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全书 > 穿越重生 > 毒唯竟是我自己 > 第318章
  谈卫国想得更纯粹,他只要上天能用学到的知识为国家做出一点贡献就行,投弹手也好,飞行员也好,这些知识不都是要学的嘛,国家安排他去哪里他就去哪里。
  谈卫国的突出表现很快就被负责培训的□□发现,他们认为谈卫国可以帮助他人更好的融入这个集体,并帮助大家学到更多的知识。
  我不适合当领导。谈卫国摆手拒绝班长的名头,我之前当班长,那是前面的老兵回家了,我得给新兵们付起责任来,现在在这,我和其他的兵也没区别,大家都努力学习,怎么能把这给我呢。
  林怀星是第一次完整的看完这个片段,对于曾折磨他返工了无数次的这一段,现在看来却也没什么难的。
  谈卫国只是有点憨的,有点不自在的,虽然对于□□的肯定很是高兴,但又有些不自信地回复了对方的话。
  叫你做班长,不是让你当官,是让你能承担更多的责任,付出更多的汗水,你告诉我,你能不能做到。
  报告长官,能!
  谈卫国从此之后过上了早上整理内务,中午整理笔记,晚上整理纪律的三整生活。
  哇,那个时代的人都这么纯粹嘛。
  有点瓜呦。
  第一次看林怀星演这么憨的角色,都没敢认。
  因为是凌晨场,厅内的人不多,每位观众的低声反应林怀星几乎都能听得清楚。
  谈卫国倒不是瓜,只是那时候人们乐于奉献,争做表率,而在获得认可时又总觉得自己做的仍不够多,不够好。
  这本来就是谈卫国的故事,自然不必为了迎合现在市面上对大男主、大女主的需求,浅显地去追求独善其身的生活态度。
  随着科学家们研究进度逐步推进落实,提前被选中的飞行员们也迎来选拔,只有胜利者才能获得留下来的资格。
  当然也有人提前掉眼泪,深知自己选不中要回家了。
  谈卫国带着自己省下来的那点口粮去安慰对方,哪知道,哭了的没闹事,反而是没哭的争强好胜觉得不公平,要再和留下来的几个人比试一下。
  领导们当然不希望看到这种画面,但是都是子弟兵,伤了谁的心都不好。
  于是谈卫国站了出来,让对方心服口服。
  故事结构十分简单,知道原型故事的人清楚之后就是谈卫国等四人团结一致克服困难,谈卫国完成重量级□□投射工作,迎来完美大结局。
  可坐在电影厅的观众不仅仅是为了看结局而来的。
  他们想在电影院里看到的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人们是如何团结一致共克时艰,又是如何从陌生人发展为可以交付生死的伙伴,谈卫国是如何突破层层选拔,成为值得托付的王牌飞行员。
  从一个名字,一个标签,逐步演化到一位值得尊敬的先辈,一位英雄,观众们因谈卫国的忧心而忧心,因谈卫国的成功而高兴,随着画面最后插入的几十年前曾在广播电台里播报的投弹成功的新闻播报声,电影院的灯光逐一亮起,到了退场的时间了。
  林怀星坐在最后面,看着前面的观众有的已经摘掉了围巾口罩,在用奶茶店送的纸巾不停的在眼眶下点,也有的坐在座位上,听完了这段广播才起身。
  这算是成功吗?
  林怀星不知道,但他足够满意没有一位观众会因为剧情或是他的饰演而中途离场。
  坐在最后排的他等待着演职员表结束,对影院里进来打扫的员工道一声辛苦了,成为这间影院今天接待的最后一位离场的客人。
  第173章
  《千钧一发》的宣发主要集中在原型的故事上,没有对拍摄的花絮内容多加宣传。
  无论是张聪还是林怀星都把自己的位置放在原型背后,不打算去讲里面拍摄复原的辛苦,毕竟再苦也没有过去真实的情况苦。
  发行和宣传对于这个状态也做好了准备,主旋律片就是这样的,大家最多只看一次,外加单位包场再看一次,纵使最后是大团圆结局,也没有多少观众会被鼓动前往电影院再刷。
  相较于同一观众多次购买,更偏向于宣传覆盖到更大的观众层面。
  一些刷到原型故事来看电影的观众,在结束观影后再去前台打算拍海报留念时,才意外的发现,海报上写着的演员名字林怀星,正是自己家孩子,亲戚家孩子或者同事家孩子嘴上挂着的那个特别讨她们喜欢的演员。
  观影体验不错,看完之后人的心情都会随之高涨,对于家里的孩子们要在年节间结伴去看电影,说是《千钧一发》,有看过的成年人都会帮着说服家长,一部好的爱国教育片,又能让孩子们学习历史又能让他们消耗时间,何乐而不为呢。
  哪怕是被老师布置了作文要写观后感的初高中生,对《千钧一发》的评价也不低。
  她们觉得,《千钧一发》的主要点明确,人物形象典型又鲜明,整体故事结构也清晰,属于是只要看完再写作文根本不用担心跑题的好电影,都不用自己去编立意和感想。
  原本《千钧一发》的排片率是25%,随着上座率逐步提升,没有交保排片率费用的其他电影只能无奈让位,把排片场次让给《千钧一发》,但这也导致在播过首周后,开始返工潮后,《千钧一发》票房增长劲头不减,却还是出现了排片率倒挂上座率的情况。