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全书 > 穿越重生 > 特种岁月之弹道无声 > 特种岁月之弹道无声 第1159节
  被动受制于风场的气球,如同大海中随波漂流的船只,时常无法顺利抵达目的地。
  这个难题随着环境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发展而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新一轮技术革命为平流层浮空器装上“最强大脑”,从“随风逐流”被动飞行进化到“驭风万里”主动执行任务。
  新型智能平流层浮空器应具备三大技能:“知风”“用风”“驭风”。
  “知风”是指及时、准确获取所处位置及目标区域的风场信息,从而获得复杂多变的风场“列车时刻表”。
  “知风”的手段主要包括探测和预报。由于地基和天基探测手段难以在时间和空间上覆盖高空气球活动范围,平流层浮空器需要搭载重量小、能耗低的风场探测设备以提供小范围的风场信息。同时,为有效进行大时间空间尺度飞行,还需借助气象部门的“镇馆之宝”——全球中长期天气预报系统,提供大尺度范围的风场信息。
  “用风”是指平流层浮空器通过“坐电梯”方式到不同高度的“站台”上“搭顺风车”,也就是高度调控技术。常见的高度调控方式是在浮空器的球体内置一个小球,通过将外界空气充入或排出小球,改变浮空器的总重量。例如,当浮空器需要到高一点的“站台”,首先排气减重,使重力小于浮力而上升;当到达新飞行高度“站台”时,再进气增重,使浮力与重力相等而悬停。
  “驭风”是指平流层浮空器根据风场“列车”特点和任务要求,决策什么时候“坐电梯”、坐到哪个高度“站台”。
  可以说,这玩意就跟一个高空飞机没啥太大区别,能载货,能载设备,也能载人。
  但相比起飞机,这玩意有着特殊的优势。
  因为这东西隐蔽性极高,因为它使用的材料很特殊,雷达反射极小,加之高度太高,导致了地面雷达对它的探测能力非常弱。
  在目前红方所处的情况下,使用这种“智能平流层浮空器”进行对宫岛的渗透,是最意想不到又是最佳的手段。
  不过,这种平流层浮空器对于魏胖子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挑战。
  目前包括他在内的9名队员都参加过高跳低开的伞训,但那都是在10000米高度以下,从没试过在30000米以上的高度进行空投。
  一个不慎,就是死路一条。
  数小时过去,工程师进了机库通知:“浮空器准备就绪,可以登舱了。”
  魏胖子略显笨拙地站起身,此时他身上穿着厚重的增压服和氧气装置,还有一个武器包,整个人身上至少有一百多斤的装备,站起来都要用很大的劲。
  “兄弟们!”
  他回过头,举起了手,朝众人扬了扬。
  “出发了!”
  第1367章 绝地空投(上)
  这是一次死亡空投。
  其实在行动之前,李正做过不少的衡量,只不过能让他选择的行动方案并不多。
  作为一个老特战出身的指挥员,特种作战的原则李正是非常清楚的。
  特种作战危险性大,但不是去送死。
  可偏偏这次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却非常像去送死。
  首先利用运输机空投,在没有绝对制空优势和蓝方目前宫岛的雷达预警措施完善前提下是绝对送死行为。
  关于对宫岛的处置上,李正之后和严肃进行过一次交谈,他检讨了自己之前指挥上存在的一些错误。
  这个错误就是没在对绿区攻击的同时搞定宫岛,在北斗系统没有遭到打击之前把宫岛洗一次。
  把宫岛洗一次,就算后续失去精确制导能力而无法阻止蓝方重建,但蓝方想要恢复宫岛基地的基本功能也需要至少一个礼拜时间。
