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全书 > 穿越重生 > 盛唐风流 > 第16节
  对于高邈的暗示,李显虽看在眼里,却并无丝毫的表示,更不觉得有多奇怪,毕竟王德全能被太子那等心思缜密的人物看中,又岂是简单之辈,当然了,李显既然已猜出了太子相召之用心,自也就不太介意高邈的办事不力,这便不置可否地点了下头,一挥手,吩咐了一句道。
  “是,奴婢遵命。”
  见李显并未有怪罪自己的意思,高邈心里头暗自松了口气,紧赶着应了诺,对着王德全拱手示意了一下之后,自去安排相关出行事宜不提。
  “王公公,有劳了,如此大热的天,让您来回奔波,小王实是过意不去。”
  待得高邈去后,李显笑呵呵地对躬身侍立在一旁的王德全拱了拱手,语气随和地致了声歉。
  “不敢,不敢,奴婢能为二位殿下效力乃天大的福分,是奴婢几世修来的福,珍惜都来不及,又怎敢有埋怨之心,呵呵,殿下您请。”
  王德全先前还在担心李显托故不去东宫,本正忐忑得紧,此时见李显欣然赴约,心中的大石头总算是就此落了地,这便笑呵呵地寒暄了几句之后,又谨慎地出言催请了起来。
  “嗯,那好,就有劳王公公引路罢。”
  既然早去晚去都得去,李显倒也干脆得很,话音一落,一拂大袖子,施施然地便向大门方向行了去,王德全见状,忙一路小跑地跟在了其后……
  晕,这回麻烦大了!马车已到东宫门外,李显方一下车,尚来不及吩咐高邈前去递牌子,入眼便见一身明黄袍服的太子李弘正笑盈盈地站立在宫门前,心头不由地便是一沉,自是清楚太子摆出这麽副礼遇的姿态只意味着一件事,那便是太子已下了狠心,绝不能容许他李显超出掌控之外!
  “臣弟参见太子哥哥,劳动哥哥前来相迎,臣弟惶恐。”
  这一见太子摆出了这么副势在必得的架势,李显心中颇为忐忑,可再怎么不安,该见的礼却也不能省了去,这便紧赶着跑上了前去,一躬到底地行礼问安道。
  “七弟不必如此,都是自家兄弟,何须如此见外,来,陪孤一道走走罢。”
  李弘饱含深意地看了李显一眼,笑着虚抬了下手,示意李显免礼,而后侧了下身子,比了个“请”的手势。
  “臣弟遵命,太子哥哥,您请。”
  明知道这一关难过,可事到此时,李显却也没法逃避,只能是陪着笑,也比了个“请”的手势,示意太子先请。
  “嗯。”
  李弘笑着点了点头,倒也没再多寒暄,抬脚便缓步行进了宫中,李显见状,忙落后小半步,跟在了其后,哥俩个各怀心思之下,这一路虽是谈笑不断,可气氛却着实算不得融洽,反倒令彼此间那若有若无的隔阂更加明显了几分。
  “七弟,来,坐罢,呵呵,哥哥体弱,比不得七弟习武之人健硕,这走上几步便喘得紧,惭愧,惭愧啊。”
  小哥俩一路闲逛地到了后花园的一座临池的小亭子前,李弘抬脚便行进了亭子,自顾自地端坐了下来,而后笑呵呵地挥了下手,自嘲一般地解说了一番。
  “谢太子哥哥赐坐。”
  李显练了一个晌午的武,又被李弘接连闹腾了两回,到了此时,也确实困顿了,自也懒得再多客套,谢过了一句之后,便在李弘的对面坐了下来,淡淡地笑着,却绝不肯多说些旁的话语,只因李显知晓太子这是要跟自己摊牌了,在没搞清太子的底牌之前,李显并不想让太子有甚不好的联想,这便规规矩矩地端坐着,一派恭听训示之状。
  “此番上官老大人满门遭遇不幸,孤深感痛心,已传令礼部为之请谥号,议尤未定,不知七弟对此可有甚见解否?”
