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全书 > 历史军事 > 明末大军阀 > 明末大军阀 第472节
  不过真到了正式开战的时候,刘衍自然会认真应对、全力以赴,不会给朝鲜人任何扭转局面的机会。
  汪博说道:“阁老,咱们什么时候进军?”
  刘衍说道:“再等一等,这要看朝廷什么时候能将大军的钱粮筹集到。”
  目前刘衍军中已经陆续收到了朝廷方面送来的数批钱粮,差不多够四十多万将士消耗四个多月的时间。
  不过刘衍秉承着料敌从宽的原则,给内阁去书要求再筹集部分钱粮,至少要为大军备足半年以上的钱粮,刘衍才会发动全面的攻势。
  众人闻言,自然明白刘衍要毕其功于一役,毕竟以如今大明的国力来说,直接打一场灭国之战也是“能力范围内”的事情。
  刘衍接着说道:“前两日,本公收到了内阁的例行通报,陛下已经下旨将代善和一众满清俘虏全部凌迟处死,并且将代善等人的首级硝制,派人传遍我大明各地,这个消息也算是给满清的覆灭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当初刘衍派人将代善等俘虏押解到北京城的时候,崇祯帝并没有立即将代善等人直接斩杀,而是在祭告太庙的时候,将代善和一众押解到北京城的俘虏押出来巡街示众,以彰显大明的军威、国威。
  如今代善等俘虏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了,崇祯帝便命内阁经三法司给代善等俘虏定罪,将众人全部凌迟处死,并且将首级传遍大明的消息。
  众人闻言顿时大笑起来,至此,满清之战彻底画上了一个句号,众人的所有目光都落在了朝鲜国上面。
  而刘衍考虑的则更多一些,目光所及不但有朝鲜,而且还有与朝鲜国隔海相望的倭寇!
  “不知道在朝鲜被攻灭之后,那些岛上的矮骡子会作何感受?”
  第六百七十七章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崇祯二十年,三月中旬,镇江堡。
  北洋舰队总兵官施大瑄风尘仆仆的策马进入堡城之内,身后还跟着一支由上千辆马车组成的庞大车队,这些马车上装载的都是钱粮和兵备物资。
  施大瑄命押解车队的北洋舰队将士前往堡城内的府库,自己则是策马赶往中军所在。
  片刻之后,施大瑄来到了中军,此时在大堂上,刘衍与各军总兵官已经全部到齐了,施大瑄进来之后,便直接对着刘衍行礼:“末将施大瑄,不负使命,按时将最后一批钱粮物资运到,特来向阁老复命!”
  刘衍已经在三天前接到了北洋舰队送来的消息,知道今日最后一批钱粮物资会送到,所以便定下了在今日召开军议的决策。
  刘衍笑着说道:“好啊!施总兵这是给大家伙带来了钱粮,如此我军物资丰厚,各部将士也经过了几个月的操练,以本公之见,对朝鲜的进攻,也可以提上日程了。”
  众人闻言顿时欢呼一声,纷纷向刘衍投来期盼的目光,施大瑄也赶忙入座,看了过来。
  刘衍说道:“从即日起,驻扎在鸭绿江沿岸的国防军各部开始向镇江堡集结,同时,以国防军第三军为主,开始在各地搜罗船只,会同北洋舰队全部,做好渡江的准备。”
  “是!”
  接着,刘衍便开始向众人通报朝鲜国的情况。
  目前明军各部的夜不收依旧在朝鲜各地活动,将大量的情报源源不断的送回来。
  经过对这些情报的分析和判断,刘衍已经基本上掌握了朝鲜国兵力和布防的大致情况。
  按照情报显示,目前朝鲜已经整顿了至少一百万的兵力,其中平安道二十多万,咸镜道十多万,黄海道三十多万,江原道十多万,京畿道四十多万,至于朝鲜南面的忠清道、庆尚道、全罗道三地有多少兵马,目前还不太清楚,毕竟明军各部的夜不收暂时也无法深入到朝鲜南部探查。
  众人听到朝鲜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整顿出来这么多兵力,也是有些吃惊,不过料想以朝鲜国的国力和生产能力来看,在短时间内“爆兵”百万,注定是无法全部装备起来的。
  这一百多万兵马之中,估计会有大部分是拿着农具、甚至是木棍的杂兵,甚至连当初李自成手下的死兵都不如。
  所以此时在座的众人并没有太多的担忧,刘衍则是告诫众人:朝鲜积贫积弱是实际情况,众人可以在战略上藐视朝鲜,可是在具体作战时,在战术上却要重视起来。
  朝鲜国毕竟是一个人口几千万的人口大国,大概率也是会有一些能人、干将的,刘衍可不想率领大军在朝鲜这个阴沟里翻船。
  众人对于刘衍的告诫纷纷点头,表示自己已经记下。
  随后刘衍便开始部署进军的方略。
  明军四十多万将士全部从镇江堡一带出发,横渡鸭绿江杀进朝鲜。
  此战以国防军第三军到第六军、第十一军到第十四军为主力军团,在进入朝鲜之后迅速攻占义州,然后一路向平安道治所平壤城进发。主力军团在攻占平壤城,歼灭平安道的朝鲜兵马之后,便继续向南进发,占据黄海道,最后杀进京畿道,拿下朝鲜国都汉城,逼迫朝鲜国投降,并且签订城下之盟。
  以国防军第十五军、第十六军为侧翼军团,从义州进入朝鲜国之后,侧翼军团以国防军第十五军总兵官郑成功为主将,以国防军第十六军总兵官陈晖为副将,大军迅速攻占平安道的江界、长津两地,并且伺机杀进咸镜道,牵制朝鲜北部的兵力,保护主力军团的后方侧翼。
  众人听完刘衍的方略,可谓是战意高昂,对于即将开始的大战跃跃欲试。
  随后刘衍又给众人宣布了一个好消息:“此前本公上报的封赏方略,朝廷已经批准了,诸位现在已经是大明帝国的郡公了!”
