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可不这么想。”
鲍勃·迪伦告诉威廉:“人们认为你想建设一个能够自由表达意见的舞台。”
“你说‘免费’(free),他们听到的是‘自由’。我听说就连民谣女王琼·贝兹都对此表达过兴趣……”
威廉恍恍惚惚地放下听筒。
“怎么了?”爱德华问。
“唔……”威廉有些犹豫地总结道,“鲍勃·迪伦,还有他的好多朋友,也想在我们的舞台上演出?他建议我,干脆把它办成一个音乐节……”
“就像新港音乐节那样?”
“可能是吧。”
威廉之前想得太简单了。他只是想要回馈青鸟乐迷,但他没有考虑到此时他们的身份多么敏感。
卷入公寓事件,又在舞台上砸琴明志,在有心人看来,他显然已经表明了立场。
那他办一场演出,就不可能只是一场单纯的演出,而是在借着演出继续输出他的观点。
他现在已经走到了一个异常危险的位置上。
反对者对他痛恨不已,甚至送出死亡威胁。而那些自认与他立场相同的艺人则想要拔刀相助。
面对以鲍勃·迪伦为首的一众好意,威廉很难拒绝。
要顺势把它办成音乐节吗?理查德和洛根研究了一下,发现其实这并不难。
一场演出从无到有的环节最花钱,但让它多延续一两天反而并不增加什么花费。
现在他们已经被架在火堆上,只要登台就是靶子。如果能有更多人一同参与,也能帮助分担压力。
于是青鸟乐队发出公告,欢迎其他人自愿报名参与这场演出。参加演出没有任何酬劳,一切食宿交通费用自理。
如果放在下一个世纪,拜金主义大行其道,处处以功利为导向,这样的公告一出,绝对会把人全部劝退。
然而这毕竟是60年代,人们还在相信爱与信念,垮掉派文学闪烁着余辉,还有人向着金钱与商业竖起中指。
在这个时代,用理想还能凝聚人群。
威廉的朋友们率先站了出来。
鲍勃·迪伦带来一群民谣歌手和诗人。小理查德和雷·查尔斯振臂一呼,带来不少布鲁斯、摇滚乐手。
朋友的朋友又叫来他们的朋友,涉及人数越来越多。
如雪片般的申请书被邮寄到他们的酒店,有默默无闻的年轻人,也有成名已久的大明星。理查德的座机快被打爆了,无论什么时候打过去,都处于占线的状态。
这是一场美国娱乐圈的大地震,所有的从业者都知道了这场前所未有的盛事。
到最后,理查德和洛根捧着筛选过的名单,手都在颤抖。
他们这个甚至还没有正式名称的音乐节,演出阵容已经豪华到惊世骇俗的程度。
b.b.king、皮特·西格、欧蒂塔、琼·贝茨、艾拉·菲茨杰拉、詹姆斯·布朗、约翰尼·卡什、格温多林·布鲁克斯、劳伦斯·费林盖蒂……
有歌手,有诗人,有民谣,有摇滚,有黑人,有白人,有女人,有男人,简直将多样化做到了极致。
现在就是最迟钝的人也能看出,威廉在做一件大事。这件事无论如何都会名垂青史。
“威廉,这是你的音乐节,为它取一个名字吧。”理查德说。
威廉脱口而出:“自由之声。”
“你还可以为它起一个口号。”洛根提醒。
这回威廉考虑的时间比较久,他注视着那份豪华的演出名单,最终说道:“……我们在一起。”
自由之声音乐节的演出名单很快登上了各大报纸,震惊了美国所有音乐爱好者。
一时间,所有人都在讨论这件事,讨论威廉惊人的创举,讨论那些参演的嘉宾,讨论今年还剩多少年假,讨论前往科罗拉多州的路线。
这已经不仅仅是青鸟乐迷的盛会,更是所有流行音乐爱好者的狂欢。
如果将所有参演者的影响力叠加计算,可以想见,到时候现场的观众人数将会达到一个多么恐怖的数字。
科罗拉多州的州警严阵以待,警方要求进驻音乐节场地以维持秩序,理查德对此乐见其成,这为他们省下一笔雇佣安保的花销。
托尼也为理查德带来了惊喜,他们要举办音乐节的消息在英国见报,民众反响非常热烈。这为他们吸引了英国电视台的注意。
bbc想对这场音乐节进行全程录像,并在电视台播出。itv也不甘落后,他们野心勃勃,想从筹划阶段就进驻当地,拍摄一部小型纪录片。
美国的媒体更不用说,理查德已经收到了大量采访拍摄的申请。
理查德对此来者不拒,这些都是免费宣传,而且如果媒体想在电视上播放音乐节的影像,还要付版权费。
虽然这场音乐节亏本是肯定的,但理查德总想帮威廉少亏一点是一点。
在万众瞩目下,自由之声音乐节正式开幕。
天公作美,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六。科罗拉多州南部气候较为温暖,即使当下已经是12月份,气温依然保持在零度以上的水平。
威廉在后台做准备,他注意到一个鬼鬼祟祟的人影,定睛一看居然是鲍勃·迪伦。迪伦在冬天还戴着太阳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