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全书 > 综合其它 > 回到宋朝当皇帝 > 第245章 火炮与炮车
  赵桓是在政和六年十二月上旬,从海河榷场出发,一路北上的。
  从海河榷场到滦州州治义丰县,距离其实也只有七百多里,快马加鞭的话,其实只要几天,就能够从海河赶到滦州州治。
  只不过,赵桓这次北上,身边除了带着两百刚刚接受了两个月新式军事训练的新翊卫军外,还有三百多名海河榷场铁匠营的铁匠,已经两百多名木工营的木匠,总共八百多人。
  而除了这些铁匠木匠和翊卫军外,还有被翊卫军严密保护起来的两门盖着红布,固定在马车上,由两匹战马拖着,后面还有几个人跟着一起推车轮的两口青铜‘大钟’。
  两口青铜‘大钟’,长度都在两丈左右,重量更是达到了一千两百多斤!
  这么笨重的两口青铜大钟,在没有经过硬化的道路上,行走起来还是比较难的!
  两匹战马的拉力倒是完全够了,专门设计和制造的马车,也足够的结实,承受住了一千两百多斤的总量。
  但是,两个木制车轮,却有些承受不住,路面也有些承受不住,被车轮压出了深深的压痕,甚至直接将车轮都完全陷在了泥路里面,寸步难行。
  后来,还是几个木匠,集思广益之下,想出了一个法子,就是用制作大鼓的方法,制作了几个超大超宽的车轮,里面用木棍作为车辐,进行加固。
  两百多个木工营的木匠,用了三天的时间,一起动手,急就章的制造了十二个这样的车轮,其中四个,当场就被装在了马车上,另外八个,则作为备胎,分别被放在了马车上,在出意外,或者车轮受损的时候,可以进行更换。
  可以说,这些木匠想得还是挺周全的,而在这一路北上的路程中,事实也证明,这些备胎并没有准备的过多,甚至可以说还准备少了!
  若不是之前换下来的损坏的车轮,也被重新修补了一番,说不定这十二个车轮,还根本坚持不到滦州呢!
  而在北上的途中,在晚上休息的时候,赵桓还专门将铁匠营和木工营的铁匠木匠召集在了一起,让他们集思广益,看能不能设计和制造出,一种结实而又耐磨,还能承受得住一千多斤的重量,又不至于将路面压陷下去的车轮!
  当然,最好,最结实耐磨的车轮,自然就是用金属制造的了!
  青铜车轮,或者更加准确地说,是青铜马车,早在两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大规模的使用了!
  因而,用青铜制造车轮,其实完全没有任何的制造工艺上的难度,很容易的就能造得出来!
  只不过,这种青铜车轮,要承受一千多斤的总量,也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最主要的就是青铜材质偏软,太容易变形了!
  而青铜材质的这一特性,其实在青铜火炮上,也有所暴露。材质偏软,的确是降低了铸造的难度,增加了青铜的可塑性,让青铜材质可以更加容易的被加工成炮身炮管。
  但同样的,这种偏软的材质,也注定了青铜炮,容易磨损和使用寿命过短等缺陷!
  钢铁制造的火炮,代替青铜炮的最主要的原因,也正是基于此!
  只不过,青铜材质,最主要是铜这种金属,在这个时代,还是硬通货之一,代表着金钱和财富。
  火炮用青铜来铸造,那是现在的制造工艺还不过关,还没法使用钢铁材质来制造火炮,迫于无奈之下,才不得不使用青铜来铸造的。
  这就如同刀枪剑戟最先出现在战场上时,是青铜材质的一样,可随着钢铁冶炼技术的发展,钢铁的生产量大了,钢铁打造的刀剑也随之增多了,到现在,青铜剑在战场上可还能看见半点的踪影?
  嗯,早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被钢铁打造的刀枪剑戟给代替了!
  现在,要找出一把青铜剑来,怕不是得去那些古墓里找了,又或者在皇宫内苑里,看有没有作为老物件,传承下来的了!战场上,自然是不可能再找得到了!
  现在,火炮铸造使用的是青铜材质,但是在不久的将来,赵桓是绝对要用钢铁铸造的铁炮、小钢炮,代替青铜火炮的!
  同等重量下,钢铁材质的火炮,口径可以做得更大,炮管可以做得更长,而成本,还远没有青铜火炮那么贵!
  青铜火炮,那可真的是用钱在铸炮,而钢铁呢,钢铁的价钱,可比青铜便宜多了!
  而更大的口径,就代表着更大的炮弹,代表着更大的威力!
  更长的炮管,也代表着更远的射程!
  无论从哪一点来看,铁炮钢炮,取代青铜火炮,那都是发展的必然!是历史的发展潮流!
  炮车(马车)的改进,不仅仅是车轮的改进,还有车身的改进,如何能够更好的承载火炮,固定火炮,甚至在使用的时候,都不需要将火炮再从炮车上取下来,直接就可以瞄准开火!
  这些问题,赵桓都交给了铁匠营和木工营的铁匠木工去思考,赵桓只是给他们提供一些思考的思路而已!
  比如将两轮车,改造设计成四轮车,将火炮的炮车,设计成牵引炮的模式等等,又或者将车轮用兽皮或者某些塑胶之类的东西,加以覆盖包裹,以减少其与地面的摩擦力等等。
  车轮的整体构造,轮轴、轮毂等等这些,基本上都不需要赵桓去指点了,从古到今,这些东西基本上都伴随着车轮的出现,就已经出现了。
  圆形车轮,六个或者八条车辐,以固定和支撑车轮,这些也基本上还能满足炮车的载重要求。嗯,只要车轮不要太窄,像自行车车轮就行。
  之前从海河北上的时候,两辆炮车的车轮为何会陷在道路里,寸步难行,不就是因为车轮太窄了,单位压力太大,载重太重,将车轮给压进泥土里的么?
  后来那些木匠用制造大鼓的方法,将车轮增宽之后,车轮不就没再陷进过泥土里了么?
  不过,用制造大鼓的方法,制造出来的车轮,承重还是不行,主要是作为轮胎胎面的木头,实在是太脆弱了一些,很容易就会破损,然后导致整个轮子都没法再继续转动和前进。
  这样的车轮,其实比用包铜皮的方法制造的车轮,还要更加的容易损坏!若不是青铜火炮太重,车轮承受不住,会陷进泥土里,赵桓还情愿使用这种包铜车轮呢。
  毕竟这种车轮都已经经过数百年上千年的磨合了,制造工艺和技术,都已经很完善了,可不是急就章的用做大鼓或者木盆的方式,制造出来的木头车轮能够比拟的!
  嗯,在橡胶还没有出来之前,或者说橡胶还没有被大规模的用来生产车轮之前,炮车使用的车轮,恐怕还的是青铜车轮,或者在木头车轮外面包裹上一层铜皮这样的包铜车轮了!
  橡胶啊橡胶,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有机会到南方去,到南洋去,去找到那种用小刀割上一道口子,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生橡胶液流出来的橡胶树呢?
  看到铁匠营和木工营的铁匠木工拿出来的各种车轮样式图的时候,赵桓心里就更加怀念起后世的那种橡胶车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