  按照刘衍的封赏方略,如今国防军各部的总兵官全部是郡公、副总兵全都是侯爵、参将全都是伯爵,自刘衍以下,众人已经形成了大明帝国新一代的军功集团,成为左右大明帝国最强悍的一股政治力量,而这股强大的力量,将支撑大明帝国如日中天,再创辉煌。
  此时大堂上欢呼声不断,刘衍的脸上也写满了自豪和欣慰。
  片刻之后,刘衍才继续说道:“各部将士要在三天之内完成集结,同时北洋舰队和所有船只都要集结到位。”
  沈拓担忧的说道:“阁老,我军十支国防军、四十多万将士、战马、驮马十多万匹,再加上各式大车、辎重等,乘船渡河的话,至少需要十几天的时间吧,这么长的时间足够朝鲜大军做出反应了。”
  其余众人也都有这个担忧,刘衍则说道:“此番渡河,我军不乘船,而是过桥。”
  “过桥?”
  众人并没有听说在镇江堡一带的鸭绿江上有桥梁啊?
  其实刘衍也是参考了后世志愿~军入朝的办法,准备在镇江堡一带的江面上,用大量的船只搭建浮桥,供大军将士直接过河。
  其实鸭绿江作为东北的一条大河,其河面宽度却并不夸张。
  鸭绿江的最宽处有差不多一千五百多米,也就是三里多的距离,主要位于鸭绿江入海口附近。
  历史上志愿~军将士入朝的地方,江面的宽度只有六百多米,也就是一里多的宽度。而鸭绿江最窄的地方,据说是在上游支流的虎山长城段,人称“一步跨”。
  而历史上志愿~军入朝的地方便是此时的镇江堡一带,也就是后世的丹东市!
  一里多的宽度,即便是眼下明代的浮桥技术,刘衍也有信心可以搭建几条坚固的浮桥,只要船只数量足够。
  刘衍解释了自己的办法之后,众人才恍然大悟,随即刘衍便看向了施大瑄,说道:“调集船只、搭建浮桥的重任,就交给施总兵了,责任重大啊!”
  施大瑄抱拳说道:“阁老放心,末将一定办好此事。只是阁老给末将多长时间,需要搭建几条浮桥?”
  刘衍想了一下,说道:“从今日开始计算,本公给你五天的时间搭建浮桥,至少要搭建两条以上,有问题吗?”
  施大瑄在率部为大军运送钱粮补给的时候,曾多次乘船往返于镇江堡一带江面与外海之间,所以对于这一带的水纹和江面宽度非常熟悉。
  另外,施大瑄对于用船只搭建浮桥的办法也很在行,所以思索了一会儿,便说道:“阁老放心,八天时间,末将有把握搭建三条浮桥,保质保量!”
  “好。”
  八天时间搭建三条浮桥,实际上工程量并不小,而且还包括调集船只的时间,所以刘衍也知道施大瑄身上的压力。
  于是刘衍说道:“这样吧,三条浮桥,十天时间,施总兵今日就去准备吧。”
  “得令!”
