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全书 > 都市言情 > 五代十国那些人 > 第210章 柴荣之死
  柴荣原本想要立刻进攻幽州,虽然有点冒险,但是按照柴荣的心思,这一次也不是单纯的冒险,他心里还是有点把握的,不然的话,柴荣也不会贸然的亲征幽州,毕竟亲征幽州一旦战败,他的损失那是无可估量的。
  可是这些大臣们还是觉得柴荣虽然厉害,但是还不能亲征幽州,毕竟幽州是契丹的一个大本营,被称为南京,对于契丹来说,这也是个很重要的地方。
  睡王耶律璟听说了柴荣大军进攻河北的时候,他一开始还是很惊讶的,但是随即他就调拨了大军奔赴幽州,但是这些契丹军却没有继续南下,他们的意图也很明显,那就是在幽州城下,和柴荣搞一个决战,这一战谁赢了,这幽云十六州,就归谁。
  但是遗憾的是,柴荣再也没有机会前往幽州了,而耶律璟也侥幸逃过了一劫。
  其实目前对于柴荣能不能够顺利收复幽云十六州,还是存在争议的,很多人觉得按照柴荣之前不打仗就收复了关南三州,所以很多人觉得柴荣这一次收复河北幽州一带,那是很简单的,只要是大军所向,那就是无敌的存在。
  可是也有人提出了另外一个看法,那就是目前投降的都是汉人,柴荣还没有真的和契丹军交战,就仅仅是和契丹的小股骑兵打过几场,但是根本不算是大的阵仗,所以很多人也觉得,柴荣要是遇见了契丹的主力,就不回这么顺利了。
  不管咋说。这上面不论是看好柴荣,还是不看好柴荣,他们的都是推测,毕竟历史中的确没有发生,柴荣也的确是病死了。
  但是对于这一点,观书还是有点自己的看法的,柴荣收复幽云十六州不是问题,但是过程不会这么简单,也不会一番风水,下面简单解释一下。
  首先说说为啥说柴荣收复幽云十六州不是问题,第一点就是此时契丹国力衰弱,没有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通知核心,这一点和柴荣比起来那就是大大的劣势。
  关南三州失去之后,耶律璟得到消息,但是他却没有很愤怒,反而看着那些着急的不行的大臣们说道:“关南三州本来就是周朝的领土,现在被他们抢了回去,这有啥。咱们又没啥损失。”
  这就是睡王耶律璟对于柴荣一个月的时间,兵不血刃占据关南三州的评价,这是一个很奇葩的结论。
  这里说一下关南,关南就是瓦桥关以南的区域。
  耶律璟的意思,他根本没有把幽云十六州当成是自己的领土,而还是当成了柴荣的国土,所以对于柴荣的强占,他没有表现出很意外,只是把兵力全部派到了幽州,他觉得只有幽州才算是他契丹的,其他的地方没了就没了。
  契丹的皇帝都这态度,下面打仗的大将们,难道到了“不属于他们契丹的国土,”还会用力作战吗?
  皇帝的态度,将会直接影响到契丹军的作战策略,和军队士气,但是耶律璟就这样了,所以契丹军此时的战斗力或许还比不上之前。
  再有一点就是契丹将领的表现,在柴荣发兵河北之后,不仅仅是汉人大将闻风而想,或者弃城而逃,契丹的将领,也是跑的乱七八糟的,都不敢和柴荣正面硬憾,全部都转移到了幽州,希望在幽州城下,和柴荣好好地打一场,所以此时在河北的大部分地区的防御是很薄弱的,柴荣不需要主力进军,只需要一些部队就能拿下,而她的主力进军幽州,此时可以说,还是很合适的。
  再从周朝这边说一下,他们军队战斗力高昂,毕竟旗开得胜,而且这些军队都是经过了对淮南作战的精锐部队,战斗力这一点没啥可说的,还有一点就是军队的体力上面,这一点,柴荣的军队也是很厉害的,因为的主力部队都是坐着船来的,这一次也没有打仗,就是在陆地上跑了几圈,再说还在瓦桥关休息了这么长的时间,所以柴荣的军队,此时是一支养精蓄锐的精锐部队。
  至于柴荣的统帅能力,这一点已经经过很多次的证明了,那是毫无问题的。
  我们从历史上再来对比一下,在晋朝末年,和契丹的那几场战斗,晋军获胜了两次,而且都是大胜,最后一次虽然失败了。但是失败的不是晋朝,而是晋朝的政治和朝廷。
  可能大家还没有忘记,当时契丹方面也是一代枭雄耶律德光,这个人物在契丹历史上,那是鼎鼎大名的,能力很强,但是就是他却被半死不活的晋朝打败了两次,还有一次差一点回不去。
  这就能说明很多问题了,契丹并不是战无不胜的,契丹并不是无敌的,而此时的契丹和当时耶律德光那时候的契丹比起来还是差点,毕竟有个耶律璟在这里扯后腿,而且契丹内部也是乱成了一团,所以契丹的国力,虽然经过这么年的发展,但是很有可能根本比不上耶律德光的时期。
