、浙江布政使司,便有大量的商户登门订购这陶器!”
  “这订单量,只在半月之内,便暴增了十倍有余,竟是高达六万两,以至于现在这刘记陶坊,不得不拼命咬牙开新窑,扩大生产,这还只是半月,还只是直隶一代,至于其他各省,刘记的买卖还未铺开,否则……只怕要更加的惊人。”
  张安世顿了顿,接着道:“陛下,做买卖,最紧要的还是讯息,若是讯息不通畅,那么……这买卖可就举步维艰了,所谓酒香还怕巷子深,便是这个道理。哪怕是在直隶较为偏远的小县之中,那集市里……亦有不少购置陶器的需求,也有一些在那里做这买卖的小商户,而这些小商户,因为货物粗劣,亦或者生产成本较高,不但价格售出去高的惊人,却大多粗制滥造。”
  “可对于许多百姓和小商户们而言,他们倒是希望能够有买到称心如意的货物,亦或者……是有更好的进货渠道。可谁又知,哪里有物美价廉的陶器售卖呢?这个时候,大家伙儿从报纸之中,看到了这一家陶器作坊,晓得了地址,又见其见诸报端,自然信用也无问题,哪怕是只有一千个贩售陶器之人看过,有一成的人,也既是一百人动心,想要登门拜访,最后有两三成的人愿意订购,采买货物,这订单量也是极其惊人的。”
  张安世道:“现在这些印刷有这样消息的报纸,还在售卖,倒不是因为旧的报纸依旧还有人增购,而是天下许多的府县比较偏远,半月之前的报纸分发过去,只怕也需半月之久,因而……这刘记陶坊未来的影响甚至更大!”
  “陛下,想想看,明面上,这个生产陶器的作坊得到了更多的订单,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而隐性而言,也使它的商誉,大大增加。订购和售卖的商户增多了,他家的陶器,在普通的百姓眼里也能逐渐深入人心,这其中的隐性财富,就更不知多少了。”
  张安世的这一番解释不可谓不详细了,朱棣君臣人等,都不无细细地听着。
  他们从起初的匪夷所思,而后才慢慢开始了解了这一套逻辑。
  此时却不得不钦佩于张安世这家伙的脑子灵活。
  就在大家还想着靠售卖报纸来挣钱的时候,人家就已经换了新的赛道了。
  在朱棣等人还在回味着张安世方才的话之时,张安世继续道:“臣想尽一切办法,将报纸的价格压下来,甚至只要确保报纸的销量与成本能够持平即可。因而,这廉价的报纸,售卖的范围越广,那么这些与商户的合作,就可进行。”
  “实际上,尤其在直隶等地,许多的商户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冒出来,不少的商行,希望将自己的买卖推至天下各处,也有一些商行,为了建立商誉而无所不用其极,现在与报纸的合作!对于他们而言,便是天大的好事,再加上,与陶器商行的合作效果十分显著,此事,已在栖霞和许多地方的商贾那儿口耳相传,因此,有人争相来这邮政司,也就不足为奇了。”
  朱棣耐心地听了半天,终于没忍住道:“这个能挣多少银子?”
  这个直截了当的问题,张安世一点不惊讶,而他则是为难地道:“这……可不好说,只怕要等今日与商户们洽商之后……”
  朱棣眼眸微微一亮,想都不想,立即便道:“令仪仗与护卫这就回宫,告诉其他人,朕与大臣,已摆驾回宫。”
  顿了顿,朱棣继续道:“朕与几位卿家,就在此……胡穆,你去邀商户们来谈,朕就在隔壁听着。”
  “……”
  但凡涉及到了银子,朱棣总是猴急。
  胡穆看了一眼张安世,张安世只能无奈地笑了笑。
  倒是胡广立即站出来:“陛下,如此不可啊,倘若传出去……”
  朱棣正心急于答案呢,听到胡广的话,便冷着脸,打断他道:“怎么,你在教朕做事?”
