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但是洛都就不行了,直接闹得满城风雨。如果洛不再是天下之都,而只是大越王室的消暑之地的话,那人流呢?那商贾呢?哪里还有人会去?那么,这一群什么也不会做的王公大臣们,哪里还有礼品可收?没有最大的经济来源,那要怎么挥金如土地活下去?
  一群人等统统傻了眼。新帝这举动明摆着,他不会买旧臣的帐。越国有名的不杀降兵,又是在洛都正式称帝,这手段实在太过温和,才使他们产生了自己仍旧能在新朝里占有一席之地的错觉吗?
  无论如何,太常能够肯定一点。就算洛都里的官员拖家带口地到了雍都,也不见得会有之前的辉煌——基本可以确定绝对没有。因为很明显地,新帝虽然不爱杀人,但绝不是个有闲钱养蠹虫的天子。
  作者有话要说:最后一卷了,一定要奋起更新!对自己说加油!
  78第七十七章 即位大典
  若是还在呈都的昭律知道雍地民情是这么个情形,一定十分高兴。当然,这也不是在说他现在不高兴——只是有点小麻烦,小麻烦而已。
  试问这普天之下,还有谁能给贵为天子的昭律惹麻烦?并且还让他束手无策?要知道,这天下刚刚安定下来不久,没有人会傻到这时候去撞枪眼的。所以这答案只能推向两只小皮猴,昭宥和昭宁。
  小孩子养得好,总是特别地精神。虽然醒着的时辰不多,但这点时间就足够昭律头疼的了。龙凤胎知道他们马上就要搬家,这里的宫殿顶多修葺一下做冬宫,马上就不乐意了。庭前的树啊,池里的鱼啊,甚至殿门前头玩耍之处附近的一个石狮子,都是他们舍不得的对象。
  昭宥还好些,毕竟他已经是公子了,眼看着就要被立为太子,从小就被教导着要从大局着手,也不怎么闹腾。而若说他只是有些念旧的话,昭宁简直就是太娇气了——一看见昭律就必定缠着他,各种撒娇想让他改变主意。
  由于前些年遗留下来的特殊原因,昭律在朝堂上如何雷厉风行,下朝来对着两个子女,真是打不得骂不得说不得。所以对于昭宁的撒娇,他头痛得要命,但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眼看着八月初一就要到了,算上路上的时间,已经有不少大臣派车先行北上。而宫里头该带走的东西也运走了不少,剩下的也都逐渐打包起来了,女儿就闹腾得更厉害了。
  就比如说今天,昭律好不容易把小女儿哄睡了,这才转头出门。一边的宫监立刻迎上来,听他的吩咐。昭律揉了揉眉脚,只问道:“夫人那边怎么样了?还没试好吗?”
  虽然后宫里其实并不止虞婵一个皇后,还有一些女官,但是昭律这么问出来,显然只能是虞婵。宫监立刻恭恭敬敬地道:“皇后刚刚派人来过了,说是还要再等个三五日,但是一定能赶上去新都的时间。”
  昭律点了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他现在真觉得做天子没他想象的那么轻松,责任更重了,规矩更多了,就连夫人的衣服都能折腾这许久,以至于俩孩子只能先放在他这里管。其实管倒也罢了,如果他如果有虞婵那样的效果,也不怕两个调皮捣蛋的;只是昭宁毕竟还小,偶尔闹腾一下也是有的,他拉不下脸来教训孩子。天知道为什么两个孩子怕虞婵,却不怕他这个天子!