  而此时周朝的势力比之前的晋朝,那可是好了很多,最起码淮南夺回来了,边疆没有战时,天下对于中原周朝都是心服口服,而周朝内部也是有一个以柴荣为核心的团结的领导集体。周朝的综合实力,远远超过晋朝,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当时晋朝能打败耶律德光,现在柴荣打败耶律璟,那也是极为有可能的。
  但是这一次我们也知道,柴荣有一个目的,就是收复幽云十六州,我们再从幽云十六州说一下。
  李重进的目的
  此时的幽云十六州,可以说对于契丹,算得上是离心离德,他们对于契丹根本没啥归属感,很多人觉得他们还是汉族人,还是中原人,甚至很多百姓上一代就是从中原被赶到这一代来的,他们对于中原也是很有感情的。
  在加上契丹对于这一代的治理,可以称得上是野蛮,也没啥怀柔政策,就是整天奴役来压迫去。
  所以这一带的百姓都是希望能够逃脱契丹的控制,回到周朝的怀抱,虽然当时在后唐和后晋的通知下,他们这里的生活条件也不是很好,但是不怕东西破,就怕货比货,他们觉得在契丹的压迫下,还不如回到中原的统治下。
  这一点并不是我们的推测,而是历史上发生过的,在郭威时代,曾经有很多河北的百姓弃家而逃,投奔后周,郭威为他们安置住所,发放土地,好好安置他们,前前后后差不多有数万户居民跑了过来,这基本上算是两三个州的人口总数了。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这一场北伐的战争,基本上又算是一场人民战争,柴荣的军队会得到人民的拥护,会得到百姓的支持,这一点是契丹方面不能比拟的,虽然那时候人民的作用,并没有现在说的这么神奇,但是也的确是很重要的一环。
  从这些都能看出来,柴荣这一次进攻幽州,还是有一定的把握的,但是这一切都是我们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之上的,历史无法假设,真实的历史,柴荣耿耿准备出发,他就生病了。
  很多人就开始劝柴荣,既然生病了,那就不要再去进攻幽州了,毕竟幽州聚集了契丹的主力,咱们人还是有点少,搞不好还赚到便宜,反而把自己坑里面了。
  但是柴荣不听,他还是想着亲征,至于生病,他根本没当回事,自己正年轻,身体好着呢,这一点小病不算啥。
  所以柴荣想着自己身体好了之后,继续北上。
  此时他的一个信臣,也是他的左右手大将,殿前都点检张永德找到了他,张永德和柴荣关系好,大臣们不敢说的话,他敢说,大臣们怕惹恼柴荣,但是他和柴荣的关系很好,柴荣不会随便生他的气。
  张永德的目的,就是让柴荣撤回去,他说的理由也很难中肯,那就是皇帝你生病了,虽然没啥事,但是万一有事咋办?在京城你还没有安排好,要是有人趁乱闹事,周朝江山就没了啊。
  张永德是郭威的女婿,他和柴荣也是好朋友,所以从这里,也能看出来,他对于大周江山也是很关系的。
  柴荣想了一下,觉得也是,反正幽州就在那里。只要自己占据了瓦桥关,那么随时都能在此亲征,所以他也就准备回去了。
  但是刚走没多远,柴荣的病情大为减轻,这家伙是个闲不住的人,当即决定返回北上,我的病好了,不回去了,继续进攻幽州。
  这一下让文武百官和他的近身大将们都吃惊不已,这不是乱来吗?着刚刚撤离还没多远,就又想着北上,这也太有点儿戏了吧。
  但是柴荣没有机会北上了,就在他决定后不久,柴荣病情再次加重,无奈之下,柴荣只好继续南归,火速返回汴京治病。
  柴荣回去的路上其实并不是很安静,遇到了很多的阻碍,这里面说一个,那就是北汉军。
  契丹方面这次挺聪明,知道柴荣要进攻幽州,就派八百里加急给北汉传信,让北汉帅大军在后周边境进行骚扰,牵制周军,但是北汉可能不知道柴荣已经退兵了。
  北汉方面带着大军就杀了过来,结果那是毫无悬念的,被周军砍了五千多颗脑袋,余下的人全部吓走了。短时间内再也不想着和后周作战了,毕竟五千颗人头,对于北汉来说,这绝对算是伤筋动骨了。
  柴荣回到了汴京,一开始病情的确是好了一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柴荣的病一直不见好,这让柴荣很忧愁,此时他的心里还没有完全放下北伐的事情,更没有放弃政事,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在处理朝政。
  但是不久,柴荣的病,急剧恶化,据说人在死之前都有预感,柴荣或许也有这种预感。
  在他临死前的几天,他发布了一系列的命令,有的是对他之前政策的继续支持,要求按照他的政策推行不动摇,还有一点就是对于人事的一系列调动,这里面要说牵扯面最广的就是殿前都点检这个职位。