  李弘一见李显如此作态,眼睛不由地便是一眯,可也没旁的表示,只是若有所思状地点了下头,不咸不淡地将上官仪的事情作为引子抛了出来。
  “一切听凭太子哥哥做主,小弟实无异议。”
  李显虽同情上官仪的遭遇,但却绝不想在此事上多加纠缠,在李显看来,人都已死了,再如何折腾都是一场空,更何况此时也不是为上官仪翻案的良机,再怎么整都是在做无用功罢了,自是不肯去接李弘的话题。
  “哦?七弟对上官老大人的死因就别无想法么?”
  李弘见李显不接茬,自不肯就此作罢,玩味地一笑,紧接着面色突地一沉,抛出了个别有用心的话题来,登时便令李显心头微沉之余,眼神也不由地为之凛然了起来……
  第四十五章再度婉拒(下)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李显自然也不例外,对于上官仪的真实死因,李显私下里虽已有所猜测,可毕竟不曾得到实证,自是想知晓一下其中的蹊跷之所在,然则他却绝不愿从太子口中得知此事,不为别的,只因他并不想与太子拥有共同的秘密,很显然,太子此问的用心便在于此,而这恰恰是李显极力所要避免的。
  “人一死,俱往矣,纵死后哀荣无双又能如何,终归不过虚幻耳。”
  李弘既然发了问,不答自然是不成的,只不过李显却不想跳进这么个明显无比的陷阱中,这便长叹了口气,一派感慨万千状地回了一句。
  “七弟此言差矣,先贤司马迁有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孤深以为然,依孤看来,死于社稷者,自是重于泰山,死于私利者,必轻于鸿毛,二者泾渭分明,岂可视为一谈。”
  这一听李显的回答明显是在避实就虚,李弘的眉头不由地便是一皱,略带一丝不悦地数说了李显一番。
  “太子哥哥教训得是,臣弟愚鲁之辈,实难明微言大义,惭愧,惭愧!呵呵,正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臣弟羞愧无地也,是该好生向太子哥哥请教才是。”
  李显不想纠缠纠缠上官仪的死因,这一听李弘开口教训自己,倒也乐得避开那等敏感的话题,这便顺水推舟地将话题转了开去。
  “嗯,七弟能有此体悟,若是肯下苦功,他日必能有成,今,朝中正值多事之秋,以七弟之才干,当为辅国之栋梁也,孤甚期许之。”
  李弘见李显不肯出言探听上官仪的死因,倒也没在这上头多作文章,而是抛出了个将来大用李显的诱饵。
  “太子哥哥过誉了,臣弟虽发愿弃文从武,惜乎并无班定远之才气,纵有投笔从戎之心,却难有大作为,不过是沽名而钓誉罢了,让太子哥哥见笑了。”
  李显显然是属泥鳅的,滑不留手得紧,哪可能会去咬李弘跑出来的钩,一通子谦虚下来,生生将自个儿说得不名一文,其用意么,也就是在婉拒李弘的拉拢罢了,却也不难猜测。
  李弘虽博学多才,然,却并不善辨,被李显这么一番胡搅蛮缠下来,尽自头疼不已,却也拿李显没辙,眼瞅着李显不肯就范,李弘的脸色便有些不好相看了起来,咬着唇,默默地看了看李显,将心一横,索性将话题挑明了来说:“七弟勿需过谦,七弟之能为兄心中有数,今之朝局如何想来七弟也能看得通透,孤虽暗弱,却非可欺之辈,自不容初汉之悲在我大唐重演,盼七弟助孤一臂之力。”
  初汉之悲?好家伙,竟说得如此直白,该死,这是要逼咱表态啊,麻烦大了!李弘此言一出,李显立马寒毛倒竖了起来,不为别的,只因这一句话便已将他逼到了死角上,再想要虚言应对已是不能,可该如何作答却令李显很是为难——人心都是肉长的,李显阅历虽丰,却不是个无情无义之辈,面对着一向友善自己的兄长之哀求,他不可能无动于衷,只是这不是该不该的问题,而是能不能为之的原则性问题,李显纵使再有不忍,却也不敢就此应承下来。
  虚言应对,而后左右逢源?若是可行的话,李显倒是很想这么去做,可惜的是不可能,只因李弘、李贤这哥俩个都不是好糊弄之辈,真要是李显如此玩法,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两头不讨好,真到那时,两面受攻之下,李显别说暗中发展班底了,光是那些个来自兄弟俩的明刀暗箭都足以令李显自顾不暇,还谈何发展,很显然,李显只能取一方为依靠,而从大局来说,李显也就只能舍太子而取李贤,这是李显的既定之方针,纵使此际李显心里头深感愧对太子的诚挚之心,亦断不可能有更易之处。
  “圣人有云: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水者,民心也,倘若行事能顺民应天,则事无不可为,臣弟窃以为此为政之大道也,但凡能行此者,必明君,何虑奸佞胡为。”李显沉默了良久之后,还是没有直接回答李弘的邀约,而是端出了圣人语录,扯了一大通其实就是一个意思——婉拒,依旧是婉拒!