  哎,罢了罢了,等到新都的话,慢慢就会好起来了吧?他真忙起来,无论是昭宥还是昭宁,都会识相地不打扰他的。昭律想到这里,总算暗自松了一口气。最近事情处理得告一段落,剩下的许多都要去到新都才能做,他想了一想,便直接转头向来凤殿去了。
  虞婵正在试衣服,而这件事她已经做了没十天也有八天了。因为她会是大越第一任皇后,什么事情都要从她这里开始立规矩。先是凤冠,要用什么宝石,几颗合适,整体纹样谁来绘制;然后是发髻,要如何挽,挽得多高,玉簪几根;再接下来是袍子,这个就更复杂了,以至于虞婵自己都无法确定她能记住所有需要注意的地方。腰带、鞋子、首饰、中衣、妆容、指甲……
  总结就一句话,只有虞婵想不到的,没有她记得住的。其他的暂且不说,光是一顶一二十斤重的金质凤冠,就压得她脖子都快断了——就算知道她脑袋上的东西几乎能买下一座小城,这种时刻都会折断脖子的感觉依旧十分不好。她一面试,一面在心里咬牙切齿地发誓,她就顶着这身装备去即位大典一次,弄完了她立刻把这些玩意儿拆了捐给国库!这么想的她已经完全忘记了,九年前的时候,她想的是偷偷攒一点金条好偷溜出宫。
  昭律进去的时候,先看到的是映得满室金碧辉煌的各色珠宝,然后才看见自家夫人一张十分隐忍的侧脸,不由得愣了愣。他一向不怎么注意这个,但在他不大清楚的印象里,似乎女人都喜欢漂亮衣服……吧?虞婵平日里是不爱装扮,但是面对这样的排场,似乎根本是烦心超越了喜悦?“怎么啦,婵儿?这些东西不合你心意?”
  “换你来试试这帽子?”虞婵没好气地道。她身上挂了不少东西,礼服总是特别沉重,所以现在连扭头瞪他一眼的力气都没了。
  昭律跨过满地衣裳,小心不踩到一些针头剪子之类的东西,这才走到她附近,仔细地看了她两眼。不得不说,虞婵底子不错,平日里又不怎么喜欢涂脂抹粉,真装扮起来,只有经验的感觉。“寡人倒是觉得不错,太漂亮了。”他真心实意地赞美道,眼睛几乎都黏在虞婵脸上下不来了。
  俗话说得好,女为己悦者容。任何一个女人听到心爱的人这么夸自己,那都不会有脾气的。虞婵刚才的烦躁心情一扫而空,只还是故意嫌弃地道:“就你会说话。”不过她还没说完,自己就先笑了。
  她平时虽不能说是冰山一般的面瘫,但真心笑起来的时候也不多。如今精心打扮了,白玉映得脸更白,珠翠映得唇更红,昭律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下意识地用手去摸那张动人的脸颊。他以前从来不知道,有一种女人会越看越好看——嗯,就是夫人,只有夫人。
  不过他的手伸到一半,就被虞婵抓住了。“别动,妆花了。难道你想摸一手粉吗?”她嗔怪道,但是最后一缕不高兴也烟消云散了。她原本想,即位大典就一次,她忍着算了;但是现在看昭律的反应,倒是一点也不亏的样子了。
  昭律回过神来,想到她之前说的话,转而用手托了托凤冠。这一试,就连他也微微皱起了眉。他的冠冕也是金质的,前面后面都坠着上好东珠串成的珠帘;但是和这凤冠一比,简直小巫见大巫。他本想的是,一定要让虞婵做到名副其实的母仪天下,凤冠凤袍什么的都私下里吩咐要做到最好;结果这么一折腾,倒是把自己夫人折腾累了。略微有些不合算啊……
  这么想着的昭律脸上不由得露出一丝歉意。虞婵早就知道这么大排场是他授意的,见他这表情,语气早软了下去:“其实就该这样的。若是不打扮得庄重些,如何能震住那些人?”
  昭律的目光闪了闪。虞婵只说那些人,但其实里头成分还是挺复杂的。一些依旧不死心、想拿回领地统治权的诸侯,一些依旧心念蒲朝的旧臣,更多的则是试图在新朝里分一杯羹、尸位素餐的闲杂人等。统而言之,对于这样的人,先威压,从各个方面,即位典礼就是一个最好的时间;若有顽固的,只能上强硬手段,直接定法削权,杀一儆百,熄了那些人蠢蠢欲动的心思。
  如此一来,便就是再辛苦,即位大典也是必须做的。不仅必须在雍都举行,而且必须庄严气派,众口-交赞。在表面上就要有足够的气势,不管怎么样都要。
  “辛苦你了,婵儿。”昭律轻声道。一开始是这样,中间是这样,后来也是这样。也许田克有一句话说对了,没有虞婵,他们越国要到这一天不知道还有多久。但是田克已死,这已经成为了永远的秘密,昭律也永远不打算说出来。虞婵待他若此,难道他能故意膈应她么?
  虞婵转眼看了看他,突然笑了起来。“恐怕你最近才辛苦吧?”
