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普金斯身材硕长,看上去很是瘦弱,但他却是罗斯福的亲信,经常担任罗斯福的密使,穿梭在各个国家,在法国投降后,去了伦敦,在德军进攻苏俄时,秘密拜访了莫斯科。
霍普金斯在战争初期主张孤立主义,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他的态度开始转变,德军入侵苏俄后,霍普金斯认为美国迟早会卷入战争,既然这样,那就早点参加;为此他积极推动了对苏俄的援助,他是少数几个认为苏军能守住莫斯科的华盛顿高层人物。
“马歇尔将军转来了史迪威将军的报告。不知您看过没有?”霍普金斯没管什么韦伯的报道,他知道罗斯福对丘吉尔有些看法,认为丘吉尔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总是首先考虑英国的利益,特别是在殖民地问题上,这是他与丘吉尔最大的不同。
“看过了。”罗斯福不置可否,史迪威在报告中抱怨他完全无法指挥中国军队,蒋介石承诺的指挥权完全没有落实,中国人只想从美国获得物资,没有反攻仰光的愿望。另外还指责中国将领战术保守,在腊戌城下获得大捷后,居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在眉苗以北与日军形成对峙,本来已经调到滇西的第五集团军又被重新调走。为了更好的对中国政府施加压力,史迪威提出由他来分配美援物资,将援华航空志愿队划入美军现役,归他直接指挥。
“马歇尔将军认为,缅甸的形势对我们非常有利,我们可以在缅甸组织一场攻势,迫使日军放弃对新几内亚东印度群岛的攻击。”霍普金斯说。
“马歇尔想得恐怕简单了,无论丘吉尔还是蒋介石都不会喜欢这个建议。”罗斯福微微摇头,他的脸上始终挂着一丝笑意。缅甸战役的结果在华盛顿引起很大反响,此前,罗斯福一直力排众议抬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数次向中国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还把中国列为大西洋宪章的四个发起国之一,他这样重视中国甚至连丘吉尔和斯大林都感到有些不解,华盛顿的记者们更是想不通,最后把它归结为罗斯福的中国情结迷惑了他的眼睛。
但腊戌城下的胜利让所有人,至少让华盛顿的异议者闭嘴了。
霍普金斯有些不解的看着他,罗斯福示意让他推他回屋:“相比日本人,英国人更担心中国人,当初英国人拒绝中国人进入缅甸也正是这个原因,如果当初中国人还没看明白,现在他们已经完全看清了,所以他们不会为英国人出力。”
“如果能在缅甸发动反攻,即便新几内亚失守,对于守住澳大利亚也有很大帮助,况且有了仰光这个港口,对中国提供物资也就很大帮助。”霍普金斯微微皱眉,他不太理解,为何这种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事,他们居然都不愿意作。
“哈里,这也是我不理解的原因,”罗斯福的语气中同样包含困惑:“但中国人在缅甸的作为表明,他们对如何打赢这场战争有自己的想法,这个想法可能与我们的有很大不同。”
罗斯福说完后,似乎不再想谈这个话题,他转口问:“我邀请了蒋夫人来白宫作客,哈里。我们可以与她谈谈,看看我们能不能取得一致。”
宋美龄到美国访问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此时的美国普通人对独立抵抗日本侵略四年的中国充满敬意,宋美龄的美国背景又让他们倍感亲切,她流利的英文,优雅的举止,征服了美国大众,众议院甚至邀请她到众议院发表演讲,迅速在美国形成了一道宋美龄旋风。