  胡广:“……”
  这回,胡广终于识趣地住嘴。
  亦失哈已是会意,匆忙去安排,命随驾的宦官和禁卫依旧打着仪仗浩浩荡荡的返回,自然,却也留下了一些精锐的禁卫暂时在一旁的库房里候着。
  朱棣与文渊阁诸学士便一并到了隔壁的耳房端坐。
  不多时,那胡穆便邀了许多的商户来了。
  这些商户来头都不少,甚至有几个,当他们自报家门的时候,朱棣竟也隐隐有一些印象。
  如今……在各行各业,已开始涌现出许多大商行出来,船行中有马氏船行,陶瓷行里有郑氏、刘氏和周氏,其他如茶叶、钢铁、纺织、机械等等行业,无不是大商户云集。
  这些人的身价,有的已超过了千万之巨,少则也有百万,此次他们不约而同的前来,显然是早已得知了不少的消息。
  作为大商贾,他们的消息一向灵通,邮政司与一个小小的陶器作坊的合作,他们自然也已耳闻,且早有关注,何况他们平日就看报,且眼光自是非寻常人可比。
  现在在各行各业之中,彼此之间,厮杀也开始颇为严重。
  想要更快的占据市场,且扩大生产,这报纸所带来的效应,就不得不为我所用了。
  说难听一些,即便是自己不用,也要确保自己的竞争对手不用。
  尤其是这纺织业之中,竞争最是激烈,规模较大的纺织作坊,就有十几家之多,此时,许多人已开始磨刀霍霍。
  因此,此番前来的人,都是平日里躲在幕后的东家亲自出面。
  彼此见礼之后,众人便都露出客气的笑容,便听有人寒暄道:“在下人等来时,听闻陛下竟亲临了邮政司,胡大使,看来……很受陛下厚爱,这邮政司,区区大半年的时间,便有此成效,便是在下也是钦佩的。”
  众人又都笑。
  胡穆心里却晓得,自己的隔壁,还坐着一尊大佛呢!生怕大家又说出什么不妥的话来,便立即开门见山道:“报纸的投放,是每日一版,七日则为一日投放期,也就是,诸位若要投放,报纸将连续登载七日。”
  顿了顿,胡穆又道:“只是这投放的版面,这邸报头版有一处,副版有三处,此后三版、四版、五版,则各有五处,一期七日,不同版面,按字数结算……”
  他啰嗦了一大通。
  便听有人直截了当地道:“马氏商行这边,先拿四期的头版,字数嘛,三十字即可,胡大使……却不知是什么价位?”
  马氏商行财大气粗,而且最舍得花银子,这一点,大家都心知肚明。
  胡穆抬头看了一眼这位大名鼎鼎的曾经状元郎马愉,却道:“头版的话,每字低价五百两,若是三十个字,每一期下来,便是一万五千两,若是四期……却需六万两了。”
  眼下,天下独此一份,谁得了这头版的位置,连续登载一个月,其效果绝对是惊人的。
  顿时,许多人开始议论起来。
  有人咬文嚼字,则立即敏感的察觉到,这里头,却有一个“底价”二字,这却意味着,显然……这又是宋王殿下的传统艺能在发挥作用了。
  因而,有人气定神闲地道:“这头版,老夫倒也想尝试一下,马贤弟,你是做船行的买卖,你这跑船,何须要什么头版?老夫痴长你十数岁,你还是省一些银子吧,不妨,就让给老夫吧!老夫近来,又扩建了几处纺织作坊,尤其是在饶州府,那儿新的作坊,规模达到了两千人,现在正急着寻找销路呢……就当给老夫一个面子……”
  说着,这人施施然地道:“这头版,每字一千两……”
  转瞬之间,就直接价格翻一倍,显然是想用财大气粗,直接吓退自己的对手。
  可他这样一说,反而引来有人冷笑:“你家的布匹需要卖,我家的布匹就不需卖吗?一千五百两……”
  气氛骤然之间,剑拔弩张,原先一月下来,一个头版,也不过是五百两每字,总计也不过六万两的利润,如今却转瞬之间,一个头版就能挣十八万两。
  朱棣在隔壁,听着不由得暗暗心惊,他无法想象,这些人,就为了区区数十个字,竟如此肯下本钱。
  张安世倒是悠然自在的样子,他心知来的人……都是商业巨擘,这样的人,眼光是绝对有的,想来早已看出了这其中的商业价值。
  何况他们的买卖做的大,即便拿一个月的利润砸进去,只要商誉能起来,订单能暴增,那么……这银子要挣回来,就轻而易举。
  而此时,隔壁的情况似乎越演越激烈了,在短暂的沉默之后,有人大呼道:“两千两!”
  马愉在旁听着有人继续竞价,他叫了第一次之后,便开始保持了沉默。
  紧接着,便听有人道:“两千三百两……”
  “两千四百两……”
  “两千六百……”
  直到这个时候,突然之间,一直沉默的马愉,却是站了起来,道:“四千两,此言一出,震惊四座。”
  声音不大,却是令在场的所有人都瞠目结舌地看着他。
  四千两,就意味着,这一个月下来,马氏船行,单单因为头版的这个广告,他们便愿意拿出近五十万两白银。
  这个数据,不可谓惊人!
  一下子,直接令所有人偃旗息鼓。
  马愉倒是淡定,只笑了笑道:“诸公还是不要与学生争夺了,就当诸公……赏一个面子吧。”
  事实上,马愉出价,并出如此高价,是令他们始料未及的!
  这些商户,其实本以为马愉毕竟只是跑船为主业,这报纸对他的需求并不大,毕竟花大价钱登报,未必能给他带来多少实际的订单。
  只可惜,他们只想对了一半。
  另一半就是,马愉的船行,因为资金量需求庞大,乃是重资产中的重资产,每年所需的资金都是天量的,如此规模的资金量,除了钱庄,那么便是自己的一些融资项目了。
  而要让大家伙儿肯投钱,必然就需维持住这天下第一商行的商誉,报纸的头版,非马氏船行包揽不可,只有这样,大家才能认可马氏船行财大气粗,且有足够的商誉。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