  长期以来殿前都点检的职务都是郭威的女婿,柴荣的好伙伴,张永德在担任,而且还很尽职,但是就在柴荣临死前,柴荣把张永德换掉了。他把赵匡胤调了上来,原本赵匡胤就是殿前都指挥使,这算是在殿前侍卫亲军里面的二把手。此时他就被柴荣任命为一把手。
  这个任命影响很大,而且原因很多,咱们后面讲,再继续说柴荣死前的安排。
  在军队控制上,柴荣就交给了赵匡胤,把张永德换掉了,在政治上,他让好几个新人当了宰相,包括当时的宰相,这些文人们,成了柴荣政治集团的核心,他们也将成为柴荣的儿子们的左膀右臂。
  在这里面有一个小故事,说一下,柴荣在临死前,召见了范质等几个宰相,对他们说道,王著一开始就跟着我,现在我要死了,你们把他也弄成宰相吧,我信得过他。
  可是王著这个人平时为人不怎么地,虽然很有能力,而此时的柴荣可能也已经有了什么预感,他担心他死了之后,他的继承者,刚刚六周岁的儿子柴宗训会被人欺负,所以他找了很多当年跟着他的旧人,这些人在柴荣还没发达的时候,就跟着柴荣,他们的一切都是柴荣给的,所以对于柴荣和柴荣的儿子都是忠心耿耿,所以柴荣准备让这些人辅佐将来的新皇帝。
  但是范质这几个人瞧不上王著,他们几个从柴荣的寝宫里出来,就相互说道:“这件事大家都要保密,不能让别人知道,王著不能当宰相。”
  就这样,柴荣的遗命,这人还没死,就已经没人听了。
  此时的柴荣应该会想起来刚死不久的王朴,要是王朴还在这里,柴荣绝对不会这么的为难,因为王朴才是柴荣真正的心腹,才是柴荣心中唯一的也是第一的辅佐新皇帝的人选,这个人文治武功都很出色,就是一个全才,把他留给自己的儿子。柴荣放心。
  但是天妒英才,他比柴荣死的还早,要是有王朴,柴荣绝对不会再临死前煞费苦心,而且他的苦心还被别人阳奉阴违。
  柴荣在安排完了这些之后,还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册封当年符皇后的妹妹为皇后。史称小符皇后,柴荣这一招,也是煞费苦心的,柴宗训年纪还小,肯定是镇不住场面,虽然他在文臣和武将方面都选了他认为最信任的,也是能力最好的人,但是他还是派他选的这些人出问题,于是他就册封和之前的符皇后有关系的妹妹为皇后,希望能够镇住场面。
  其实更深远的一个目的,就是大小符皇后的父亲符彦卿,这个人在当时的军界,是一把手,或许掌握的权利很有限,但是他的号召力和威望还是很厉害的,柴荣觉得自己的儿子有这么一个厉害的姥爷,那也应该能够镇得住场面了,将来要是自己的儿子和皇后出事,这个岳父绝对不会坐视不理。
  柴荣做完了这一系列的安排,他知道他的大限已经到了,虽然他还有很多的事情没做,还有很多的愿望没有完成,但是他已经没机会了,也没时间了。
  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六月十九日,柴荣在寝宫病死,抢救无效,不治而亡。
  一代英雄就此陨落,在这片天地间留下了无尽的传说与故事,但是故事的主人公,只能存在于史书论策和代代相传的传说中了。
  关于柴荣到底是怎么死的,这一点说法不同,有的说是柴荣之前受过伤,现在是突然伤口恶化而死,又有人说柴荣背部长了一个大瘤子,不治身亡,但是此时争论这些已经没啥意思,毕竟斯人已逝。
  上面咱们再说到柴荣临死前的安排的时候,说到了柴荣换掉了。张永德,而把赵匡胤当上了殿前都点检。
  这是由原因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张永德,在这个职位上干的时间太长了。而此时的殿前侍卫亲军已经成了周朝最强大的军队,没有之一,周军最精锐最强大的是禁军,禁军里面最精锐的是殿前侍卫亲军,谁要是能够掌握了殿前侍卫亲军,那么谁就能掌控这个国家。
  柴荣不信任张永德,他怕张永德在他死了之后闹事,所以就把张永德换了下来。张永德也明白,二话不说磕头谢恩,毕竟柴荣没有杀他。
  但是柴荣不知道,赵匡胤兄弟俩,也不是等闲之辈,赵匡胤的能力太出众了,也太厉害了。柴荣自从在淮南之战中发现了赵匡胤的能力之后,就一路擢升,甚至中间为了考验赵匡胤,还对赵匡胤做出了一番试探,但是赵匡胤的表现,得到了柴荣的认可,所以后来柴荣就就把赵匡胤当成了自己在军界最信赖的心腹。
  当然,在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叫做“点检做天子”,当时据说在民间有这句话的传言,柴荣听了觉得很神奇,在联想一下当时的殿前都点检张永德的确是有能力造反,于是他就把张永德换了下来,但是没想到做天子的并不是张永德,而是柴荣最信任的新点检赵匡胤。(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