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全书 > 穿越重生 >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 > 第280章 奇谋良策解心疾
  感谢书友承德先生、书友咦刚好六个字,还有书友范敏寒、有话不得不说、书友16***068、午之阳的打赏,多谢各位书友的推荐票和月票,还请继续支持小新,谢谢各位了!
  因为戏志才前面说的,都恰好说中了阎行的心思,因此后面的话,也让之前还不在意的阎行顿时重视起来,他注视着戏志才,口中问了一句,
  “为何什么?”
  戏志才笑容依旧,但却不愿开口了。
  阎行等了半响,没等到戏志才开口,很快也就明白了,他转到身子,大声传令到帐外,告诉大牛,接下来这段时间,不是紧急军情,自己谁也不见。
  重新看向戏志才的阎行,脸上换上了笑容,笑着说道:
  “戏君大才,方才所言皆合我意,先前直言艳有病,艳现在已经信了,正是心病!还请戏君入座,莫要嫌艳见识浅陋,为我仔细言说症结!”
  戏志才也不客气,口中说道“校尉请。”,然后就在下首找了个最近的位置坐下了,而阎行想了想,也没有回到上首的主位上,而是搬来一张蒲席,然后就坐在戏志才的对面,作出洗耳恭听状。
  戏志才伸出两只手指,开始接上之前的话头,继续说道:
  “在下说校尉行事太急,也是有缘故的。若我所料不差,校尉现下不仅在核查县寺账簿的亏空疏漏,还已经派人去暗中查访县寺官吏和城中豪强的残民不法之事了吧。”
  果然,戏志才窥一斑而知全豹,已经从账簿一事,联想到了阎行的其他行事。
  阎行没有隐瞒,点头承认了。
  而戏志才看到阎行没有对自己刻意隐瞒,也笑了笑。
  “那好,校尉取回了县寺账簿,想必在之前就已经震慑了县寺官吏,对方定然也有了防备,暗中行事不知能否得逞?”
  看到阎行张口欲言的样子,戏志才继续说道:
  “那我们且不论能够得逞,就算事情都成了吧,不知校尉拿到了县寺官吏、豪强大姓的长短罪证,又要如何行事,是要直接问罪,还是上奏郡府?”
  阎行听到戏志才的问题,面露沉思,这也是他内心所纠结的,他虽是荡寇校尉,但却是专任兵事的官职,这问责渎职官吏、查办不法豪强的事情,跟他没有半分关系。
  若是要达到阎行心中彻底控制绛邑、安定一城民生的目的,要么就动用兵马,强行查办犯法的官吏和不法豪强,要么就拿着这些罪证,和县寺官吏和城中豪强作交易,换取他们的妥协配合。
  可这两种做法,都各有弊病。强行查办,落了一个越俎代庖、滥用职权的口实给别人,而胁迫交易之后,暂时妥协配合的官吏、豪强也不容易管束,随时随地都可能对自己反咬一口。
  至于上奏郡府,阎行压根就没有想过,且不说郡府会不会秉公办理,惩办这些大姓子弟和地方豪强,就算河东郡府真的惩办了,问罪、撤换旧官吏,然后来了新的一批试守官员,这还是跟阎行全面控制绛邑的目的南辕北辙,完全没有实际意义。
  眼下戏志才既然谈到了这个自己纠结的问题,阎行心想着,是否要开口寻求戏志才的意见。却不料,戏志才已经话锋一转,又紧接着说道:
  “此事若是校尉还没有决议,那我们不妨也先不去管它,直接跳入下一件事,县寺官吏、城中豪强的问题都已经解决,绛邑的民生也安定了下来了,可校尉又该如何自处?”
  “须知校尉如此行事,最遭地方大姓豪强、河东郡府官吏的忌讳,安邑城中对于校尉的谤言必然甚嚣尘上,校尉出身军中,归牛中郎将统属,或可暂时不用担心这郡府、豪右的压力,但为求自保,校尉安民之后,必然就要讨贼,如此一来,就又来了问题。”
  “校尉急于讨贼,败,则覆军杀将,尸骨无存。胜则群轻折轴、祸起萧墙。试想牛中郎将手握大军,屡战屡败,而校尉兵马三千,却能制服贼寇,牛中郎将得知捷报之后,可有如此容人之量?”
  “弱干强枝,不折必披。牛中郎将既已心生忌惮,这个时候将帅生疑,再加上之前来自郡县官吏和大姓豪右的毁谤,校尉自度,可有性命之忧?”
  “嘶!”