  十天时间扣掉三天的集结、调集船只的时间,以七天时间搭建浮桥,然后供大军快速通过,这已经比用船只转运兵力更快速了。
  而且用浮桥过河的话,还可以避免出现“分批投放兵力”的弊端,防止被朝鲜大军各个击破,毕竟“添油战术”在大多的情况下,那都是兵家大忌。
  军议结束之后,施大瑄便急忙离开了镇江堡,去着手调集船只、搭建浮桥的事情了。而其余众人,也纷纷动身返回军中,抓紧时间调集兵马开始集结。
  三天之后,明军各部将士齐聚镇江堡,并不算大的镇江堡城周围旌旗蔽日、营垒遍布,四十多万明军将士聚集在一处,远远望去蔚为壮观。
  与此同时,北洋舰队的大批运输船队,以及明军从鸭绿江边搜集的大量民船也聚集在周边江面上,正在由北洋舰队的将士们指挥、加固着,三条并驾齐驱的浮桥在一里多的江面上逐渐成型。
  而在江水对面,在朝鲜国义州一带,明军的夜不收也开始“明目张胆”的行动起来,开始大力清理沿江周边的朝鲜军斥候,这样的举动顿时让朝鲜国部署在义州一带的兵将紧张到了极点。
  刘衍更是下令,命北洋舰队将士先派出一部分兵马,占据江对岸的滩涂,掩护三条浮桥的搭建。
  虽然此时义州城内驻扎了一万多朝鲜兵马,朝鲜国已经算是大力增兵了,可是这一万多朝鲜兵面对北洋舰队第一支队兵甲齐备、训练有素的六千将士,依然是处于劣势的一方,根本不敢出城作战,只是全力准备守城大战,同时向后方送去了“明军已经渡江”的紧急军情。
  此时,刘衍已经不准备再隐藏明军的动向了,而且明军在战力和补给数量上,完全处于绝对优势,也根本用不着搞突然袭击之类的策略。
  后世志愿~军之所以要保证入朝的突然性,完全是被美国佬的优势兵器和强大火力给逼得,是一种迫不得已的做法。
  而刘衍也写了一首新的军歌,命人抄写了许多份,紧急传达下去,命全军将士学唱。反正刘衍也不是第一次命全军将士唱军歌了,所以众将士也是习以为常,很快便在等候过江的时候学习了起来。
  转眼到了第八天,三座浮桥横跨鸭绿江面,施大瑄站在旗舰上看着三座浮桥,终于如释重负的长出一口气。
  而明军各部将士也从镇江堡出发,在江边集结完毕。
  此时已经是三月中旬,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份,虽然江边还有寒凉之气,但是已经远算不上寒冷了。
  刘衍站在江边,前方是浩荡的江面,以及江面上的三座浮桥,身后是四十多万精锐的大军将士,一时间心中涌起了滔天的豪情。
  “传令各部:过江!”
  国防军十个军、四十多万将士浩浩荡荡,分批从三座浮桥快速通过,在对岸,北洋舰队第一支队的六千将士已经构建了防御工事,保证大军过江的安全。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讨背叛、为雪恨,就是报国殇……”
  此时刘衍听着熟悉的旋律,跟着大军将士一起吟唱着改动过的歌词,心中更是一阵激荡:“从这一刻起,新的时代开始了,大明将由内向外,开启新的征程。而朝鲜,则是这个新时代的祭品,这也算是朝鲜的荣幸了!”
  第六百七十八章 势如破竹
  朝鲜义州城。
  此时城中的朝鲜兵由一个名叫崔东浩的正领统领,一共有一万四千多人,这么多的兵力驻守一座义州城,也算是相对充裕了。
  不过这一万四千多人之中,只有八百多人是原先的龙骧卫兵丁,剩下的一万三、四千人都是从各处强征来的壮丁,只是经过了几个月的操练,到现在装备都没有配齐,还有数千人手中拿的都是木棍!
  城中的粮草也很少,只够支撑二十多天的。虽说后方会每个几天运送一批粮草过来,可是具体能运来多少,所有人都是不清楚的。
  这一天,正领崔东浩突然收到消息,鸭绿江上的三座浮桥上,密密麻麻的都是正在过江的明军兵马,顿时吓得崔东浩跳了起来,大声叫道:“立即动员所有兵马登城防守!”
  很快,崔东浩也来到城墙上,站在北城墙上就可以望见几里之外的鸭绿江,仿佛真的看到了三条黑色的长线横跨了整个江面,让崔东浩的心中沉甸甸的。
  “立即再派人向定州、安州求援,向平壤城求援!”
  定州城和安州城都是平安道的州城,比义州这个府城级别高,城中的兵力自然也多了不少,两座城池中都有四、五万兵力。
  而作为平安道道城的平壤城,更是集结了将近十万大军。
  如今部署在平安道的二十多万朝鲜兵马,主要就是集中在义州、安州、定州、平壤几处,在朝鲜大将军朴自荀的部署下,平安道其余的城池基本上都被放弃了,明军愿意占领就占领好了,只要朝鲜兵马集中兵力,将重点城池守住就好。
  如此朝鲜军队就可以凭借兵力优势,让明军无法快速分割围歼,反而还要不断分兵去占领各处城池,以此来拖延战事的进程,尽可能的将战事拖延到今年入冬之后。
  也只有这么做,朝鲜国才有一丝微弱的可能战胜明军!
  当然,如果朴自荀知道刘衍根本不会去攻城略地,只准备一路进击杀到汉城,最大程度的削弱朝鲜的国力和兵力,逼迫李倧签订城下之盟,那朴自荀估计会气得直接吐血而死!
  当日,城中的一万四千多朝鲜兵全部动员了起来,在城墙上站得满满当当的,城头上仅有的十几门大铳(朝鲜的小口径火炮)也部署完毕,随时可以开火射击。
  可是没过多久,崔东浩便看到了中终身难忘的一幕,北面密密麻麻望不到便的明军出现在了视野之中,如同一望无际的红色浩瀚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