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全书 > 穿越重生 > 我对太子暗卫有想法 > 我对太子暗卫有想法 第19节
  毕竟皇帝的喜怒便是影响大局的风向,无人不在乎。
  就见皇帝随意地摆了摆手,感慨着着看向下方的太子夫妇,笑着说:“前几日才与你们说,子嗣一事不急一时,哪知方才你们母后竟平白说起若是以你二人的美姿容所生亲儿,也不知与今科探花郎孰美。”
  林元瑾抬起眼,倒也不觉得羞赧,偏过头看了眼崔夷玉,好奇地问:“恕儿臣好奇,听闻三岁见大,父皇可记得太子幼时是何模样?”
  皇帝眯了眯眼,似在回忆:“太子肖母,面相确实未变过。”
  “父皇这般说,儿臣倒希望子嗣肖父。”林元瑾扬起灿烂的笑容,“儿臣也想看看太子殿下幼时的模样。”
  崔夷玉在一旁静静望着她浅笑,不置可否。
  “孩子气。”皇帝听得这话竟有些哭笑不得,手指隔空点了点她,眉宇却不见分毫恼意。
  他像看见了昔日不得见的瑰丽画卷在眼前展开,每一幕都让人身心舒畅,成了亲后太子都比往日更加顺眼。
  突然,下座之中一个官员抬袖走出,拱手于身前,定神开口:“恕臣无礼,搅扰了陛下天伦之乐。”
  林元瑾面露惊愕,像是完全没想到会有臣子打断他们之间的对话,当即蹙起眉,转过身看向声源。
  “微臣听得陛下与太子妃殿下谈论之中涉及皇家子嗣。”那官员目露迟疑,似欲言又止,又不得不继续说,“本不应在此时相谈,可微臣心中确有要事与皇室绵延有关,臣担心江山社稷有恙,于此踌躇——也不知该不该说。”
  他这一出如重石坠湖,惊扰了郁葱树影。
  殿里的乐声骤停,原本的喧哗声也消弭殆尽。
  所有人的目光乍然集中在中央的臣子身上,多少透着些惊疑不定,似没想到今日会有岔。
  皇帝脸上的笑容缓缓消失,先是沉默,目光一一扫过下方的人,从他所出的太子、二皇子到身为臣子的裴相、崔大将军,最后才落到躬身的刑部郎中身上。
  大部分人哪怕有疑,或者是装作有疑,也都镇定自若,像千年的狐狸,露不出什么风声。
  十几年君臣,他了解这些人,这些人也了解他。
  只是既了解他,就应当知道,他今日不想出任何意外。
  “邓爱卿。”皇帝手扶着椅臂,凝视着刑部郎中,心平气和地说,“现下是宫宴,并非早朝,若有急事也不必现下报。”
  “恕臣失礼,但此事关乎我朝百年社稷安稳,微臣不敢不报。”邓郎中长哀叹一声,掀起衣袍,沉沉地跪在地上,叩首在地,行了个大礼。
  “陛下,邓郎中向来尽忠职守,恪守本分,如今在宴席上冒然出此言,或许真有迫切之事。”一旁的官员站出来,躬身请示。
  “邓郎中如此唐突圣驾,想是已做好了受罚的准备,既陛下与百官皆在此,公正公开,请他一阐其咎,知其苦衷,再罚也不迟。”
  “陛下,臣附议。”
  “臣……”
  文官如此,武将一侧倒有人直白地嗤笑了声,不以为然。
  崔大将军鬓角花白,手抚胡须,若有所思地看了看皇后,又看了眼淡定自若的太子,笑着说了声:“太子宴席公然起事,你们心里想什么你们自己清楚,难道陛下就不知吗?”
  这话便是干脆地将此举往结党营私的方向扯了。
  “微臣未曾有半分私心,当得起问心无愧,污蔑自是不攻自破。”邓郎中眉心一动,俯地不起,开口,“臣赤胆忠心,哪怕舍身也必然要换得家国清白永续,望陛下明鉴!”