  昭律本有些奇怪她的反应,这时瞬间明白了。虞婵无疑是在说一对双胞胎,她这时笑,就是明晃晃的嘲笑了啊!“信不信我迟早把你的冷脸学到手!”他装作咬牙切齿地道,但是脸上眼里全是笑意。
  “当然信。”虞婵煞有介事地想点头,但是又想到脑袋上顶着的沉重金帽子,还是果断放弃了。“不过在这之前,你先要对某些人板个冷脸。”
  “啧,不杀他们就已经是恩典,还敢再祈求多的?脑袋被驴踢了吗?”昭律毫不客气地道。他的包容退让仅限于自家人,别的什么诸侯什么洛都大臣,都不在他关心的范围里。新朝是要用人,但用的绝不是这种人!
  虞婵显然和他想到一处去了。“宁缺毋滥,绝不能滥竽充数。”她顿了顿,又道:“等雍都之事做完,安定下来,就派人开始做科举吧?”别的地方没有,但是原本越国治下,书塾早已遍地开花。算起来,第一批学子约莫已经读了三四年了,再加上官宦世家的私塾,应该可以有不少人能够报名参加。一个地方带头,其他地方慢慢跟进,这就是他们的计划。
  昭律点了点头。关于之后该做的事情,他们从洛都回来之后,就一直在探讨,然后定出计划。夺天下难,治天下也不简单。不过在这之前,最关键的事情可不能跳过。他抬起手,戳了一下虞婵的脑门儿,佯怒道:“就你想得多!现在这时候,你不如想想,怎么能穿着这身金银珠宝走过天门宫大殿吧!”
  虞婵本来还想说点别的什么,闻言立即苦了一张脸。她可不可以申请少挂一点金子银子珠子啊?凭什么女人就必须弄得这么麻烦啊?
  不过不管怎么说,事情都照着他们预料的轨迹发展下去了。昭宥和昭宁在上了去雍都的车之后就老实了,因为他们也知道,这件事已经无法改变。不过昭宁又冒出来一个新的主意,去帮虞婵扯着袍子曳地的后摆。
  这回终于轮到虞婵哭笑不得。这在现代倒是挺常见的,但是古代有让太子和公主给皇后拉裙摆的吗?只能好说歹说地劝没了。
  等到八月初一那日,雍都天门宫乾锦缎铺地,锣鼓齐鸣。来觐见的官员实在太多,以至于队伍都从天门宫正殿排到了宫外的长街上。街道两边人流拥挤,大家都伸长着脖子想看到一二,但是就算五重宫门全是开的,他们也望不到大殿最里端。
  而对于虞婵和昭律来说,这也是一副光凭想象无法形容的画面。他们坐在金座之上,放眼望去,是一片绵延不断的红毯,以及两边跪伏的、看不到尽头的人背。每人都穿着代表自己品阶的官服,整整齐齐,次第森严。
  头顶是大越的宫瓦,坐着的是大越的王座,入目的是大越的臣子。这是在洛都无法得到的感觉,真真正正地君临天下。
  79第七十八章 太子太师
  在受了众臣三跪九叩之后,接下来便是该有的论功行赏。这事情其实早就该做了,但是由于要迁都,事情太多,就只能推到了后面。原先越国有功的臣子,基本上无论什么位置,都往上提了好几级,还附带有各种赏赐。
  功劳最大的无疑是吴永嘉和乐常,两人是所有官员中唯二封侯的——吴永嘉定北侯,乐常远安候。这寓意十分明显,吴永嘉在北攻魏国的时候打了无数次先锋,战绩十分辉煌;而乐常呢,虽然并没有直接上场打仗,但若是没有他出力,越国的军队绝不可能如此势如破竹。兵器之利,使越国决胜于千里之外,故而封号是远安。
  两人年纪都刚过而立之年不久,对于这种位置来说,完全当得上一句青年有成,朝中新贵。明眼人都看得出,只要他们不犯什么大错,绝对可以安安稳稳、舒舒服服地呆到老死。而若是再努力一点,继续给昭律做左膀右臂、治理好这天下的话,那完全就是能成世家的趋势了。
  而若是真说起来,作为整个攻打魏国的总指挥,吴靖的功劳也不小。但是他的官职已经高得不能再高,年纪也已经大到不需要什么新封号了——两朝元老,再加他的名字,就已经代表了一切。
  再者说了,他们吴家不可能同时要两个封号,因为这样难免树大招风;与其给一个即将入土的人,还不如留给后辈——要知道,大越新封的公侯,已经不再是世袭,而是改成了传一代降一级。为了他们吴家的未来着想,当然封给吴永嘉才是最合适的。至于蒲朝封的公侯,已经不作数了,扔在大街上都不会有人多看一眼。
  于是昭律只能赏了他各类金银珠宝滋补药材。实话说,昭律一向不会亏待忠心的臣子,吴靖又一向不是个大手大脚挥霍的贪官,金银珠宝其实也不缺。不过昭律一下子划拉给他一大堆只有天子才能享用的贡品,寓意祝他长寿,更加让老人家热泪盈眶——他一辈子图的什么?不就是帮着越国君王称霸天下吗?武王没做到的事情,他儿子做到了,并且一直君臣同心——能亲眼看到这一天,就算是现在立刻让他去死,他也死而无憾了!