霍普金斯心中默默琢磨,罗斯福在对待中国的态度上很让人捉摸不定,他相信总统清楚史迪威希望获得物资分配权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能让史迪威获得中国军队的指挥权,美国在东南亚战场,甚至在中国战场都能发挥巨大作用,这对打败日本人将会产生长远影响,甚至对战后的远东都会产生长远影响。
“总统究竟在想什么呢?难道真的是因为庄继华将军的缘故?”霍普金斯想起华盛顿的一个传闻,庄继华还在罗斯福担任纽约州州长期间便与罗斯福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是罗斯福第一次竞选总统的主要资助人之一。“不会总统不会因为这个便偏向中国人。”霍普金斯很快否定了这个荒缪的念头。
“阁下,您对庄继华将军怎么看?以前您就很重视他的意见。”霍普金斯问。
“史迪威以前也很推崇他,”这时他们已经走到门口,门口穿白色服装的侍者从霍普金斯手中接过轮椅,推着罗斯福向办公室走去,霍普金斯走在罗斯福的旁边。罗斯福的嘴角有些许淡淡的笑意:“哈里,当初我认识他时他还是个单纯的商人,没想到一回国便成了将军,不过他当年的一些判断现在已经应验了。”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下,然后才轻轻的说:“我相信他。”
我相信他,简单的四个字让霍普金斯明白了,罗斯福为何在中国问题上这么犹豫,可如果不给史迪威更大的权力,史迪威在中国便毫无作为。
“德国第一是我们既定原则,丘吉尔不愿也不能向东南亚增兵。我们也不可能派更多的地面部队到东南亚,东南亚就只能依靠中国,哈里,我们必须理解中国人,他们在国内也需要部队。”
两人说着来到罗斯福的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哈里曼迎上来,向罗斯福报告,宋美龄女士还有十分钟就到白宫,罗斯福点点头,埃莉诺.罗斯福从门外进来。
埃莉诺.罗斯福身材略微有些发福,穿着一件镶花边的白色西装裙,白皙的脖子上挂着一串珍珠项链,晶莹的十字架自然的垂在大遍白皙的胸脯上。
埃莉诺向霍普金斯打个招呼,然后坐在办公桌前的沙发上,长长的双腿并在一起,静静的等待罗斯福开口,罗斯福略带微笑的看看她,然后对霍普金斯说:“听说时代周刊有意让宋美龄女士登上这期的封面。”
霍普金斯坐到埃莉诺的对面,然后不无讽刺的说:“美国人现在都被她迷住了,时代周刊总是能顺应潮流。不过她的目的恐怕还是化缘吧。”
罗斯福摇摇头:“不管怎么说,中国战场至关重要,想想看,要是中国人妥协了,日本人能抽调出多少兵力,一百万两百万,这样他们就能西进印度,与德国人在中东会师,如此整个世界就会大变。”
这时埃莉诺接口说:“当年所有军事专家都说中国人支持不了三个月,可四年过去了,中国人还在作战,他们理所应当得到尊敬,也理所应当获得支持,美国是民主国家的兵工厂,支持中国理所应当。”
“哈里,美国军队没有作战战争准备,我们最快要到今年秋季才能真正投入作战,在此之前。只能依靠中国人苏俄人拖住日本德国的主力部队。”罗斯福说。
美国有强大的海军,但战争爆发时,美国陆军只有三十多万,现在各地美国青年涌向军营,但这些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还很难与德国日本那些身经百战的老兵相比,同样美国将领也需要得到实战锻炼。
宋美龄到白宫时,罗斯福和埃莉诺都在门口迎接,宋美龄今天经过精心打扮,身上穿的是中国传统的翠绿色丝绒旗袍,乌黑的头发盘在脑后,露出曲线优美的脖子,绿色镶珠花的簪子颤颤巍巍。
新的一月了,呼唤月票支持!!!!!!