  李显此番话一出,李弘期盼的眼神立马就黯淡了下来,嘴角抽搐了几下,似欲再劝,可到了底儿还是没说出口来,只是默默地沉吟着,良久之后,长叹了一口气道:“罢了,七弟既另有计较,孤也不好相强,孤累了,七弟请自便罢。”
  “太子哥哥海涵,臣弟告退。”
  事已至此,李显虽深觉对李弘不住,可也没得奈何,毕竟这是难以两全的事情,此际见李弘下了逐客令,李显自也不想再多呆,这便站起了身来,躬身行了个礼,而后一转身向亭子外行了去。
  “上官满门尽丧盗匪之手!”
  就在李显刚走出亭子间的当口,背后突然传来了李弘低沉的话语声,一听此言,李显的背影登时便是一僵,迟疑地站住了脚,呆立了片刻之后,转回了身去,对着李弘一躬身,再次行了个礼,但却并没有多说些甚子,默默无言地低头向宫外走去……
  “殿下。”
  李显去后不久,亭子中人影一闪,王德全已如鬼魅般出现在了李显的背后,躬着身子,轻唤了一声道。
  “嗯。”李贤并没有回头,只是淡淡地吭了一声,缓缓地站起了身来,仰头看了看早已西斜的日头,长出了口气道:“人各有志,相强不得,罢了,孤累了,回罢。”话音一落,也没管王德全是何表情,拖着脚走出了亭子间,缓步向显德殿走了去,王德全见状,微微地摇了摇头,也没敢多加耽搁,紧赶着便跟了上去。
  终于还是决裂了,没想到这一步来得如此之早,接下来的日子怕是不好过了,走一步看一步罢!尽管早就知晓自个儿与太子不会是同路人,决裂是迟早都会发生的事情,可真到了这等时分,李显还是免不了好一阵的伤感,自上了马车之后,整个人的精气神都因之黯然了下来,半闭着眼,斜靠在软垫子上,心潮起伏不定,良久之后方才稍缓将过来。
  太子要反击了!李显精神稍好之后,默默地在心中将今日与太子间的交谈重新梳理了一番,再一结合这数月来的朝局,立马得出了个八九不离十的推断——这些时日以来,李显虽基本上是足不出府,可对于朝堂信息的收集却从不曾疏忽过,加之有着李贤那头传来的消息为佐证,自是清楚远在洛阳的武后如今正忙着召集一干无聊文人编撰甚子《列女传》、《臣轨》、《百僚新戒》、《乐书》等书籍,大肆宣扬女子也能为政,妄图凭此扭转民间对女子干政的不良印象,从而为其走上台面制造舆论基础,很显然,此举已严重触犯到了李弘的利益,身为储君,李弘对此做出反击也就是理所当然之事了的,这一条自是早就在李显的预料之中,所猜不透的只是太子将从哪一方面来着手罢了,可今日一会之后,李显已大致清楚太子的反击方向——上官仪的谥号!