  关于那些丰厚的赏赐,必须要说明一下,大部分宝物都来自洛都的清抄——越军进入洛都的时候,那些没有退路的官员主动孝敬上来的东西;或者是一着急就慌不择路、卷起铺盖跑路没跑成的那些官员的财产。反正洛都一行,心亏的人太多,白让昭律拣了不少好处。
  一大通圣旨下来,几乎所有人都差不多预料到了朝中可能有的风势。几个得了重赏的大臣都精忠报国安分守己,天子看起来也完全没有卸磨杀驴的意愿。吴家世代都是越国重臣,如今更是得势;而乐常虽然是孤身入的朝廷,但他是皇后亲自出马请来的,和皇后关系不错,又的确有本事,实在也是得罪不得。如果不出什么意外,以后他们就该小心地抱这两人的大腿了。
  不过,虽然该赏的都赏了,该提拔的都提拔了,可还是有些空缺,尤其在文这一方面。当年秦党作乱,昭律拔除了一大拨秦党羽翼;手段是够雷霆了,结果也还可以,但本质上还是元气大伤。越国一向尚武,此是其一;在战争的时候,文官的作用还不怎么体现出来,此是其二;就算是后来有几个人顶上了必要的空缺,比如说伍丛,但也还远远不够,此是其三。
  所以现在的情况几乎说是可以预料,从上面到下面都是。这其中有不少肥缺,不用猜都知道明里暗里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他们原以为,在这波封赏里,昭律无论如何都会挑着几个人垫上去——这正是洛都旧臣所有的最大期望——没想到他就空在那里了。
  这官不可能没人来做,那到底天子看中了谁?
  实际上,昭律目前谁也没看中。秦党给他留下的教训太深刻,以至于他完全不敢拿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来冒险。封官容易,到时候叫他们退下来就难了。所以他宁愿自己先累着些,也不打算假手他人,尤其是在这些他人明显靠不住的时候。举荐制是不能用了,这个原因依旧参考秦兴思;那就只剩考核,一个覆盖范围足够广、评分标准相对公平、不再被某个特定的人所把持的考核。
  这是虞婵和昭律的设想。当然,这的确比那种一层套一层关系的举荐要好,但也不是那么容易做的。最主要的问题还是老问题,没有人能胜任——科举考官很容易做成吃力不讨好,尤其是第一个。而若是要虞婵或者昭律自己上,无疑是很大的工作量,根本忙不过来。
  两人十分犯愁,天天晚上关起门来就在合计这件事。对着有朝中所有大臣名字的单子,一个个讨论可行性。直到有一天,在他们议事的时候,昭宁突然醒了一次,虞婵好容易再把她哄睡了。然后她走回书房的时候,突然意识到一点。他们只想着直接开始科举了,没有想到中间可以再加一步;他们可以先从侧面入手,比如说,找几个合适的太子太师?
  昭律为她的这个主意拍案叫绝。本来他们就在担心提出来以后众人的接受程度——举荐制弊端很多,但是也已经实施几百年了;如果马上就开始实行的话,肯定有些士族大家要不满意——如果天子放心用一种考核的方法来选定这天下将来的继承人的老师,以身作则,那他们还有什么可说的?