  “若有奏,早不奏晚不奏,偏偏要在太子宴席上奏,尔等之心昭然若揭啊。”太子詹事笑着说。
  “若心中无愧,为何百般阻挠?”旁人反口一句质问。
  命妇们看着眼前之景倒是新鲜,若有宫宴,她们向来是跟随皇后、太后在其他宫殿之中,泾渭分明,唯独像今日这等特殊大宴才会同席而坐。
  如此,官员们你来我往,竟无休无止起来。
  眼见皇帝面色不虞,崔夷玉站起了身,雅致地行了一礼:“邓郎中尽忠职守,聪慧过人,既知冒然出头于礼不合,应当是有理有据。”
  他似不在意、也不知邓郎中会说些什么,只解起围来:“父皇不若当着文武百官之面让他说个明白,以免朝中生疑,让人含冤,反倒留下祸患。”
  崔夷玉微微颔首,脊背如尺清直,喝了酒以至眼尾泛着点点嫣红,眸光却澄明生辉,薄唇微启,未有半分迟疑。
  也不知是早料到今日会有人生事有所准备,还是清正自知,丝毫不惧外人诋毁。
  皇帝思忖着转而看向邓郎中,叹息中带着几分息事宁人:“你若现下退下,朕便不治你罪。”
  太子似乎相比往日更难看透,也不知是不是成亲之后有所长进。
  裴相看向怡然自若的崔夷玉,蓦然蹙起眉,眸光狐疑起来。
  此事多方认证,十拿九稳……太子还能有破解之法?
  他视线游移在帝后身上,最后看向了林元瑾,只见她局促不安,目光几乎黏在太子身上。
  裴相心中又稳当了几分。
  年轻人没经过风浪,脸上藏不住事。
  “臣,心中有疑。”邓郎中道。
  皇帝闭眼“嗯”了声,“起身吧,”再睁开眼时不怒而威,“说吧,有何事不解?”
  “是!”邓郎中直起身来,声音温吞,却字字清晰,“臣有疑,敢问皇上,若太子有疾,碍于子嗣,宗室子弟由此便生异心,朝中大臣游移不定,忙于结党对立,连累茫茫百姓,江山从此飘摇不定,再无安宁之日。”
  “如此,太子可还能为‘太子’?”
  此言一出,众人哗然。
  霍!
  纷乱的目光游移在邓郎中和崔夷玉身上,如此重言无异于指着太子面门骂人,称他不配为太子,半脚踏进了鬼门关。
  若今日太子无罪,当众造谣的邓郎中就是死罪!
  可究竟是什么事能让人冒着如此风险公然与太子作对?
  “邓郎中,你身为刑部郎中,便知话可不能乱说,罪也不是说是就是的。”兵部侍郎摇了摇头,笑着开口,像是分毫未将他的话当回事。
  “十日之前,太医院孙太医于夤夜之时敲响微臣家门,递交其于三月前至太子府,为太子殿下诊的脉案。”邓郎中眼里带悲,红了眼眶,像心中辗转许久,如今万不得已才述说,“脉案中记载,太子殿下已无延续子嗣之能,太医亦…无力回天。”
  方才还喧闹的宫殿里骤然变得寂静无比,连呼吸声都消失了,生怕惊扰了这份恐怖的静谧。
  邓郎中竟状告当朝太子,断子绝孙!
  百年未有之奇闻,今日哪怕未曾得证,也必将载入史册。
  别说旁人,上了年纪的崔大将军都一怔。
  崔大将军自恃入朝几十年,历经风雨,什么事没见过,如今听到这话都以为耳鸣犯了。
  他以为裴党要参太子德行不端,都酝酿起了肚子里不够丰富的学识,却独独没想到话题竟会急转而下,冲到了腰部以下的病症上。
  在场之人又何曾见过这等架势!
  崔夷玉喜怒不形于色,他身侧的林元瑾却不然。
  少女如画的眉眼灵动清丽,一汪水眸清澈见底,局促的模样中透着惊异,像是实在没想到眼前局势竟能如此精彩。
  旁人不知道太子是不是断子绝孙,难道同枕而眠的太子妃还不知道吗?!