  上官仪之死的真相或许是个谜团,能知晓内情的人绝对不多,可上官仪被贬官的原因却是尽人皆知的事儿,若是太子能在上官仪的谥号上做出些文章来,那自是可以狠狠地刷一下武后的脸面,甚至可以逼迫其放缓干政的脚步,招倒是一记妙招,然则在李显看来,却未必能奏效——太子如今有着监国之名分,尽握朝堂权柄,可惜监国太子终究只是监国太子,并不是皇帝,很多事情并不是他李弘想办便能办得成的,再说了,高宗如今可是在武后的掌握之中,哪怕太子这头闹腾得再欢快,高宗一道圣旨下来,一切都得归零,若是不出意外的话,太子的反击最终只怕还是落得个一场空,至少李显本人对此并不看好,当然了,不看好归不看好,却不妨碍李显居间取势的谋划。
  要想取势,那就必须让火烧得再旺一些,最好能令太子与武后之争旷日持久,否则的话,一切都是空谈,而这显然不是件容易办到的事儿,纵使李显政争经验极为丰富,一时半会也难以拿出个万全之策来,这一路行一路想,想得头都大了几分了,还是没个结果,心烦之下,眉头不由地便紧锁成了个“川”字。
  “殿下,殿下。”
  就在李显陷入沉思之际,车厢外突地响起了高邈的呼唤声。
  “嗯?”
  李显愣了愣神,猛然发现马车不知何时已停了下来,伸手掀开车帘子的一角,往外一看,这才知晓马车已停在了自家府门前,自嘲地一笑,也不多言,由着高邈侍候着下了马车,但却并没急着进府,而是站在马车旁,对着府门前的那对石狮子发起了呆来,他这一发呆不打紧,高邈等人自也不敢轻动,于是乎,一大帮人马全都停在了门口,一个个茫然不知所谓地看着李显,谁也不晓得自家这个主子究竟又在搞些甚名堂来着。
  “哈,有了!”
  就在一众侍卫们胡乱猜测之际,却见李显突地展颜一笑,拍了下手,颇为兴奋地大步行进了府中,其脚步之匆匆,令众人皆看傻了眼……
  第四十六章良好的开端
  麟德二年四月二十八日,阴,大雾弥天,尤其是天将亮之际,雾气浓得伸手不见五指,可就算是如此恶劣的天气,却也一样挡不住李显习武的兴致,这不,天尚不到卯时,李显便已起了,匆匆地梳洗一番,又用过了几块糕点,急吼吼地便往小校场赶了去,脚步匆忙得紧,这也不奇怪,连着劳苦了两个半月,好不容易盼到了正儿八经的习武,纵使李显并没指望自个儿能练成绝世名将,可能学些防身的真本事也是好的,再说了,李显还指望着能跟李伯瑶好生套套近乎,力争能将《卫公兵法》搞到手中,此时不好好表现一下怎能说得过去。
  “小王见过李将军。”
  果不出李显所料,他才刚从王府西墙的小门行将出来,第一眼便瞅见李伯瑶已等在了操场上,自不敢怠慢,忙疾步走上前去,一躬身,很是恭敬地行礼问安道。
  “不敢。”李伯瑶侧退了一小步,以示不敢承受李显的见礼,可口中却毫不含糊地下令道:“请殿下先绕场跑五圈。”
  厄,不是要习刀了么,咋还要跑圈,晕!李伯瑶此言一出,李显期盼的心登时就凉了小半截,可一看李伯瑶的脸色不像是在说笑之状,尽自心中歪腻,却也没敢说个“不”字,万般无奈之下,只好自嘲地耸了下肩头,二话不说地便绕场跑开了。
  “请殿下举石锁十组,每组十下。”
  李显好不容易刚跑完圈,还没来得及喘上一口气,那一头李伯瑶又紧接着命令上了。
  十组十下?晕,就只比平日里少两组,我勒个去的,举!李显与李伯瑶接触久了,自是知晓跟其没有丝毫讨价还价的可能性,也懒得去费那个唇舌,怏怏地行到了石锁堆前,舒展了下筋骨,闷闷地举将起来,好在这些日子锻炼得多了,动作倒也麻利得很,前后不过半个多时辰而已,李显便已完成了应有的定额。
  “李将军,小王已举罢,该习刀法了罢?”