  大越必须要树立一种新的风尚。不是世袭的蒙祖荫佑,而是有才者居之。
  说做就做。昭宥和昭宁已经快三岁了,现在开始找启蒙老师实在不算太早。算上广布天下以及考核需要的时间,预计明年开春能开始上课就不错,时间还是很紧的。所以他们很快就拟定了旨意,叫来几个重臣讨论修改一番,然后颁布出去。
  皇榜一贴,天下皆惊。
  太子需要老师不是个新闻,天子要给太子找老师也不是个新闻。新闻在于,这回不需要有朝中权贵的推荐才行了?不需要塞银子套关系才行了?只要能写出两份策论交给各地负责此事的特使,就可以直达天听,让天子直接评断一个人是否能够胜任这个职位?人人都可以参加,无论男女老幼?
  这指向很明显。平民百姓,就算一辈子也没法见到县令以上的官员,也有了生平第一个机会。当然,这有个基础的前提,就是必须识字写字。许多人这才慢半拍地反应过来,为什么越国之前在大力推广书塾。原来有这种好事在后面等着啊?
  之前就将孩子送进书塾的人们都暗自窃喜。赶上了第一次,运气不错!而没有这么做的,也赶紧去交几文大钱——若是被选上了,那对于平民来说简直就是一步登天!而且天子既然开了这个先河,说不定其他的官职以后也是考核出来的呢?
  不得不说,这种猜想十分合理。选拔太子太师和太子师的两份策论,其中一份当然是关于如何教导太子、使之成为一代明君;另外一份则是推己及人,写写如何教化天下万民。后一个题目比较大,所以特准每人选一个方面,只要主旨符合就行。同理可推,其他职位是不是就是写一份相关的策论,以判优劣?
  好像就在一瞬之间,全国十三州都掀起了一股子从未有过的风潮。不说所有读书人都能成为太子师,但是这明显改善了他们的待遇——从别人对待他们的态度,到可以自力更生开个书塾——随同皇榜下来的是关于书塾的补充政策,开书塾的人都可以得到国库的一笔补贴,达到一定规模再给奖金。
  因为是第一次,为防止有人钻空子,昭律和虞婵几乎把能信得过的人全都派了出去,做各地的特使。截止日期直到除夕之前,结果两人在这时间之前根本就没有空停下来休息——各种各样写满字的纸从四面八方飞向了雍都,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这连带着几个靠得住的大臣也陪着帝后两人一起挑灯夜战,因为数量超出预计,光靠四只眼睛绝对忙不过来。天天只见南书房里的烛光亮到天亮,然后第二天、第三天……继续。为了此事,书房外头的暖阁里还多设了几张软榻,方便大臣们轮班休息。
  “看起来皇后的书塾之计颇有成效。”在轮到乐常休息的时候,他几乎是一头栽到被子里去的。作为一个几近全能的大臣,他也被拉来顶缸了。所以说这话的声音闷闷的,又带着十足的困意。
  “得,估计还要再忙一阵子呢。”吴永嘉也一头栽到了另一张床上。他这是来替吴靖的,老人家年纪大了,眼神总是不大好使,但又想来。换做是以前,他大概还会觉得他祖父有多么严格,但是现在他已经完全明白了,他祖父对他完全就是恨铁不成钢——好在他最近做得不错,终于摆脱了被戒尺抽的命运。
  乐常在喉咙里嘀咕了一声,像是“早知道这么累我就肯定不出山了”之类。不过他依旧听出来了吴永嘉的言外之意,只叹道:“希望这次能找到合适的人。因为我有种不好的预感,如果这次没找到或者找不够,那以后肯定会更累——我以为事情已经做完了,谁能想到这才刚刚开始啊?”
  若不是困得连眼睛都要睁不开了,吴永嘉一定跳起来赞同他。“陛下和王后都是有主意的人,这是好事;但是也不能总让我们被抓壮丁啊!你不是左司马吗?我不是右司马吗?怎么都已经开始要做史官做的事情了?”
  这句话乐常没有回答,因为他已经迅速地睡着了。而吴永嘉也知道他们只是口头说说而已,再想到还有山一般的策论在等着他去看,干脆地在床上翻了个舒服的姿势,很快也睡着了——睡两个时辰,醒了还要接着做呢!
  昭律和虞婵正好经过门外走向书房,把他们俩的话听了个大概,不由得相视一笑。乐常料得的确没错,他们找的不仅仅是太子太师而已!