新的一月了,呼唤月票支持!!!!!!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七章远征缅甸第五节盟国(二)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七章远征缅甸第五节盟国(二)
例行问候后,宋美龄向罗斯福介绍了她的随从。这次宋美龄访美的随从不多,外交部和军事委员会各派了一个人,此外在美国的孔祥熙也来作陪。
“祝贺你们在腊戌和长沙取得的胜利。”罗斯福首先向宋美龄表示祝贺,宋美龄非常得体的微微一笑:“这是我们共同的胜利,总统先生非常感谢您的邀请。”
“我有很多中国朋友,很小的时候我就听我的外祖父谈过中国,他曾经有十几年时间在中国经商,给我讲述过很多关于中国的事情,”罗斯福转过轮椅,在埃莉诺的推动下向屋内走去,镁光灯在身后闪成一遍。
宋美龄微笑着走在他的身边,听罗斯福娓娓谈起他的中国关系,捕捉其中透露的信息。
“我一直不认为日本能征服中国,四年以前我的军事顾问都在说中国的抵抗只能持续三个月,可我不相信,结果证明我是对的。”罗斯福的脸上流露出得意的表情:“在所有军事专家中,只有史迪威将军的看法与我相同。”
霍普金斯心中一喜,以为罗斯福会顺势要求中国方面为史迪威提供更大的权力,指挥更多的部队,可没想到罗斯福话锋一转:
“腊戌和长沙的胜利证明,贵国在抗击日本人的战斗中还能发挥更大作用。”
“是的。日本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宋美龄开口就强调这点:“我们已经抵抗四年了,目前制约我们的是我们的后勤,我国的工业能力薄弱,每次大战后需要很长的时间补充,南进徐州枣阳胜利后,都是因为这个原因,没有进行更大规模的反攻,否则我们很可能已经把日本人赶出了我国领土。”
宋美龄的心情十分愉快,不光是因为罗斯福的态度,更重要的是在最需要的时候,国内恰如其分的传来两场胜利的消息,这两场胜利在一遍惨淡的战事中是如此耀眼,不但为她的美国之行增添了光彩,也无形中减少了很多阻力,美国众议院议员伯根就明确表示,希望政府增加对中国的军事援助。
“我相信如此,”罗斯福没有反驳,而是顺口说道:“但是,夫人,我们面对的是一盘大战略,物资对各个战场都至关重要,我们打算增加对华援助,但幅度不会太大。”
说着已经到了办公室,罗斯福走在前面,他依旧坐在轮椅上,埃莉诺坐到他旁边的沙发上。宋美龄则坐在他们夫妻对面。
“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的重要战场。”宋美龄心中咯噔一下,她立刻察觉,现在是此行的最重要时刻,在来之前,外交部曾经向她提供过一份资料,现在这份资料中,外交部分析,美英苏三方很可能把击败德国作为首要目标,物资分配会以这个战略为准。
“对中国战场的重要性,我和盟国有共同认识,”罗斯福依旧保持微笑:“而且我们希望中国在打败日本的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英国和苏俄的主力要对付德国,美国陆军的主力也将投入到欧洲,我们希望中国能继续发挥作用,多取得几个腊戌和长沙那样的胜利。”
宋美龄心中略微安定,外交部的分析认为,德国第一的战略不可动摇,但多争取些物资则是可以办到的。宋美龄从手提包中拉出一封信:“临行前,庄继华将军托我转交总统一封信。”
罗斯福眼中流露出一丝诧异,埃莉诺接过信笑道:“庄以前常到我们家作客,不过那时我们还在纽约。那时他还是个成功的商人,没想到一转眼,就成了一位战无不胜的将军。听说他是蒋将军的学生,是这样吗?”