  那样会为红方争取到不少的时间,不会导致后来连续半个月时间里流求和绿区一直遭到蓝方压倒式轰炸。
  但这也不能全怪李正。
  当时考虑的因素很多,在攻击绿区之前,红方对黄方流求和本土南方地区的港口、军事基地以及海上、空中力量实施了毁灭性的打击,但黄方位于北方的港口和部队仍旧保存了一定实力,这导致了在进攻流求和绿区时候必须将大量的兵力都集中在这两个方向上,没有抽调出兵力对付宫岛。
  更何况,如果绿区没能拿下,部署在绿区全岛上的各种雷达预警系统和反导系统会为蓝方提供初段拦截以及预警信息,让红方对宫岛的导弹攻击失去突然性。
  因此,李正本想着拿下绿区后,根据蓝方进一步行动再制定打击宫岛的计划。
  这种打法显得略微保守了一些,可也是李正综合了各种战场因素和实际情况所制定出来相对稳妥的打法。
  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在开始攻击绿区和流求地区后,白方忽然宣布参战,这也让李正不得不面对两线作战的困境,导致了更没心思对宫岛发起进攻了。
  严肃对于李正的总结和检讨是持着公正态度的,对李正目前指挥所获得的战果给予了肯定。
  打法略微保守,也是因为李正第一次指挥如此大规模的对抗演练,导致了多少有些求稳心态。
  优秀的战役级指挥员是要经过多年的历练和打磨方能完美,没有人天生上来就是无暇战神。
  严肃的肯定归肯定,问题也指出了。
  那就是如何解决目前因为宫岛基地没有受到提前打击最终威胁到目前绿区和流求方向的补给,以及蓝方会趁着这个有利于自己的战机,在这几天内的某天忽然发起夺岛行动。
  以严肃的判断,蓝方是肯定要在这几天内发动进攻的。
  因为蓝方的战机也是有窗口期的,失去了这几天的窗口期,未来鹿死谁手,那可就两说了。
  除了运输机空降渗透模式外,另外就是水下模式。只不过宫岛经过蓝方多年经营,早在数年前将战略力量转移到东亚地区,他们就已经开始以红方为假想敌,开始不断加强对宫岛和绿区的武装。
  空中、水上、水下,都有天罗地网般的预警网络,要穿过这些网络用潜艇将特种分队送到宫岛近岸,成功率同样无限接近于零。
  那么平流程浮空器运送呢?
  这个成功率如何?
  当然也很微小。
  从技术上,这种30000米左右的平流层浮空器躲避蓝方预警网络有优势,它的困难在于制造和投送技术以及经验。
  之所以难,倒不完全是平流层浮空器的制造工艺上。
  平流层浮空器最关键的气球,光是球体的材料如果展开后,能达到30个足球场大小,用一种超薄、非常有韧性的塑料做成,厚度只有三明治袋的十分之一。
  球体中能容纳最高5000立方米的氦气,随着气球的升高气压降低,内部的氦气膨胀,最终将整个气囊填满。
  还有就是球体下悬挂的控制器和运载舱,采用高强度金属作为支架,其余全部是非常轻的碳纤维材料构成。
  这些都是技术的结晶,没有强大的科研和工业能力是没法造出来的。
  这些都不重要,技术问题好解决,难以解决的是执行这个任务的人所必须具备的技术。203部队进行过相关的实验性空降,但那都是属于试验阶段的摸索,目前还处于保密状态,没有公开过。
  纵观整个红方部队,没有任何一支特种部队进行过成建制的同条件同环境下的集体投送。
  蓝星目前最高的平流层跳伞记录是蓝方的一名退役军人,同时也是一个极限运动的专家,他目前保持的记录是38,969.4米,并实现了自由落体的最快速度——1,357.6公里/小时。
  而红方特种部队里,只有203部队里的其中一人进行过这种实跳试验。
  这人现在也在魏胖子的小队里头,叫做老岑。
  没人知道老岑的具体名字,大家也不问。
  203做事风格向来如此。
  刚坐上浮空器的吊舱内,每一名海军特种部队队员心里都略微紧张。
  和以往乘坐的运输机不同,这次是一个吊舱,一个挂在大气球下面的吊舱。