  作者有话要说:猜猜谁中了~
  80第七十九章 新朝旧臣
  这么一忙活下来,直接就快到年关了。虞婵已经培养出来不少得力的女官,过年的事宜吩咐下去做就行了。在这方面,她倒是比昭律过得轻松点,因为在越魏战争期间,她除了在后方帮忙之外就是去寻觅得力的助手(诸侯的王后手底下也是有编制官员的)。她那时就已经预料到了将来的情况,特意多物色了人选,让人先带着,到现在已经能独当一面了。
  昭律再一次领教了她的算无遗策,连连道她太狡猾,然后就开始不遗余力地挖墙脚。虞婵最终没拗过他,被好说歹说地挖了几个女官去做御史和司寇。如果不是典令和廷理经手的事情比较重口味,不大适宜女子去做,他还想再挖几个。实际上,那时候虞婵想帮他找人也没办法,因为青壮年男子基本都入伍打仗去了,要找也只能在上了年纪的人和女子之中寻觅。
  而到岁终的时候,还有另一大事情要做,就是全国上下所有地方官的岁考。所谓岁考,每个官员都必须将自己治下的地方发生的大事、库里进出的粮食等物品整理齐全,上交中央。通俗地来说,这就是所谓的政绩考核,做得好的可以得到嘉奖晋升,做得差的就该担心他头顶的乌纱帽了。这件事比找太子太师还不容易,因为必须核对账目,做久了更叫人头昏眼花。
  擅长算数的人显然比能看策论的人更少,岁考的时间又更赶,所以只能将比较能干的人从审阅策论都抽调到那一头去。虞婵自己就是个工科出身,对于数据的敏感程度远高于她对胭脂水粉的辨别程度,理所当然地也去做那头的事情了。两个小家伙也不能闲着,被她提到了清算核对的房间里,坐在特制的桌椅上,学习简单的算数。
  同在这个房间里的大臣们原本不觉得有如何,但是半天过后,就亲身体验了他们皇后的厉害之处,一群人的眼珠子和下巴纷纷落了一地。
  他们皇后都不用筹算?但是算起账来比他们还快?太子和帝姬也一反他们平时的皮猴模样,脚下都生根了?
  虞婵当然没空注意他们的惊诧。她算得快,是因为自己用阿拉伯数字算数。这和计算机当然不能比,但是和一群连算盘都没有的古人比,自然绰绰有余。然后她间隔有空去给两个小家伙布置任务,或是夸奖或是故意挑起胃口,真让他们乖乖地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小孩子么,要的就是耐心;皮猴子就打一棍子给个甜枣,总能成功。
  不过她现在更注意的地方在别处。这问题就是,是先不着痕迹地把算盘研究出来好,还是直接推广阿拉伯数字好?这事情在之前发现不了,在工作量特别大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必要性。后者明显要省时方便得多……
  虞婵又想了想,觉得这件事虽然急不得,还是要往前提一提。先让几个机灵的大臣学了,之后就能慢慢扩展到其他地方了。孩子现在她教,自然也能一并让他们学一点——这样,在找到太子太师之后,就能跳过她自己、借着手再转到更多的人脑子里了。就这么弯弯绕,她都已经成了大越第一聪明人了,若是再直接一些,恐怕早就因为太过招摇而送了命。
  一群人紧赶慢赶,一个人恨不得掰成两半用,这才在大年三十前差不多弄完个大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今年是他们在雍都里过的第一个新年,也是最忙最累的一个新年。许多大臣从宫里回去的时候已经是年夜饭的时间,三两口填饱肚子直接就上床上挺尸去了;第二天,本该串门拜访的大年初一,两边都是官员府邸的街道上也显得行人寥寥——好不容易有一天休沐,有什么事情比得上睡觉更重要?给同僚拜年什么的,正月初二去宫里算账的时候顺便一说不就行了?