“是的,他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那时我的丈夫是黄埔军校的校长。”宋美龄不动声色的答道,目光却留意正在看信的罗斯福。
这封信是行前特地让庄继华写的,庄继华不但给罗斯福写了信,还特地写了份备忘录,在备忘录中他分析了美国参战后世界战局的走向,强调指出,德国第一是美英苏的共识,不要是试图撼动这个战略,但美英对苏俄始终保持警惕,英国又别有用心,所以可以他们之间的矛盾,为中国争取最大利益,这个利益就是物资,要争取每月输往中国的物资不低于十万吨,此外,尽可能多的争取机器设备,争取美国帮助建立兵工厂,帮助稳定金融。
罗斯福意外的是,虽然的特使数次征求庄继华的意见,但庄继华此前从未单独写过信给他,这次一反常态,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他打开庄继华的信,看完之后,他略感放心。庄继华在信中没有提出什么特殊要求,他在信中首先向罗斯福表示歉意,随后便把话题集中到目前的战争上,在信中他分析了日本的力量,指出中美是打败日本的首要力量,决定性的战场是太平洋和中国内地战场,在太平洋战场,美国海军将承担首要任务;中国内地战场将由中国陆军承担主要任务,接着他分析了中国军队的状况。
在信中,庄继华坦承,从组织训练装备来说,大部分中国军队还不适应现代战争,他们装备极差,训练落后,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努力作战,要打败日本,中国必须发挥更重要更大的作用,但首先必须改变中国军队目前的状况,改善他的装备,改善他的组织,改善他的训练,使之成为一支真正的现代军队。要达到这个目的,单靠中国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或者说在时间上是不够的,不过有了美国的帮助就不同了,希望美国能派出一个顾问团,帮助中国整训军队,同时提供更多的武器装备,每月不能低于十二万吨,如此这样,在两年之内,便能整训出一百五十万到两百万军队,有了这些部队,中国便能在1944年向日本发起全面反攻。
“您看过这封信吗?”罗斯福看完后。抬头问宋美龄,宋美龄没有犹豫的点点头,罗斯福又问:“您是怎么看庄将军的提议?”
“我非常赞成他对中国军队的看法,”宋美龄斟酌着说:“自从总理领导我们推翻清王朝后,中国就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只是在深刻的民族危机面前才暂时联合在一起,常年战争,让国民政府没有时间对军队进行全面整顿,而且我国也缺少这方面的人才。”
听着宋美龄的分析,罗斯福频频点点头,宋美龄和庄继华一样没有隐瞒中国军队的缺点,也没有夸大中国的作用,这两点让他尤其满意,他清楚宋美龄和庄继华的意思,他们的目的是获得更多的美援,其次希望美国帮助中国整编军队。
“我想知道你们希望我们怎么帮助贵国整顿军队?”罗斯福待宋美龄说完之后问道。
“我们希望贵国派出一个全面的顾问团,从连级到军级,这样一次可以整编一到两个军,大约五万人,以五个月为期,再加上我们自己的训练团,这样一次便可整编出一个集团军,十二万到十五万人,整编后的部队,全部更换贵国提供的装备,如此到明年我们就有八十到一百万左右经过整编,装备精良的军队,这样我们就可以五战区,湖北河南一带展开反攻。”宋美龄将商议好的构想和盘托出。
这个构想也是庄继华提出的,美国派出一个训练团对中国军队实行轮训,特别是那些杂牌部队,在轮训中汰弱留强,重新装备,重新训练,不过每次的规模不是十二万到十五万,而是三十万,时间也不是五个月。而是三-四个月。
“此外,从美国到中国,后勤运输线过长,我们希望贵国能帮助我们建立一些兵工厂,就在中国国内生产武器弹药,这样可以大大缩短运输时间,提高作战效率。”宋美龄最后说。
罗斯福沉默了下,提供工厂设备,这还是盟国首次提出这样的要求,斯大林最离谱的要求的是提供百万吨铝,至于丘吉尔,则只要成品不要工厂。
“难道我们提供的武器弹药还不够吗?”埃莉诺问道。
“当然不够,”宋美龄轻轻的说,她的神色有些凄苦又有些无奈:“夫人,我们清楚也赞成德国第一的战略,但中国有四百万军队,在滇缅公路被切断前每月输入中国的物资不过区区数万,远远不能满足作战的需要。”