  含老岑在内,一共10人,另外还有两名从203部队抽调过来的操控手,在吊舱前端负责控制浮空器。
  在准备行动前的几个小时里,老岑给包括魏胖子在内的这9名海军特种部队队员进行了一个简短的培训,说明了进行这种平流层跳伞要注意的技术细节。
  老岑一开始挺懂宽慰人的,跟大家笑嘻嘻说这就跟你们高跳低开差不多,稍微注意一下,问题不大,到真跳出舱来,所有人要注意的就是彼此之间的距离,要跟好队伍,别掉队就行,否则落到了海里,找不到彼此麻烦就比较大了。
  可是,当老岑将细节逐个说出来的时候,大家拿着小本本一边记录,一边脊梁骨上就开始冒冷汗了……
  对于这种跳伞,气球前900米的上升是至关重要的,被称为“死亡主线”,因为球体太大,在低空的时候反倒容易受到气流的影响导致球体出现变形等问题,操作不好就会导致失败。
  其次是所有人身上的增压服,因为在那么高的位置,空气极度稀薄,温度极低,如果增压服出了问题,跳伞者可能会因为缺氧而死,或者冻死,又或者是血液沸腾而死,稍有差池他就可能回不来了。
  这种特质的增压服同样是高科技的结晶,类似于宇航服,比飞行员身上的飞行服都要复杂,必须能抵御零下72c的寒冷,还必须密封,在内层填充足够他使用20分钟的加压氧气。
  同时,为了保证行动的灵活性,又不能设计得太过笨重。人套在这个密闭的增压服内会感到很不舒服,有种被关在密闭空间与世隔绝的窒息感。
  好在海军特种部队成员都经过水下潜艇爬管和逃生类训练,适应上没有问题。
  小分队在进入吊舱后不久,随着地面人员的指挥,气球逐渐膨胀,并开始慢慢上升。
  魏胖子透过吊舱舷窗朝外望去,看到了地勤人员在撤离,让开位置让浮空器起飞。
  打量了一下周围,魏胖子感觉现在的自己就像一只被关在笼里的鸟,而这个笼子又绑在一个大气球上,往天上飞去。
  这种感觉,真特么奇怪……
  “别紧张,魏营长。”
  对面的老岑显然看出了魏胖子的局促,朝他挥挥手,安慰他道。
  “就跟坐热气球差不多,只不过就是飞得高了点,待会儿到了三万米,你可以看看蓝星的样子,非常壮观。”
  “呵呵。”魏胖子挤出一个笑脸,比哭都难看,心想,我信你个鬼!
  第1368章 绝地空投(下)
  气球在起飞两个小时后,上升到30000米高空。
  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进入这个高度,意味着暂时的安全。
  剩下的时间里,只要负责操控的两名军官能够在控制好这平流层浮空器,借助高度的优势在48小时内到达宫岛附近,那就是成功。
  其实,对于操控这个巨大的浮空器的两名军官来讲,要在没有北斗制导的情况下准确飞跃两千多公里到达宫岛附近海域,那也是一项艰难的任务。
  好在飞行器对导航的精度相对没有弹道导弹那么高,只要大致飞到宫岛附近海域即可。
  而所有队员将会在距离宫岛大约200公里的上空跳出舱外,利用特质的降落伞的滑翔原理在空中至少飞行150公里甚至更远。
  按照制定的作战计划,最好是在宫岛附近30公里范围内的海上入水。
  每一名队员身上除了增压服外,还有一个装备包,武器包上固定着一个救生包。
  这些都是203部队在设计这套高空平流层投送侦察分队战术进行摸索时候定制的。
  这种伞具相比起一般的翼伞和普通圆伞都要大,毕竟装备包一个就有一百多斤,一个救生包也二十多斤,因为要用到水下小型推进器,这就意味着每个人全部负重加起来有两百多斤,因此他们需要的伞具比一般的伞具大一倍,而且不能采用双伞或者多伞模式,与此同时,伞具还要兼具不错的滑翔性能。
  所幸的是,作为海军特种部队成员的魏胖子等人都受过海上伞降训练,按照以往的惯例,在入水前必须人伞分离。
  而在这次行动中,入水前不光要人伞分离,还要和装具进行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