  一番折腾下来,李显已是气喘如牛,手脚也因此而酸麻不已,几乎是拖着脚走回到了李伯瑶的身前,可着劲地大喘了几口之后,这才面带微笑地问了一句道。
  “依殿下看来,刀为何物?”
  李伯瑶并没有回答李显的问题,而是面无表情地反问道。
  “这个,刀么,兵中霸者,沙场建功之利器也。”
  刀这玩意儿李显还真是见过不少,不说此时流行的横刀,后世的金背砍山刀、刺刀、匕首、水果刀啥的,李显可都是看过的,别的不论,光影视节目里就比比皆是,然则真儿个地论起刀来,李显可就有些抓瞎了,没奈何,也就只能硬着头皮扯了一句道。
  “不错,刀者,百兵之霸主也,非果敢之士不足以用之,刀法之要,首重气势,一刀既出,千军辟易,殿下既欲习刀,当重气势之养成。”
  李显也就是随口说说罢了,其实心里头并不是很有底气,却不料李伯瑶却甚是认同李显此言,赞许地点了下头,好生点评了一番。
  “请李将军教小王刀法。”
  这一听李伯瑶如此说法,李显立马便打蛇随棍上,紧赶着便讨教了起来。
  “锵啷。”
  李伯瑶此番倒是没有拒绝李显的要求,右手一抖,已将悬挂在腰间的横刀抽了出来,左手一引之下,已按在了刀背上,而后目光炯然地看着李显道:“殿下请看,此刀乃军中制式,刃长二尺八,宽寸五,刀身如细柳,柄长半尺,重十五斤整,殿下欲习刀术,当先熟悉刀性,若不如此,实难有成。”
  “这个自然,小王自会听从将军教诲。”
  李伯瑶这些话语听起来平淡无奇,李显自是不会太过在意,这便装出一副受教的肃然状,躬身应了诺。
  “如此甚好,就请殿下持此刀每日挥击千记,以此熟悉刀性即可。”李显话音刚落,李伯瑶的眼中闪过一丝戏谑的笑意,双手一抬,将刀递到了李显手中,板着脸下了个任务。
  “啊……”
  李伯瑶此言一出,李显登时就傻了眼,嘴张得简直能塞进一枚鸡蛋了。
  “怎么?殿下不愿习么?”
  李伯瑶没理会李显的惊愕,撇了下嘴角,冰冷异常地问道。
  千记?还是每日?靠了,再算上跑圈与举石锁,还让不让咱活了!李显气结不已,巴咂了下嘴唇,待要出言抗辩一番,可一见到李伯瑶那张漠然的脸,却又将已到了嘴边的话语强行咽回了肚子里,一咬牙,拿起手中的横刀,随意地摆弄了几下,旋即,恶狠狠地劈砍了起来。
  十五斤的刀并不算太沉,李显好歹也算是练力了数月,拿起这等分量的刀自不在话下,然则劈砍起来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加之李显压根儿就不懂用刀的法门,一开始尚能靠着蛮力挥舞一番,可才劈了不足三十之数呢,李显的脚步已是虚浮不已,别说挥刀劈砍了,便是连站都快站不住了,整个人东倒西歪地晃荡着,似乎随时会倒下之状,那等狼狈的小样子令聚集在四周的王府众人全都看得揪心不已。
  “呼,呼,呼……”
  自重生以来,李显的性子里便有着股狠劲,尽自已累得手足酸软,却依旧拼命地坚持着,然则人力终归有穷时,纵使李显再不甘心,五十刀过后,也已是精疲力竭,只余拄刀喘大气的份了。
  “用刀当以腰使肩,以肩带臂,臂随刀走,看好了!”
  李伯瑶始终默默无语地看着李显在那儿瞎劈砍,直到李显无力再挥刀之际,这才伸手从李显手中接过了横刀,拿在手上,掂量了一下,口中一边解说着,一边挥刀便是一劈,但见刀光一闪,锐啸之声大作,一股刚猛无俦的气势骤然爆起,当真有万夫不当之气概。
  “好!”
  “好刀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