“史迪威将军有个反攻仰光的计划,如果能收复仰光,我们便能更快更多的提供物资。”罗斯福突兀的抛出史迪威,霍普金斯心中长出口气,他知道罗斯福最终还是倾向史迪威了。
“对于作战我并不了解,不过,庄继华将军已经数次击败日本军队,是我国最优秀的将领,”宋美龄似乎早有准备,她只是略略停顿下便答道:“腊戌的胜利再度表明,他对作战有准确的判断。”
这时,霍普金斯插话了:“夫人,据我们得到的消息称,缅甸日军伤亡惨重,这个时候进行反攻,史迪威将军认为完全可以夺回仰光,为此他提出了一个作战计划,但遗憾的是,庄将军似乎对此不感兴趣。”
“正如我所说,庄继华将军是名优秀的将领,”宋美龄的神色上没有丝毫不快,她耐心的解释:“根据我们以前的经验,歼灭七万日军,我军的伤亡肯定不会低于六万,远征军总兵力有十七八万,减去这六万人,就剩下十万左右,而日军在新加坡还有数万兵力,我们并不占优势;此外还有个重要因素,那就是物质,我们兵员和物资的补充远远低于日本,远征军每个月需要消耗的物资至少五万吨,其中还不包括粮食,而他们得到的物资不过两万吨左右。总统先生,这种情况我们南京、徐州、枣阳都曾遇到过,在枣阳,我们歼灭了五万多日军,在徐州,我们歼灭了十万日军,但我们都没能进行大规模反攻,原因就在这里。”
罗斯福微微一笑,他推动轮椅转到办公桌后,打开抽屉拿出一份文件,打开看看:“夫人,如果滇缅公路断绝,我们向贵国提供物资不是更困难了吗?我这里有份评估,通过川藏公路向贵国提供物资,每月至多能提供六万吨,远远赶不上滇缅公路,这还是天气状况允许的条件。”
“我们的想法是,在缅西北再修一条公路,从印度到滇西的公路,我们的工程师认为,最多需要半年时间便能修成,有了这两条公路,物资运输便完全足够了。”宋美龄平静的说,这个建议是前天才从重庆发来的,这次宋美龄访美,蒋介石作了最充分的准备,随时将国内的情况通报她,所以今天她才能在白宫侃侃而谈。
罗斯福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找到缅甸西北,注视良久才回过头,霍普金斯则已经开始与宋美龄理论了。
“总统先生,霍普金斯先生,”宋美龄的声音平和而坚定:“我们理解贵国的战略,但我们也希望贵国能理解我们的战略。”
“您能告诉我们贵国的战略是什么吗?”罗斯福思索着问。
“在缅甸反攻是舍本逐末,”宋美龄忽然变成了一个军事专家,她优雅的坐在那里,嘴里吐出的却是女性很少关注的内容:“缅甸失败后,日本势必从各地抽调部队增援缅甸,但他从那里抽调部队呢?只能是中国战场,可如此便削弱了他在中国战场的力量,为我们的反攻创造了条件,我国军队便可以在国内进行反攻,收复武汉开封,更何况,在缅甸反攻,英国人会同意吗?”
霍普金斯一下愣住了,他想起刚才罗斯福的话,英国人的主力要放在欧洲,剩下的要保卫澳大利亚,没有更多的力量保卫缅甸。如此反攻仰光就必须要求中国投入更多的部队,可缅甸又是英国人的殖民地,英国人不投入也不行。
呼唤月票支持!!!!!!
新的一月开始了,呼唤月票支持!!!!!!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七章远征缅甸第五节盟国(三)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七章远征缅甸第五节盟国(三)
宋美龄只是简单的谈了中国准备采取的战略。但罗斯福和霍普金斯已经明白,中国的战略是把日军吸引到东南亚,腊戌大捷必然让日军抽兵到缅甸,可他能从那里调兵呢?只能是中国战场。
罗斯福沉默了会,他的心里迅速衡量此举的得失,如果能在中国战场能展开反攻,自然是最有利的,日本人就必须从南洋抽调兵力到中国,在南洋的攻势就不得不停止,美国就能从容部署反攻。
“可如果日军在缅甸展开进攻,远征军能守住缅北吗?”霍普金斯思索着问,这个问题很关键,如果中国军队守不住缅北,滇缅公路无法接通,那么一切就是空谈。
“如果可能,我国政府会向缅甸增兵。”宋美龄不动声色的说,实际上霍普金斯的问题,他没想过,不过要保住滇缅公路是国民政府内的共识。
罗斯福已经不打算再谈这个问题,他对宋美龄提的由美国来整训中国军队非常感兴趣:“夫人,您对我们派人整训中国军队有什么具体的建议没有?”