  炽烈的目光落到林元瑾身上,好似要将她穿无数个热孔出来。
  林元瑾只笑着无声摇了摇头,脸上连怒意都没有,只觉荒谬,又不思其解。
  崔夷玉手动了动,宽敞的袖口微微遮住了她的身形,似无声的庇护。
  林元瑾隐约嗅到了少年指尖沾染着的酒香,下意识偏头,脸颊恰好碰到了他袖下的手背,感受到他手腕一紧,向一侧退了退。
  崔夷玉眉心一跳,用指尖轻轻点住林元瑾的肩头,无声示意她在众目睽睽之下稍事安静,莫要乱了心神。
  与大多数官员不同,身披诰命的命妇们目光如炽,她们不看此事的蹊跷,只看新婚夫妇间的反应来揣测其关系。
  在意与信赖是很难演的,至少如今在她们看来,太子妃对于太子的依赖真得不能再真。
  这虽然不能判断太子是否安好,却能明确太子妃的态度。
  “说得有模有样的。”皇后笑着说,像听了个笑话,只是不在意地说,“假若你真是十日之前得的消息,为何偏偏选今日来报?”
  此话直指邓郎中居心叵测,置皇家颜面于不顾。
  “孙太医自恃证据确凿,臣却不得不再三查证,以免污了太子殿下清白。”邓郎中回答自如。
  “太子妃如今执掌太子府中馈,听邓卿之言,你觉如何?”皇帝没理会他们的对峙,视线绕过崔夷玉,淡淡地看向林元瑾。
  邓郎中眼神一变,没料到皇帝直接绕过了太子,去问太子妃。
  但夫妻本是同林鸟,祸福相倚,她的回答并不公正,麻烦的是皇帝并非高堂判官,显然偏心。
  林元瑾见邓郎中盯着自己,若有所思,扬起了乖巧的笑容,真挚地看向皇帝:“太子殿下是否安好,儿臣再知晓不过。”
  皇帝睁大了眼,显然没想到她会这般说,想到前几日太子和他说的两人夫妻关系热切,死寂的局势下竟觉出了几分好笑,但板着脸忍住了。
  “儿臣只是不知为何才与太子殿下成亲不过几日,邓郎中便指摘太子无缘子嗣。”林元瑾疑虑地蹙起眉,“哪怕要诊出胎像也要月余吧?”
  五天能看出什么?
  在场之人基本年长于林元瑾,她这么一说,众人立刻意识到太子妃年幼,尚不知晓邓郎中口中的“碍于子嗣”可以有多重意思。
  一种是止步于开头,一种是干白工。
  邓郎中所说的,显然是前一种。
  但大家心知肚明,这般话也不能和太子妃说。
  邓郎中也不能。
  他只沉言继续放证据:“太子殿下久病不愈,转而寄希望于民间,派人搜罗大夫,如今那民间大夫已在太子府中两日有余。”
  “民间大夫?”林元瑾愈发迷茫,更是完全没听说过还有这事,摇了摇头,“此事蹊跷,邓大人口说无凭。”
  虽然她怀疑这民间大夫可能真的有,但人只怕在真太子那。
  “邓郎中既如此笃定,想必筹备充足,孙太医可在殿外?”崔夷玉不慌不忙,脸上甚至带着浅淡的笑容,看向大理寺卿,“听闻大理寺办案向来人证俱全,那便传证人吧。”
  说罢,他便看向皇帝,一副并不在意这等诋毁只想听听事情全貌的模样。
  李公公低头看向皇帝,见他点头才开口,高声:“传孙太医觐见!”
  孙太医年事已高,手持脉案,徐徐步入宣阳宫。
  宣阳宫里人臣如云,黑压压一片,无数双眼睛落到他的身上。
  可能是未曾在如此万众瞩目的阵仗下作证,哪怕知晓大势在身,孙太医背后也汗涔涔的,浸透了里裳,俯身叩拜,听到“平身”之声才起来。
  孙太医刚一抬头,目光就不由自主地在一群人中找到了崔夷玉的脸,只是刚对上他的视线,就如被焰火灼了下,迅速避开。
  “孙太医。”崔夷玉弯起眉眼,望着他,慢条斯理地开口,“方才邓郎中言你于太子府为孤诊治三月,诊出绝嗣之症,又指孤慌不择路于民间寻大夫——是你亲口所言确有其事,还是受人指使?”
  孙太医浑身一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