  听完戏志才的话之后,阎行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感觉自己的后背隐隐发寒,开始有冷汗渗透衣甲。
  自己确实是行事太急,谋划不周,没有考虑周全,以至于行事不仅有漏洞,而且对事后结果的应付也没有提前考虑和准备好。
  如戏志才所言,确实有功亏一篑和性命安危之忧。
  阎行想着这些,再看向戏志才时,已经是心生敬佩,“智者见于未萌,愚者暗于成事”,戏志才不仅谋略过人,而且处事的大局观更是远胜常人。
  他再回想到戏志才入帐之时,说过他是来为自己治病的,现在他刚才一番言语,将自己的病情分析得这么清晰,那想必对于治病的方法也是了然于胸了。
  于是,阎行连忙起身离席,向戏志才作揖,口中诚恳地说道:
  “先生大才,明察秋毫之末,预知祸福之端,艳已经受教了,但却不知祛病去疾之事,先生可有以教我!”
  “在下正是为此事前来,愿为校尉再解说一二。”
  戏志才避开了阎行的揖礼,继续说道:
  “如刚才所言,弊病之端,有急有缓,需对症而下药,方能药下而病除。在下既然说了校尉行事太急,有三弊,那在下也就为校尉谋划了三略,或可一试,为校尉作祛病除弊之用。”
  “第一件,是急而示之缓,公而示之私······”
  戏志才一番侃侃而谈,不仅将阎行谋划施行的事情猜中了七八分,又指出了其中所存在的弊端,并开始献上查漏补缺的办法。
  慢慢地,阎行将其中谋划的细节说出来,和戏志才互相磋商得失,然后决断取舍,不断地完善阎行原先安民讨贼的大略谋划。
  等到了两人大致谈完了事情之后,果然如戏志才所料,天色已经快黑了,阎行大笑起身,令士卒多准备一份暮食,又点上了烛火,邀请戏志才共进暮食,并打算继续和戏志才秉烛夜谈、彻夜相商。
  在烛光之下,戏志才原先淡然的脸色也渐渐泛红,情绪随着自己的言语,变得有些激动。
  这些时日,他呆在阎行的军中,因为得了阎行的允许,可是便宜行事,所以他大体了解阎行的营中之事,并且他也通过相熟的文吏、军士,打听到了有关绛邑的不少情况。
  结合上了这些情报之后,戏志才多日来殚思竭虑,为阎行提前谋划了众多行事的方略,现如今,这一番努力总算没有白费,都悉数派上了用场,而戏志才也就畅所欲言,要尽抒胸中的抱负了。
  谈到后面,就变成了阎行将讨贼安民的事宜化整为零,一件一件向戏志才询问对策,而戏志才也知无不言,一一应答。
  对于安民,他提倡先“尊主权,课吏职,去重敛,宽农民”,对于讨贼,他建议先“行赏罚、一号令、利甲兵、固城防”,此外为了应付河东郡府还是牛辅方面的压力,戏志才还提议阎行“急战缓进、屯粮为先”······
  听完戏志才讨贼安民的方略之后,阎行不由得拊掌高赞,口中笑道:
  “戏君大才,这一回前来献策,不仅是医治了我的心病,还解了我求贤若渴之疾啊!”
  说到这里,阎行话锋一转,收起笑容,一脸认真地看着戏志才,诚恳地说道:
  “我意以戏君为营中军谋史,不知戏君可愿屈就,为我参赞兵事,时时弥补缺漏。”
  阎行现在是比二千石的荡寇校尉,虽然只是一个“杂号校尉”,帐下不能设置从事、丞等属官,但却有了因事设吏的权力,官秩从百石到三百石不等。
  像郑多、黄颇就都是他的书佐,周良是他的待事史,现下给了戏志才一个军谋史,这已经是阎行眼下能够给出的最高文吏职位了。
  戏志才听到了阎行的招揽,这一次他想了想,却是没有拒绝,而是当即离席起身,来到帐中拜倒,向阎行行礼,口中说道:
  “士为知己者死,蒙校尉厚爱,在下愿竭尽驽钝,以报校尉知遇之恩!”
  “大善,我得志才,犹得一智囊也。”
  阎行也随即大笑起身,来到戏志才面前,伸出双臂将戏志才扶了起来。
  戏志才起身之后,看着阎行,再次开口。
  “明公既然委任在下军谋史一职,那在下为军谋计,还有一事相求。”
  “直言无妨。”
  “在下曾听闻人微言轻,多谋无断。纵有奇谋妙计,谋事之人威仪不至,亦常折于众口之中。故而在下为军谋史,自知形陋,不足以具威仪,愿求甲士十人,以助谋事之雄望。”
  听到戏志才是要求有甲士十人为护卫,再看着戏志才那黑白分明、幽深邃密的双眸。
  阎行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