  大臣们还有一整天的休息时间,作为皇帝和皇后的昭律和虞婵就只有半天。因为正月初一一大早,他们每人给昭宥和昭宁赐了点精致的小玩意儿,然后哄着两个孩子去看人放烟花,仔细吩咐宫监宫女不能让他们磕着碰着了,就重新钻回书房去了。
  在全国范围内给太子选太子太师掀起了一阵很大的浪潮,最后收到的策论自然不少。至少在虞婵看来,在这种还没普及义务制教育的时代,能达到这个数量已经是很不错的成就了。不过质量就很难说,因为能写出一二三四头头是道的文章的人并不多——能识字写字和能写出通顺的文章根本是两码事,能写出通顺的文章和写出一篇有道理的通顺文章更是两码事。
  这在一方面提高了阅卷速度的同时,也让两人下定了要普及书塾的意愿。不过后一点是以后的事情了,他们现在注意的是挑出来的几份策论。不仅字写得好看,而且内容也相当地有见地。
  “一个,两个,三个。”虞婵坐在书桌前,手指点过桌面上平摊着的三份策论。由于人手的局限性,他们是挑着相对繁荣的地区和相对整齐的字先看的。因为有钱吃饱的人才会花钱去学习,而一般情况下,学得越久、字就写得越好,能命中有学之士的概率也就相对更高。符合这些条件的策论已经看完了,这三份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昭律在屋子里踱了两步。“不多,”他客观地说,“但是和寡人之前猜测的差不了多少。”若是他们真的只招太子太师,这数量也不够,更何况还不是。他顿了顿,又看了看策论边上封着的口。“现在拆开看是谁吗?”
  虞婵也想到了这一点。但是有第一等就有第二等,能者多劳,再找几个人在旁边帮衬着,不就可以了吗?事必躬亲是个好作风,但是作为一个君王,总不能所有事情都自己做。现在有三个,若是过了殿试还是有三个的话,那她就非常满意了。一个主考两个副考,不是正好吗?“现在拆了有什么有意思?”她微笑道,“不如我们来猜猜会是谁?”
  昭律立刻瞪了瞪眼睛。开玩笑,全国十三州上下那么多人,怎么可能说猜到就猜到?“婵儿,你在开玩笑吗?”
  虞婵从他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人虽然多,但是大儒可就那么几个。”她慢悠悠地道,似乎完全不上心。
  昭律顿了顿。说起当世最有名的大儒,当然非邹南子莫属。但是他已经死了,还死得全天下皆知。其他几个,也和他交友甚笃。而文人墨客之间,总有一种特殊的惺惺相惜的情感。他们讲究志同道合,好友死旧朝,他们转头就事新朝,说起来总不是那么好听。
  “他们大概会来,但是不是现在。”昭律最后道。按照邹南子那样的性子,他的好友大概也跑不了被各种规矩框框着。就算他们再有意,估计也会等着三年之后——三年时间,就算是嫡亲关系也出了孝,怎么算也不算太过分了。
  而且正因为这个理由,昭律还不怎么想要这种人——像邹南子一样只会说成篇的大道理,做做太子太师还行,做御史大夫完全就是让君王束手束脚了。他找的是做事的人,不是只会说教的老夫子!
  “他们能等,有人已经不能等了。”虞婵继续慢悠悠地提示道。她指的人,就是太曲。
  上次,两个孩子满月的时候,虞婵第一次见到据说是邹南子的得意弟子的人。但是在魏国那样发难的情况下,他却一声不吭,表情看起来完全就是若有所思。这就让她有五六分把握,相信这人已经想通了某些关节,说不定能为他们越国所用。
  而前一段时间,她又得到消息,说太曲得了邹南子遗命,照顾身后遗孀和好几个十几出头的孙子孙女。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妇,还是他师母,太曲可能让她去做事吗?而半大少年少女也很要命,没有什么谋生技能不说,过几年还得想着准备房子嫁妆。而他自己还有个六岁大小的儿子,更不可能指望去做事了。
  这样一来,原来那五六分把握就变成了全满。虞婵毫不犹豫地相信,太曲绝对需要一个工作,而没有什么工作比年俸三百石的太子师或者年俸五百石的太子太师更符合他的要求了。
  这方面的事情一向都是虞婵在留意,昭律花了一点时间才想起来这个人。“能得到邹南子的首肯,估计应该差不到哪里去,那就只能希望他想得明白一点了。”他可不想招一个死忠旧朝的大臣进来膈应自己!然后他又想到一点,“就算有一个是他,那其他两个呢?”他的目光落在中间那份策论上,突然觉得那字体有点眼熟。
  “寡人肯定在哪里看过……”昭律在脑海里拼命寻找,最后他终于想了起来:“奚白!之前劝谏寡人要励精图治、后来又在江东郡碰到的那个郡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