“具体的刚才我已经提过了。我国政府希望分批分期对全国军队进行整训,所以我们希望贵国能派出一位高级将领,同时给他配备一个强有力的机构。”宋美龄说。
“您认为史迪威将军是否是合适的人选呢?”罗斯福的话让霍普金斯一惊,他随即明白罗斯福的用意,如果让史迪威负责整训中国军队,物资分配权也会随之转到他手中。
“史迪威将军是个优秀的军人,”宋美龄沉凝下,她没有意识到罗斯福的目的,不过就算她察觉,也没有办法阻止:“我会把您的意思转告我国政府。”
罗斯福点点头,然后笑了笑:“埃莉诺,晚饭准备好了吗?”
白宫的晚宴并不盛大,只有罗斯福夫妇和霍普金斯,但这对宋美龄来说已经是很大的成功,不仅是对她的承认也是对中国的承认。
虽然罗斯福并没承诺给中国增加物资,但宋美龄感到罗斯福倾向于增加中国的物资供应,在晚宴中,罗斯福似乎毫不在意的问了下中国需要那些工厂,宋美龄立刻把拟定的清单交给罗斯福,罗斯福也没看,就这样揣进怀里。
离开白宫后,宋美龄返回下榻的中国驻美大使馆,下车后与等候在旁的胡适夫妇打声驻招呼,然后就直接回房间了,过了一会,她换了身便服才来到客厅。
此时客厅里只剩下孔祥熙、白斯同、许怀信,白斯同是外交部派出的随员。许怀信则是总参谋部派出的随员,另外还有的就是驻美大使胡适。
这是宋美龄的习惯,每次回来她都要与众人讨论下今天的得失,还有明天要去的地方,以及要注意那些事情。
“罗斯福总统的态度倾向于接受我们的建议,”白斯同首先开口说,在白宫没有他说话的份,不过他一直在观察。白斯同说后看了眼胡适,在座的胡适是他在北大时的老师,不过他认为胡适更适合担任的是大学校长,而不是大使。
“嗯,国内传来的消息说,庄继华与史迪威的关系很僵,两人在腊戌战役前吵了一架,战役后又吵了一架。”孔祥熙还是那样笑眯眯的,不过他的话却丝毫没有那样乐观:“罗斯福提议史迪威来负责整训中国军队,这里面恐怕有文章。”
“总的来说,罗斯福的邀请证明夫人的访问非常成功,虽然还没达协议,但已经是最好结果了。”许怀信显得很乐观:“要是把史迪威调离缅甸战场,庄将军的掣肘也就没有了。更能放开手脚。”
“恐怕没这么简单。”白斯同摇摇头,虽然他还没看清罗斯福想做什么,可凭直觉他就断定事情不会这样容易:“夫人,明天接受时代周刊和华盛顿观察家报的联合采访,您要充分强调这次腊戌大捷,这次腊戌大捷是我国军队独立打出来的,强调只要给我们足够的物资,我们就能打败日本人。”
腊戌大捷后,华盛顿有股暗流,英国人在各种场合声称这是中国人牺牲了仁安羌的英国军队,作为盟友,中国人是不值得信任的。
“如果他们要问起仁安羌事件呢?”胡适显然知道这个传闻。
“这没什么,”宋美龄却毫不在意,她摆摆手说:“我倒很关心罗斯福是否愿意为我们提供那些工厂,武器用了也就用了,用完了也就没了,工厂才是至关重要的。文革搞西南开发以前,所有人都知道重工业的重要性,却没有人愿意去搞重工业,直到他作了,我们才知道这对我们有多重要,这次来美之前,委员长特别强调了这些工厂的重要性。”
“夫人说得对,只有我们自己有了,才不会受制于人。”胡适有些感慨,在美国多年,他最羡慕的就是美国繁荣的科技文化,国内传来的消息有好有坏,每次胜利都让他兴奋。可兴奋之后又不由自主的感到失落。
对于罗斯福是否愿意提供工厂,谁也不能确定,白斯同想了想说:“关于工厂的事,我们可以再与他们联系,必需时,我们可以在物资上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